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十大雅事寻香是什么意思

中国十大雅事是什么意思

第一、焚香。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
第二、听雨。听雨是一种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聆听点点滴滴洒落大地的雨声。仿佛淅沥淅沥的雨滴,是雨精灵所奏的催眠曲,让大地生物都能安然入睡,获得一种心灵的惬意。
第三、拾花。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人们也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还有赏雪,侯月,酌酒,抚琴,寻幽,书法,品茶。

中国古人十大雅事

中国古人十大雅事:

一、焚香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熏香还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二、品茶

茶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茶被发现及饮用以来,都被历代文人雅士所追捧。三五好友,聚于高山流水之间,品茗谈志,尽显中国文人之风。

唐宋时饮茶,茶末与茶汤同饮,饮后不留余滓。烹茶有两类,煎茶和点茶。煎茶盛行于唐,两宋盛行点茶。宋代注重“文治”,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兴盛期。宋人点茶最讲究时机,水一定要烧到微沸初漾的时候冲点到茶具中才最好,水太老或太嫩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三、听雨

听雨是一种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聆听点点滴滴洒落大地的雨声。仿佛淅沥淅沥的雨滴,是雨精灵所奏的催眠曲,让大地生物都能安然入睡,获得一种心灵的惬意。当然,听雨放在现在也是一种雅事,人们整天忙碌于各种工作,上班的加班压力大,上学的整天被繁重的作业压着。

周末下一场雨听着雨滴落在路面房檐上的声音,躺在床上安安静静地睡一觉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四、赏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着漫天飞白,躲在暖烘烘的房间里,那种感觉不要太美!或者在大雪初霁的早晨,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个脚印,一眼望去,全是洁白一片,最喜“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在屋里,坐在火炉旁边烤着地瓜聊着天,看着屋外一片片雪花飘落,期待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种感觉在城市和南方应该是感受不到的。

五、侯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六、酌酒

古代文人饮酒时追求的清雅意境,传统文化把酒的文化运用到美妙和极致,百家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各种文化内涵,无不出神入化地蕴涵于酒令当中。为饮酒赋予了优雅的书卷气和文化意蕴。让人们在品味美酒的同时,也领略了文化的清新。

七、莳花

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人们也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八、抚琴

一杯香茗,一曲清音,任丝丝清香冲淡浮尘,幽幽琴声带来一片清雅、宁和。琴乐的洁净淡雅,温柔敦和,让人感发心志,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境界。

九、寻幽

浩瀚的美景有着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很多人都喜爱“寻幽探胜”。闲暇时节,出去探寻自然的美好,找寻自己的那片优雅胜地。

十、书法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使人怡情气爽陶冶人的情操修身养性正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书法正是修身养德的好形式好渠道。

古代十大雅事

古人十大雅事:焚香、品茗、听雨、抚琴、对弈、酌酒、莳花、读书、候月、寻幽。

1、焚香:中国人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的习俗。焚香,自古有“沉檀龙麝”之说。所谓“沉”,便是沉香,沉香自古就是众香之首。

2、品茗: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3、听雨:古字里的“雨”,正从天空降落。一横为天,其下穹窿,云气升腾,云中生雨。自然界最寻常不过的景象,却是古人用心至极的雅事。

4、抚琴:古琴之音,既醇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

5、对弈: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

6、酌酒: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7、莳花即栽花。花,难觅归鸿暮霭霞。蒹葭白,绮梦飞天涯。

8、读书:古代书籍数量少,贫寒之家很少有书,爱读书之人便不辞劳苦,四处借书读,克服困难以磨炼意志。

9、侯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是中国人最古老浪漫的意象。

10、寻幽:中国人游山玩水,不似西方人抱着征服之心,而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叫“寻幽探胜”。

十大雅事分别是什么

古人十大雅事分别是书法、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抚琴、寻幽。

1、书法

书法是书写文字的方法,一种书写的艺术。书法纵向穿透两个层面:“使用”与“审美”;横向跨越文字两个层面:“文字”、“绘画”。书法除了是书法家用以创作的主要表现和作品形式,也是一种研究书写者心理与性格的工具。各地域依其在地历史与文化发展出自有的书法特色,而书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生活与艺术文化等层面。

2、焚香

对于焚香之趣,古书上多有论述。无论琴茶,焚香都是收敛心情的必备程序。焚者灼烧也,香者祭拜之用,古人多以焚香来祭拜和静心。古时也有“焚香计时”之法。

3、品茗

饮茶,雅称品茗(也就是喝茶、品茶),是指一种源自中国广州的粤式饮食,而后在广东乃至世界各地传播,成为广东文化的一大特色。在香港,“饮茶”一开始是叫做“上茶楼”或者“上酒楼”,后来就叫了“去饮茶”,慢慢“饮茶”就变成了上茶楼饮茶食点心的代名词。

4、听雨

在古人的意境里,听,是比看更富意境般的存在,由雨声通心声,自成诗意。身未动,心已远,虽未见山间水,心中早已千山万水。听雨的怡然自得,身在其中,自能感受其中滋味。

5、赏雪

雪花纷飞的冬日,赏雪是文人雅士的最爱。明代高濂《山窗听雪敲竹》有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联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美丽的雪景不容错过,赏雪的雅事,唯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受。

6、候月

所谓的侯月,和赏月并不一样,赏月是中秋节的习俗,赏月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雅事。而侯月则是赏月之前的事情,就是指在等月亮出来之前的时间。那时的月亮就像娇羞的少女一样,“犹抱琵琶半遮面”,看着月亮一点点的出来的这种等待,才是最能让人记住的时光。

7、酌酒

酌酒,起源于中国古代画家、书法家及诗人的生活方式。一是他们多愁善感,生活追求浪漫,希望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因而多借酒兴来体味生活的趣味。二是因为酒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效,能够使人精神亢奋,才思敏捷,从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深受文人雅士,政客侠士推崇。也就形成以酒言志,以酒抒情的酒文化。

8、莳花

莳花又被称为时花,指的是花期不久但花朵开的很繁盛,正在花期的鲜花。例如,城市街道绿化和节日装扮的花草。古代人,有九大雅事,除了众所周知的香、茗、雨、雪、月等雅事,还有莳花。这其中莳花,却是一个动词,指侍候花草,莳花弄草,修篱烹茶。

9、抚琴

抚琴在古代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几乎所有的文人都会抚琴,古人抚琴讲究心正则琴声正,心远则琴意远。在古代抚琴是一件雅事,古人对抚琴的人是特别地敬重。古人对抚琴非常讲究,身着干净朴素或自然得体的衣裳,不求艳丽,只需得体;在天高气爽之时,怀抱一张古琴,于大自然之中择一景色怡人之处;宁心静气,专注于一弦一乐之间,端正身姿,以待知音到来。

10、寻幽

中国人游山玩水,不似西方人抱着征服之心,而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叫“寻幽探胜”。大自然永远拥有的,都是顺理成章的自由。比起喋喋不休的红尘,它的博大无言总能安抚人心。摒弃红尘,与大自然一同静默,这是寻幽的浪漫

中国古人十大雅事

中国古人十大雅事是莳花、候月、焚香、抚琴、负暄、对弈、酌酒、寻幽、品茗、听雨。

1、莳花

宋代诗人林和靖,不做官,不娶妻、不生子,只身久居于山上,平生只好在住处周围种满梅花,终生与花及一只白鹤为伴,后人称“梅妻鹤子”。

2、候月

在古代月亮总是被寄予思念、孤寂的含义,在思念寂寥时,看一眼遥挂天空上的月亮,想到我们可能看着同一个月亮,似乎举例也不再遥远。

3、焚香

古代贵人大多有“沐浴焚香”的习惯,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会尽量减少烟气,使香味低回悠长,而这是多是古人为了【收敛心情】。

4、抚琴

正所谓“高山流水、难觅知音”,心中愤懑无人说的时候,也只有抚琴寄情。

5、负暄

负暄即晒太阳,古人对冬日负暄尤为钟爱,在寒冷的严冬晒一晒温暖的太阳,便能:“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6、对弈

在古代,有学识地位的人,用来消遣娱乐,同时也锻炼了统筹全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谋略。

7、酌酒

即便是现在,与三五好友一起浅酌对饮,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8、寻幽

古人认为远离尘嚣,探寻幽静,不仅能获得内心清净,也能探寻真理。

9、品茗

喝茶是中国人独有的传统,而茶清香中带有苦涩,犹如人生百态,【品】其中滋味,也不失为一种雅兴。

10、听雨

少年、壮年听雨心境大不同,当独坐屏风前,感叹这一生经历,此时的所感所思,伴随着雨声也颇为寂寥。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