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运用立法、执法、司法进行斗争
- 法律法规
- 2023-11-25 12:59:53
如何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有关。十八大报告多处提及法制问题。以下是十八大报告有关法制建设的内容。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怎么坚持立法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
坚持司法为民,我们应该怎么做 1. 要心中装有群众、时时想着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扎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2. 要转变司法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司法队伍综合素质,提高司法工作效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3. 要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4. 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通过制度的完善、程序的规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 查看更多 百度题库 提供内容 分享 点赞 踩 举报 四川: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法治之路行稳致远 11月3日将四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立法为民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是个方面谈谈全面依法治国如何从我做起?
思路: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做法治信仰的传播者。法学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作为一名司法行政人,不仅要自己加强法治理念学习,确立法治信仰,更要率先垂范,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
使普法工作成为每一名执法人员、法律服务人员的职责要求。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职能作用,将普法公共产品送到人民群众的手中,保证人民群众“找得到、用得上”,使人民群众切实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让人民群众真正信仰法治。
如何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科学立法——法治中国的前提
科学立法,首先要求继续立法。虽然中国于2010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立法任务已全部完成。有许多重点领域还需加强立法,个别领域尚有“立法真空”。当前,特别要重点加强在深化体制改革、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及网络监管等重点领域的立法。
二、严格执法——法治中国的关键
针对中国的现状,重点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交叉执法制度。对于一些重要领域,如食品、药品、环境等问题严重的领域,可以实施异地交叉执法,由外地执法部门来本地执法,本地执法部门到外地执法,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
第二,为执法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要提高对执法者及其家属的有效保护,对于报复执法者及其家属的违法者要予以严惩,使其不敢想不敢为。
第三,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对于公民的权利,要做到尊重、保护、规范、限制并举。而有的地方还存在“两手软”:对于公民的权利尊重、保护不够,规范、限制也不够;或者“一收就死”、“一放就乱”。
第四,要树立政府的权威。法治政府必须是个严格执法的政府,是有效执法的政府。应该看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不力,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放任,都会导致社会成员安全感的丧失,导致对公民的合法权利乃至社会公众利益的侵害,同时执法者无视公民的合法权利违法执法、粗暴执法,与执法者自身人身安全保障不力,都不是法治状态。
三、公正司法——法治中国的防线
要实现司法公正,需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实现司法公正,应当让司法成为真正的司法,让司法回归司法,既不能让司法机关变成立法机关以司法解释代替国家法律,更不能让司法机关成为行政机关。让司法机关真正地从事司法工作,实现和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要实现司法公正,需要建立起社会监督机制。要实现司法公正,还要建立司法权威,不让一份判决成为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四、全民守法——法治中国的基础
全民守法,要继续抓好法治宣传和教育,扎实推进“六五普法”活动。要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严格规范公民自身行为,引导公民学会在享受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尊重别人的权利和自由。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使每一个普通群众都真正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更为关键的是,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切实尊崇宪法和法律,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唯有加快推动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社会进程,才能为构筑法治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扩展资料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16字方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参考资料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_百度百科
如何把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之间的关系
把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如下:
1、推进科学立法,以良法保障善治.
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推进科学立法,既要有正确的立法理念,也要有立法体制机制上的保障。准确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2、推进严格执法,保证法律严格实施。
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行动,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有了很大提升,执法的不透明不文明等现象明显减少。
3、推进公正司法,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4、推进全民守法,培育良好法治环境。
当前推进全民守法,需要进一步加强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让法治信仰根植于人民心中,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才能共建法治国家。
法治的介绍
法制只是强调形式意义方面的内容,而法治既强调形式意义的内容又强调实质意义的内容。法制更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强调以法治国的制度、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这也正是法治的第一方面,形式意义的法治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由此可见,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没有法制,也就谈不上法治。但另一方面,仅仅强调法律的形式化方面,还并不能揭示法治,尤其是实质意义的法治的更深一层的内涵。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