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游褒禅山记第三段写一段感悟,要求500字左右,在线等,急!!!
- 教育综合
- 2022-05-12 19:56:16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感悟
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这是全文的重点。
“于是余有叹焉”6字承上启下,“是”指代上文游事,“叹”字承上文之“悔”字,领起下文,自然地转入议论。先言古人,使议论有参照,有铺垫,力度得深一层也。
夷近游众,险远至少,止于游也;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所罕至,起于游已非止于游。“故”后所言,则已延及世间万事万物也。“志”“力”“物”之论,层次分明,层层深入,轻重判然,逻辑严密,淋漓尽致,一贯而下,气势沛然。
作者先借托古人,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为他们“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此表明作者在下面所要说的心得,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以古喻今,可见今人若要有收益,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然后以游洞为喻,以“有志”为中心,进行逐层论述,阐明宏伟的目标和“志”“力”“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还应有足够的力量,具备可资凭借的物质条件。
在这三个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即使未达到目的,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三个条件是按其重要性排列的,逻辑十分严密。
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游褒禅山记:第3.4段写出作者游山的什么心得?其中哪!些观点对你有启发?
《游褒禅山记》中写出了作者游山时感悟到了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启发就是对事物应该要仔细考究,而不应该以讹传讹。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从文章后面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字样,据此可知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作者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这大理想,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内容: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鉴赏
褒禅山后洞一游,王安石感慨良多。明明游洞诸人都怀抱探险求胜之心,却因为某个人一句懈怠丧气的话就都一拥而出,错误地退了出来。
王安石想到了古人。古人观天地万物往往有所得,是因为他们“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言外之意是说,古人为求一得,总是竭尽全力,深入考察的。
写一篇“游褒禅山记”读后感
《游褒禅山记》有感 最近刚学习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读后第一感想是哪个怠而欲出者很冤枉。首先想为大家解释一下:怠,懈怠之意也。这懈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松懈懒惰。 或许那位先辈是胆小了一些,松懈了一些,懒惰了一些,但他一人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就灭了。结果一起游玩的人都出来了。而出来的人又有人责备这位先辈。连作者王安石也感觉后悔听了这位先辈的话。但这一切都应让这位先辈来承担吗? 非也,非也。这位先辈只是一句意见性、提示性的话,又没让其他人非得跟着出来不可。其他三位完全可以不跟着出来嘛。是担心他一人出来有危险吗?那可以由一人陪同,其余二人继续自己的游玩嘛。是因为给怠而欲出者面子,所以不好意思回作文: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http://www.newxue.com/kewen/1255213926978.html读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以后,我忽然间想到了许多。《游褒禅山记》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游记,所写的虽然是一次不能尽兴的游玩,但王安石却能从这次游玩当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写下这样的名篇。这不由使我想到,对于身边的小事,我还是缺乏关注。其实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蕴藏着它的奥妙,只有多加关注,善于观察,才能发现它的奥妙所在,或是哲理,或是乐趣……这就是我读这篇文章的第一点收获。在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名言警句,而这两句话却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句为“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上一篇
ABB的三字词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