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如果未来有人解决了五个世界数学难题,那么他在数学史什么级别?

数学史上有没有一眼做出来数学未解难题的人,如果有那在数学上什么级别?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提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研究:最速降线问题

有兴趣可以自行去搜索一下!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630年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最速降线问题” :


“设A和B是铅直平面上不在同一铅直线上的两点,在所有连接A和B的平面曲线中,求出一条曲线,使仅受重力作用且初速度为零的质点从A点到B点沿这条曲线运动时所需时间最短。”

伽利略认为这条线应该是一条弧线。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1696年,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还拿这个问题向其他数学家提出了公开挑战。

注意此人非我们经常遇到的那个伯努利方程的发明人,这人是他的哥哥!

他写了一封信向牛顿挑战!

牛顿、莱布尼兹等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几位都说这条最速降线就是一条摆线,也叫旋轮线。
但摆线并不等于最速降线,最速降线只是摆线中的一段。

据说,牛爵爷只用了一个晚上,用一种很巧妙的方法证明了轮摆线是最速降线。

高斯、欧拉、费马、华罗庚、陈景润,这几个人到底谁的数学水平更高?

如果要排序的话,高斯,欧拉,费马,陈景润,华罗庚。 高斯 高斯叫数学王子,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所在,我们都知道小时候学过高斯敦1到100想加的快速解法,其实他最厉害的是尺规作正十七边形,困扰世界2000年的数学难题,他只花了一晚上就给解决了。所有的努力在天才面前都显得一文不值。 欧拉 欧拉是他所在的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数学功力确实很强,而且,以欧拉命名的数学公式定理,真是多了又多。而且在微积分几何数论等所有领域的数学都有涉及,简直是数学教主。但出于个人对高丝的崇拜,所以把欧拉排在第二。 费马 费马虽然是一个业余的数学家,他主业是律师,所以,费马也是一个天才的存在。但是由于他的数学专业功底不深,有习

1+2都这么难证,那么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界处于什么地位?

哥德巴赫猜想是解析数论中最重要的猜想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42年哥德巴赫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在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他的猜想,用后人整理过的语言,可以这样表述:(1)每一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2)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如果猜想二成立,则一个奇数减去3之后可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因而猜想一成立。由此可见,猜想二更为基本。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正整数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素数之积,素数是乘法运算中的基本元素。在上面的猜想中,将素数放到加法的环境里,表现了正整数加法和乘法之间的某种关系,而这两种运算在数学中是最基本和常见的。

哥德巴赫猜想的表述非常简单,人们通过大量的验算也未找出反例,数据结果反而倾向于支持猜想成立的。对于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猜想,欧拉没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其后一百多年间数学家们也都束手无策。

1900年,数学大师希尔伯特在展望20世纪数学发展前景的著名演讲中,提出了23个问题。他以全局性的观点来看待数学的整体发展,并将哥德巴赫猜想作为第8问题的一部分,从此哥德巴赫猜想不再是孤立的数学难题,而是近代数学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后来的发展证明,希尔伯特的眼光是非常正确的。

1920年前后,英国数学家Hardy和Littlewood发表了系列文章来研究猜想一,所用的工具是他们与印度数学家共同创造的圆法。通过围道积分,猜想一中奇数表为素数之和的表示个数可写成某个傅里叶级数的积分,而积分路径是半径接近于1的圆周,这就是圆法名称的由来。他们在一个很强的假设下证明了猜想一,但这个假设至今仍然无法证明,因而他们的结果是条件性的。虽然如此,他们将离散的数论问题转化为连续的数学问题,使得一些深刻的数学工具得以应用,这无疑为进一步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圆法也已成为数论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1937年,苏联数学家证明了充分大的奇数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他建立了一套处理以素数为变量的傅里叶奇数的方法,运用这种新方法可以避开上述困难的假设,从而证明了无条件的结果。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王元、潘承洞对于猜想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了国际数学界广泛的赞誉。陈景润以其灵活的思路和深入的计算证明了(1+2),他的方法对于筛法是一个重要的贡献。陈景润的(1+2)和苏联数学家的三素数定理可以称得上是哥德巴赫问题中的双壁。

从表面上看,(1+2)离猜想二只有一步之遥,但数学家们认为,这一步可能比以往走过的路的总和还要长。因此,人们也在寻找另外接近猜想二的途径。例如,华罗庚等人利用苏联数学家的方法证明了对于除去一个例外几何的所有偶数,猜想二总成立。不断放松对于偶数几何的相应限制直至取消,也是逐步接近猜想二的一条途径。华罗庚更进一步考虑了素数变量方幂的情形,这扩宽了研究的范围,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题材。

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数学中的一颗明珠,正是因为他的悠久历史、简洁明了的表述、与数学基本问题的联系,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数学方法等,它的迷人光彩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

证明黎曼猜想的人是不是21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如果不是,你认为他在数学史上处于什么地位?

证明黎曼猜想的人,必定是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因为黎曼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对数学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但笔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判断证明黎曼猜想的人是不是21世纪中具有"最"伟大的这一个数学家,作出相应判断的应该是世界数学有关组织的事。

世界顶级未解数学难题都有哪些?

1、霍奇猜想(Hodge conjecture):

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复杂对象的形状的强有力的办法。基本想法是问在怎样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给定对象的形状通过把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粘合在一起来形成。

这种技巧是变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推广;最终导致一些强有力的工具,使数学家在对他们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对象进行分类时取得巨大的进展。

不幸的是,在这一推广中,程序的几何出发点变得模糊起来。在某种意义下,必须加上某些没有任何几何解释的部件。

霍奇猜想断言,对于所谓射影代数簇这种特别完美的空间类型来说,称作霍奇闭链的部件实际上是称作代数闭链的几何部件的(有理线性)组合。

2、庞加莱猜想(Poincaré conjecture):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

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三维球面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3、黎曼假设:

有些数具有不能表示为两个更小的数的乘积的特殊性质,例如,2、3、5、7……等等。这样的数称为素数;它们在纯粹数学及应用数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所有自然数中,素数分布似乎并不遵循任何有规则的模式;然而,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观察到,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所谓的黎曼ζ函数。

黎曼假设断言,方程ζ(s)=0的非平凡零点的实部都是1/2,即位于直线1/2 + ti(“临界线”,critical line)上。这点已经对于开首的1,500,000,000个解验证过。证明它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解都成立,将为围绕素数分布的许多奥秘带来光明。

4、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

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布罗克哈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

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并没有已知的解。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

扩展资料:

周氏猜测:

当2^(2^n)

周海中还据此作出推论:当p<2^(2^(n+1))时,Mp有2^(n+2)-n-2个是素数。

关于梅森素数的分布研究,英国数学家香克斯、德国数学家伯利哈特、印度数学家拉曼纽杨和美国数学家吉里斯等曾分别提出过猜测,但他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近似表达式提出;而它们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均难如人意。

唯有周氏猜测是以精确表达式提出,而且颇具数学美。这一猜测至今未被证明或反证,已成了著名的数学难题。

美籍挪威数论大师、菲尔茨奖和沃尔夫奖得主阿特勒·塞尔伯格认为:周氏猜测具有创新性,开创了富于启发性的新方法;其创新性还表现在揭示新的规律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数学难题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