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端茶托,掀盖碗,滚三滚,沏毛尖。是什么意思?

喝盖碗茶的礼仪是什么?

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其次,用盖碗喝茶时,要一手拿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翻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千万不能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

因为如果把碗盖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对主人的不敬。这一动作似乎是对主人抗议:你上的这是什么破茶呀!喝着怎么一点味儿没有呀!

此外,用盖碗上茶时,主人不能随意翻开碗盖续水。那主人怎么知道你的茶碗里该续水了呢?这里有端方,只要你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这个动作就等于告诉主人碗里该续水了。

好比用茶壶沏茶续水,如果不把茶壶拿起来,在客人眼前,用水壶或暖瓶直接往壶里倒,这是对客人不友好的暗示,这一动作仿佛是说,你也配坐在这儿喝茶,赶紧滚吧。所以用茶壶沏茶,续水时,必需侧一下身,把壶拿起来。

再好比客人让你感应厌烦,你恨不能顿时轰他走。一般也不用动嘴,只要把碗里的剩茶往地上一倒,就算是告诉对方你是什么意思了。所以北京人喝茶最忌讳当着人的面儿泼茶水比人还让人难堪。

扩展资料:

盖碗茶,四川等地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

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盖碗茶

在北京,喝茶有哪些讲究?

敬茶,也可以视为一种茶礼。早年间,北京流行一副对联:“茶,泡茶,泡好茶;坐,请坐,请上坐。”它说的就是敬茶的茶礼。

茶礼在不同场合是有区别的。这儿主要说的是到朋友家串门儿(做客)或者朋友到您家做客,敬茶的老规矩。

按老北京人待客的规矩,客人来了要请上座儿。落座儿后,先打手巾把儿,即端上烫过的热毛巾(热毛巾放在盘子上,所以叫“端”),让客人净面净手。

更讲究的主儿,还要给客人端上一杯淡盐水,净净口,然后才上茶。上过茶,还要上茶点、干果。这里有一套规定的程序。

尽管一般家庭待客没这么多讲究,但客人来了,敬上一杯茶,是起码的礼仪。

据《茶经》的分类,茶器按碗、盏、壶、杯说,共有25种。北京人通常使用的茶具大概其有五种:盖碗、泥壶(紫砂壶)、提粱儿茶壶,茶杯(水杯)和搪瓷缸子(杯子)。这几种茶具在上茶、喝茶、续茶(水)时,都是有规矩的。

先说盖碗。这种茶具上边有盖儿,下边有托儿,中间是细瓷的茶碗。所以有的地方也把它叫“三才碗”。

北京人使用盖碗喝茶,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由于用盖碗喝茶,形成了一整套规矩,特别是在官场上,用盖碗喝茶,成了无声的语言。

所以,在老北京,用盖碗喝茶,也成了有身份人的一个标志。

用盖碗喝茶,是哪朝哪代什么人发明的?目前尚无定论,也难以定论。

有人认为盖碗喝茶是四川人发明的。据唐人写的《资暇录》里的《茶托子》记载:这种茶具是由唐代的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女儿发明的。崔小姐给父亲上茶时,茶杯无托,觉得烫手,便想出做茶托儿的主意。

木托儿做好了,崔小姐怕茶碗在托儿上,走道的时候不稳,还用蜡给固定住。后来又加以改进,在木托儿上做了个起稳定茶碗作用的小托儿。很快这种茶托儿在蜀地流行。聪明的四川人在茶托儿上尽施雕刻、绘画才艺,使小小的茶托儿成了工艺品。据此,有人认为:茶托儿是盖碗的原型,盖碗是四川人发明的。

您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这种说法比较牵强?是的,盖碗下面是有茶托儿,但那个茶托儿更像是茶碟儿,只不过它是凹下去的,有个跟硫底儿相合的一个槽儿而已。茶托儿跟盖碗完全是两回事儿。

小编认为,就瓷器的盖碗而言,这种盖碗源自宋代的宫廷,但也有演变的过程,而三件齐备,则是明宫廷造办处辖属景德镇官窑的发明,到明中期已经非常精致了。明以前的瓷器里,尚无发现有盖碗。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叫《喝茶》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特别说到了喝盖碗茶。他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他的意思是好茶得用好的茶具。当然能喝出好味道,主要还是茶。

用盖碗喝茶,讲究两只手并用,而且“托儿、碗、盖儿”三件不分家。喝茶的程序是这样:一只手(左手、右手都可以)托着盖碗,要连碗托儿一起托起来。另一只手掀开碗盖儿,挨近嘴边,用嘴吹一吹漂在上面的茶叶末儿,然后再盖上,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用嘴一啜。通常啜三四口,便合上盖儿,放在桌子上。

如果您想接着喝,不用说话,只需把盖儿拿起来,斜着放在盖碗的碗托儿边上就得。其实这个动作就是“茶语”,等于您告诉主人要续茶。主人只要看到您把碗盖放在碗边儿,就会明白什么意思,马上会给您续上水。如果您不想再喝了,把碗放下就得。

盖碗茶在官场,只是象征性的点缀,一般情况是不能喝的。因为只要一端起来,就意味着“有情况”,不是对对方说的话不满意,就是对对方做的事有意见,让对方赶紧走人。

这个动作的“茶语”就是:你是不受欢迎的人。老北京有句话叫“端茶送客”,指的就是端盖碗茶。

其实,老北京人待客敬茶,主要是用茶壶,早年间北京人用的茶壶,都带粗铁丝做的提梁儿,所以也叫“提梁儿大茶壶”。一把壶配四个或六个小茶碗。

按北京的老规矩,在壶里沏好茶,端上桌的时候,茶壶的壶嘴儿,绝对不能冲着人。因为按老例儿的说法:壶嘴儿冲着谁,就“方”(迷信的说法:克人)谁。

倒茶的时候,壶嘴儿也不能对着人。按规矩,要杷茶碗或茶杯拿起来,再倒茶。不能直接倒。此外,倒茶,不能倒得太满,按老规矩,七分满最合适。

老北京人品茶,一般分为:察色,嗅香,品味儿,观形。所以老北京人接待懂茶的文化人,敬茶,讲究用茶杯。

据史料记载,品茶的茶杯,最初叫茶盅儿。敬茶的时候,茶盅儿之外还配上茶勺。

描写明代市井生活的小说《醒世姻缘传》第54回,有一段写老北京茶礼的情节:“那童奶奶使玉儿送过两杯茶来,朱红小盘,细磁茶钟,乌银茶匙,羊尾笋夹核桃仁茶果。狄员外父子吃过茶,玉儿接下钟去。”您看,那会儿的北京人,待客敬茶就有规矩了。

通常茶杯分为瓷的和搪瓷的,现在也用玻璃的。客人来了,用茶杯敬茶,一定要当着客人的面儿,烫一吓茶杯,然后问客人喜欢喝什么茶。选好茶叶后,再用开水沏。

茶沏好后,再把茶杯端上桌。切忌把茶杯放在桌上,拿着暖瓶,直接沏。这样沏茶,一是没礼貌,二是容易把客人烫着。

续茶(水),要看客人喝没喝。如果客人喝了,再续;如果客人没喝,就不用续。千万不能问:“您怎么不喝呀??给您的茶杯添点儿水吧?”

按北京的老规矩,您问:“客人添不添茶?”或“续不续水?”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跟客人待得不耐烦了,让客人赶紧起座儿走人吧。这跟“端茶送客”的意思差不多。

看来咱北京喝茶的门道儿还是挺讲究的,您看看这些您都做到了吗?

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介绍

用有盖的茶碗沏的茶叫“盖碗茶”,是哪个民族的一种饮茶风俗?

盖碗茶是全国回族人民普遍喜欢饮用的一种茶,盖碗又称"三炮台",民间叫盅子,上有盖子、下有托盘,盛水的盖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盖碗花配料不一,夏季以茉莉花茶为主,冬季以陕青茶为主,需要保健时可饮用"八宝茶",配料有: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 回族喝盖碗茶也很讲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用盖子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 盖碗茶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茶托”又称“茶船”,相传为唐四川节度使崔宁之女所造。始为木托,后以漆制。盖碗茶具常有名人绘的山水花鸟。 碗内又绘避火图。

(超急!!!)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所以,最懂得饮茶真趣。客来敬茶,以茶代酒,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下面,将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分别介绍如下。 汉族的清饮 汉民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抵说来,重在意境,以鉴别香气、滋味,欣赏茶姿、茶汤,观察茶色、茶形为目的,自娱自乐,谓

兰州方言“刮碗子”什么意思

兰州把喝茶叫“刮碗子”。有句十分流行的话说到:“宁丢千军万马,碗 子不能不刮。”“碗子”也叫“三炮台”或“八宝盖碗子”。据说它早先是皇宫 里的喝法,是在宫里做官的河州人(临夏人)带回来又加以发展的。 兰州有 很多的回族居民是从临夏来的,这种“三炮台”碗子便衍传到了兰州,一代 一代传下来,成了兰州的一种饮茶习俗。 “三炮台”(也称“三泡台”),又称“盖碗茶”,茶具由茶碗、茶盖、茶托配 套组成,茶碗底小口大,茶盖、茶托非常合适,加上蓝色花纹和红色小花,既 精巧美观,又方便耐用。 用其喝茶,一有利于有效成分溶解析出;二能防止 茶叶入口,卡喉咙;三能防尘,减少污染。 在讲究地方文化传统风俗的人家、兰州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