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一改、两为、五做到”是指什么?

如何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养护、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1、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农业农村生态文明。

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正确处理“三农”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自觉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贯穿到“三农”发展全过程。

2、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等制度,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

3、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

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果菜茶优势产区、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多种方式积造施用有机肥,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加快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加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和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集成推广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模式,稳定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4、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加强优化村庄规划管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一批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加快推动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5、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

加强污染源头治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涉重金属企业排查,严格执行环境标准,控制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同时加强灌溉水质管理,严禁工业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风险区加密调查、农产品协同监测,进一步摸清耕地土壤污染状况,明确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在耕地土壤污染详查和监测基础上,将耕地环境质量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个类别,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

6、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养护

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统筹推进工程节水、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节水,调整优化品种结构,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集中展示膜下滴灌、集雨补灌、喷滴灌等模式,继续抓好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7、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要突出绿色导向,把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转到低耗、生态、节本、安全、优质、循环等绿色技术上来,加强技术研发集成,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水平。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布局,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倾斜。

8、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我国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具体有哪些措施?

第一,要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具体内容更包括: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耕地休耕轮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制度;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推动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

第二,要着力实施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200个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推动形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行机制;强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150个重点县开展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强化秸秆地膜综合利用,以东北、华北地区为重点,建设150个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打造20个典型示范样板。做好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建设。

第三,要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发挥好村级组织作用,增强村集体组织动员能力,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垃圾收集转运等服务,同时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开展环境整治;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及时总结推广一批先进典型。

第四,要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养护。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强化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第五,要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突出创新联盟作用,依托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国家科技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企联合攻关;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促进产业与环境科技问题一体化解决;集成推广典型技术模式,发布重大引领性农业农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推介一批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的主推技术。

近段时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出的“五清三建一改”指的是什么内容

一、“五清、三建、一改”的内容:

1、五清: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残垣断壁;清理杂物‘’

2、三建:对清理出的场地规划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

3、一改: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二、“五清、三建、一改”的任务要求:

1、对在2019年底尚未完成“五清三建一改”任务的村庄,要查漏补缺,聚焦短板弱项,有效解决村庄面上“脏乱差”问题,做到村内外无历史积存垃圾、残垣断壁、畜禽粪便,河塘沟渠得到有效清理,家庭院落、房前屋后生产工具、农用物资、柴草秸秆等堆放整齐。

到2020年底,村庄全面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目标,“五清三建一改”任务全部完成。

2、对在2019年底已基本完成“五清三建一改”任务的村庄,要抓拓展、抓提升、抓巩固,由表及里、查漏补缺,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清洁、村庄周边清洁延伸,由“清脏”向“治乱”、向“美化”拓展。

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改变农民不良卫生习惯,实现村庄由一时清洁向长效清洁转变,由突出整治向常态化开展转变,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扩展资料: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建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新农村,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根本目的是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还农村清洁美丽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这不仅是改善农村卫生面貌的主要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环节。我镇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清洁家园行动等工作中,都对农村环境卫生和城乡垃圾收集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抓实抓好这项工作,既是当前的阶段性要求,更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

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愉悦群众身心,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凸显农村在发展中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是一件惠及广大群众,让农村共享发展成果的实事。

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

1、部分村民环卫意识差,乱丢乱甩制止难。因为农村地面大,空间广,一般村民的生活垃圾、旧农用薄膜、空农药瓶等杂物乱丢乱甩已习以为常,误认为丢了甩了不影响什么,也不碍于大事。然而时间一长,“乱扔物”腐烂发霉,散发出一种臭气,不仅污染了空气质量,而且又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即使有觉悟的群众出来制止,但农村毕竟不比城市,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更制止不好。2、农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处理难。农村不仅地面广,而且地形差异决定了居住的分散型,然而对农村的垃圾物处理也是一件棘手难事。农户分散居较多,特别是部分偏远乡,单家独户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可比是“蓝纸上写蓝字,难上加难”。北屯、

我国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垃圾处理问题、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 旱灾和水灾问题、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等。

治理:把环保工作落到实处,要靠科学的机制。环保工作机制是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环保部门对政府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3类:

(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二)环境污染。譬如: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

(三)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等。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