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一 作者:吴融 要翻译 !!!并且分析这首诗歌表达的感情(至少三点)

上却征车再回首 了然尘土不相关蕴含的含义,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上却征车再回首 了然尘土不相关”表达的意思:

是诗人登车再次回望那青山绿水,觉得这春水净土是个凡尘不到的地方。联系颔联两句,诗人如此结尾,表达了诗人玩流水后的自得之乐,以及对山水美景的向往之情。

原句出自:《新安道中玩流水》

作者:吴融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

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

萦纡似接迷春洞,清冷应连有雪山。

上却征车再回首,了然尘土不相关。

译文:

这里一渠碧绿的春水潺潺流淌着,密密的竹林中有繁茂的花朵点缀其间。好的景观就该花费一天去观赏,这也算是争到了我自己这一身的悠闲。这里的山路蜿蜒曲折就好像连接着山洞一样,这里的清冷就好像是连着雪山。再次登车回望那青山绿水,才觉得这方净土真是凡尘抵达不了的地方。

扩展资料:

吴融的诗歌基本上属于晚唐温庭筠、李商隐一派,多流连光景、艳情酬答之吟唱,很少触及重大社会主题,前人评为“靡丽有余,而雅重不足”。

《四库全书总目》却说吴诗“音节谐雅,犹有中唐之遗风”,可能指其一部分篇什中所包含的比较浑融疏淡的意境,如“吟处远峰横落照,定中黄叶下青苔”、“阑珊半局和微醉,花落中庭树影移”。其实,吴融诗的最大特色,还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和引向凄清的一路。

像“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这类情趣在其诗作中是普遍存在的。《子规》、《叶落》、《野庙》、《途中见杏花》都是代表作。吴融也有少数感时怀事或托古讽今的篇章,如《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文德初闻车驾东游》、《华清宫》、《隋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融

隋堤,隋堤风物已凄凉翻译,隋堤为什么叫隋堤,江南柳

隋堤,古堤名,本意是隋朝大运河河堤。故址位于商丘市至永城市之间的汴河故道,迳夏邑西连汴道,东接太丘。 因筑于隋代,故名。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

作者:吴融(唐)

  • 长亭一望一徘徊,千里关河百战来。细柳旧营犹锁月,祁连新冢已封苔。

  • 霜凋绿野愁无际,烧接黄云惨不开。若比江南更牢落,子山词赋莫兴哀。

  •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独上寒城正愁绝,戍鼙惊起雁行行。

  • 铁马云旗梦渺茫,东来无处不堪伤。风吹白草人行少,月落空城鬼啸长。

  • 一自纷争惊宇宙,可怜萧索绝烟光。曾为塞北闲游客,辽水天山未断肠。

《寒食》古诗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意思: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思想感情: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带光的诗词有哪些

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 —— 唐 · 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 一》 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厓。 —— 唐 · 李白《早望海霞边》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 唐 · 李白《杜陵绝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唐 · 李白《静夜思》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 唐 ·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 唐 · 李白《登瓦官阁》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 唐 · 李白《越女词五首 五》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 唐 · 李白《对酒行》 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 唐 · 李白《少年行》 明湖暎天光,彻底见秋色。 —— 唐 · 李白《秋登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歌选取了哪几类人作为描写对象来表现

1、全诗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

2、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3、选取了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我,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这几类人来表现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

4、画面:

(1)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

(2)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3)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4)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5、诗人是用第二人称来称呼这些人物的。

6、句子里包含着诗人赤诚炽烈、深沉执着的对祖国人民命运的关怀之情。

7、诗人把自己的苦难和广大农民还有祖国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对祖国的苦难抒写得更加深刻而真切。

8、看到了一个对民族未来忧虑和愤懑的艾青。

9、对祖国,对江山遭到涂炭,对残酷的侵略行径,对不能为国雪恨,有着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感情。

10、“没有灯光”指旧中国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温暖”指勇气和力量,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给苦难的祖国带来温暖,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7年12月的武汉。1937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牢记的年份: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华的魔爪正伸向中国内地;国民党反动派不想着全力抗日,而是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着中国的正义人士。

艾青深切地感悟到我们这古老的民族在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极其深重的灾难,而神州广袤的土地和亿万生灵的命运也将要经历极为艰辛的日子。诗人意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泥泞的、寒冷的、曲折的。这一切都强烈地震撼了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心,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