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 法律法规
- 2022-07-04 17:43:25
遵守宪法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应表现在:1、保守国家秘密;
2、爱护公共财产;
3、遵守劳动纪律;
4、尊重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七条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公民该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
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首先要做到的是要学法,知法。如果不学法,不知法,根本不懂法律的要求是什么,遵守法律就无从谈起了。其次,遵守法律不仅仅在于表面不违法乱纪,消极守法,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对于法律义务负有责任,权利可以不行使,但义务必须履行。法律分析
在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基础上,要注重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要不仅仅把视角放在遵守法律上面,更多的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当社会的整体修养都提升上去了,遵纪守法自然是不在话下。当然了,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从内心信仰法律,相信良法善治,同时遵守法律也是宪法规定的义务,公民有义务履行义务。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我们需要法律的保护。并且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价值标准。法律鼓励我们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总之,我们在正确行使权利同时,要忠实履行义务,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律观念和高尚道德观念的合格公民。
【个人建议】
遵守宪法不应该只停留在思想层面,更重要的是要从行动上去贯彻。思想的力量如果只停留在思想上,那么,它永远比不上行动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以上是我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您提出的问题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咨询,祝您生活愉快。
法律依据
《国家安全法》第七条,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请列出5条你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有哪 些?
列举如下:
1、在学校严肃认真地参加周一的升国旗仪式,认真的唱国歌,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2、认真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积极地向周围的人普及宪法和法律的相关知识,提醒别人也要遵守。
3、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马路,乘坐公共交通时遇到老热让座。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完成作业,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5、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知识面,让群众知道宪法的重要性,看到一些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也要提醒或者向有关部门反映。
扩展资料:
学习与遵守宪法的意义:
1、学习宪法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知道:我们是什么 国家?我们的国家基本制度有哪些?为何说人民代表大会
2、学习宪法有助于公民了解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从而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是,的观点,明白既没有脱离权利的义务,也没有脱离义务的权利,更好 地运用宪法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3、学习宪法还有助于每个公民积极投身到推进国 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去,为实现依宪治国的目标,端正自己的宪法观和权力观,牢固树立起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理念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立法的依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二、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三、宪法相关知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有哪些?
必须做出的行为是义务,由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扩展资料
义务和权利是对应的,公民可以享受到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第四十四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第一,享受权利的主体十分广泛;第二,宪法确认并保障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十分广泛。
2、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现实性主要是指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切实可行性,有两方面的表现:
第一,实事求是,以我国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水平为基础,确定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内容。
第二,规定法律和物质保障。宪法在确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也规定了一些具体措施来保障它们的实现。
在法律保障方面,如在宗教信仰自由、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申诉控告权等方面的权利上,规定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其他个人均不得侵犯,国家对侵犯公民权利的国家机关行为有赔偿的义务。
在物质保障方面,规定了公民在年老、疾病等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同时宪法又规定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权利所必需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3、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法律权利的享有和法律义务的履行,在本质上应当是平等的。这在各国宪法权利义务的规定上,都是一个不变的原则。而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是在实质上的平等。具体表现在:
第一,公民在权利的享有上一律平等,也就是说:
⑴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⑵公民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国家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歧视任何公民,公民有权要求得到平等对待和平等的服务。
⑶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第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平等地受到司法保护。
4、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一,公民既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它们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第三,权利和义务在整体上是相互促进的。
第四,权利上附有限制条件,《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