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正文

红楼梦为什么被选为高中整本书阅读的必读篇目

推荐红楼梦的理由

推荐红楼梦的理由有:人物设计巧妙、对女子绝对的尊重与歌颂、“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思想、极富生命的语言魅力、是我国古代的巅峰之作。

1、人物设计巧妙:该书写出来的人物大大小小数百之众,如此庞大的角色设计,常人难以驾驭,然曹公不仅驾驭,且主次分明的同时还让每一个角色都变得有血有肉,说天纵英才亦不为过。

2、对女子绝对的尊重与歌颂:曹公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在那个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把女子当成男人的附属品的时代,在那个连女子自己都把自己当成一件附属品的时代,曹雪芹却给了女子绝对的尊重与歌颂,这无疑是惊世骇俗的。

3、“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思想:这一观点是贯穿全文始终的,曹公开篇一直强调,这通篇故事终为梦幻一场,后来又多次借着警幻仙姑、跛足道人、秦可卿、王熙凤、贾元春等人之口,或明示、或暗示,时时刻刻强调盛极必衰、欢宴终散的道理。

4、极富生命的语言魅力:曹公的语言是极富生命的诗意之语,他写文的时候从不会刻意堆砌辞藻,也不会刻意追求简单易懂,而是十分具有跳跃性的雅俗共赏。

5、是我国古代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的巅峰之作,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曹雪芹,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变化,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红楼梦》是国学精粹,是值得人们读一辈子的书。

你认为《红楼梦》是否适合高中生阅读?

高中生当然适合看《红楼梦》了。众所周知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古典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当代古典小说的典范,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去读。

高中生看《红楼梦》不仅对自己课外阅读能力有一个提升,还对古代社会发展和活动有了一定了解。《红楼梦》里涉及医药,菜方,戏曲,古诗词等等,都值得研究和学习。

再来看《红楼梦》里的爱情,黛玉对爱情的直接,敢爱敢恨;宝钗对爱情的百依百顺,完全听从父母长辈的安排;宝玉对爱情的犹犹豫豫。这些都是恋爱里人们的样子。高中生也是情窦初开的年龄涉及一些恋爱方面的东西也不为过。


影响

《红楼梦》问世不久,曾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了三十年,被人们视为珍品。“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红楼梦》程伟元序)及用活字印刷出版后,立即流行南北。

据清代一些文人笔记的零星记载,《红楼梦》当时已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京师流传的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在谈论时,有时因双方争执不下,“遂相龃龉,几挥老拳”。民间戏曲、弹词演出《红楼梦》时,观众为之“感叹欷,声泪俱下”(梁恭辰《劝戒四录》)。甚至有人读了《红楼梦》,由于酷爱书中人物以至痴狂(见《三借庐赘谈》《庸床斋笔记》等书)。

《红楼梦》杰出的创作成就,给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直至中国现代文学中,也有明显受《红楼梦》影响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历来以《红楼梦》题材创作的诗、词、戏曲、小说、电影、绘画就更不胜枚举。

《红楼梦》的推荐理由是什么???

感谢邀请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因为作者曹雪芹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早年间曹雪芹也曾在南京江宁织造府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奢华生活,所以《红楼梦》也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然而,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文法,更是令后世读者对《红楼梦》的欲表之意脑洞大开、多有揣测。那么,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一是普世的规律。《红楼梦》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的视角,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反映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从兴盛到衰败过程,之所谓“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这在第十三回中,秦可卿在凤姐的梦中也进行了反复提点,“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在几千年之前就告诫众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以贾家为代表的官宦富贵家族的子孙们,躺在祖宗挣下的功劳簿上、待在前辈们建造的安乐窝里,不务正业,不思进取,花天酒地,肆意妄为,心中不存丝毫忧患意识,只是一味的享乐,最终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

不管任何时候,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不至于一败涂地、覆水难收。

二是社会的病态。《红楼梦》创作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比如上层当权者的奢靡无度,贾府“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淌海水似的”;江南甄家接驾四次“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这些巨大的耗费,哪一厘不是来自底层像刘姥姥这样的劳动者的血汗!?他们虽然终日辛苦劳作,却仍是挣扎在“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的困苦之中,这与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达官贵人的奢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比如官员的徇私枉法,贾雨村在薛蟠和冯渊争夺香菱案中徇私枉法,长安节度云老爷在张财主和守备家婚约纠纷案中徇私枉法,都察院在尤二姐与张华婚约纠纷中徇私枉法等等。哪一次的徇私枉法不是血泪斑斑、直接或间接地致人丧命的!?

比如女子悲惨命运,有身不由己、备受凌辱而早亡的秦可卿,挨打受骂跳井而亡的金钏儿,孤苦伶仃、病愤交加而亡的晴雯,以及在八十回后“即将”被“中山狼吃掉”的迎春等等,封建礼教的血盆大口,不知吞噬了多少花朵一样的年轻生命!这样病入膏肓的末日注定不会长久。

三是人性的多面。人性在狭义上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人有七情六欲,所以人性并不是单一的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心境之中,同一个个体会展现出不同的人性。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人性的塑造上,并不同于以往小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又千部共出一套”,坏人从头到脚都是流脓长疮的,好人从内到外都是温良贤淑的。

比如宝玉,虽然他对女孩子们亲昵爱护,但是他也因一杯茶而驱逐了无辜的茜雪,在金钏儿和晴雯被驱逐时,他选择了逃避。

比如林黛玉,她纯洁高傲的同时,对周瑞家的、李嬷嬷等人也是言语尖刻;比如随分从时的薛宝钗,在误听小红和坠儿的悄悄话之后,怕惹祸上身,而“嫁祸”林黛玉;薛蟠平时“呆霸”,关键时候成了“暖男”,“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

比如倪二,平时就是一个醉鬼无赖之徒,在贾芸向亲舅舅借钱被拒之后,与贾芸无任何瓜葛的倪二却仗义资助银两,使贾芸揽到了大观园的工程。

脂砚斋在四十三回曾这样批道:……所谓人各有当也,此方是至理至情。最恨近之野史中,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既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这个特点在《红楼梦》小说人性的塑造中贯穿始终,每个人物不是模式化的僵尸存在,而是有棱有角、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艺术生命,这也是其能独步千古、令世人不断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四是爱情的贞烈。《红楼梦》就是以“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的小说,其中当然不乏爱情的故事。

男女之间的爱情本来就是具有专一性、排他性和依存性的特点,“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黛玉泪尽仙遁(刘心武语),宝玉“履行”诺言,“你死了,我就当和尚去”;知义多情的张金歌上吊而亡,与她订婚的守备公子对未婚妻一往情深,不久便跳河身亡,上演了《红楼梦》中的“探清水河”的凄美故事。

尤三姐被柳湘莲误认为“不干净”而上门退婚,愤而刎颈鸳鸯剑,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司棋与表弟潘又安恋情暴露,被赶出大观园,其母仍不答应其嫁给潘又安,司棋撞墙而亡。

爱情的忠贞和惨烈既令人心生敬佩,也令人扼腕叹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中国乡土高中必读

中国乡土高中必读:《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由高鹗,程伟元整理。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之冠。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她生性孤傲,不善处世,不屑种种流行的为人处事之道,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林黛玉是书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她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身上还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红楼梦值得高中生去读吗?有必要吗?

我觉得,作为高中生,非常有必要读一读《红楼梦》。 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不但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高不可攀的那种,而且拿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能和此书匹敌的作品都不多。 这里大致提几条读这本书之前需要了解的一点背景知识。 第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清朝满洲正白旗人,可以确定他的祖父是康熙年间任江宁织造的曹寅,他的父亲是谁还有争议。大致可以确定他卒于1763年2月12日,即所谓“壬午除夕”(农历壬午年即乾隆二十七年的主体部分在1762年,但除夕已经到了1763年)——这一点还有争议,但卒年的各种说法相差不大。他的生年争议非常大,目前只能说待考。雍正年间,他的家庭遭遇了抄家的大变故(据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