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实验中,所有玻璃器皿需要用适当浓度浓硫酸浸泡24H?
- 教育综合
- 2022-11-02 07:56:13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高中生物选修1
对比教材《生物技术实践》:
当检验是否有杂菌污染时,应将接种后的培养基与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所含物质相同)都放入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出现了菌落则存在杂菌污染;反之,则不存在。(参见课本P20上方)
在对培养基的选择作用进行检验时(这里就选择培养可分解尿素的细菌为例),应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选择培养基选择的菌种,并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指示剂变红,则说明PH升高,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NH3,即选择培养基能起到选择作用;反之,则不能。(参见课本P26图2-10与课题延伸第三段)
所以检验杂菌污染与检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时使用的培养基是不一样的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的特点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的特点: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以尿素为氮源生长繁殖,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繁殖。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有机碳源,如葡萄糖;分离分解尿素的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从物理性质上分属于固体培养基,因此应加入凝固剂琼脂糖。
培养条件
培养时应根据细菌种类和目的等选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定培养条件(温度、pH值、时间,对氧的需求与否等)。一般操作步骤为先将标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做分离培养。再进一步对所得单个菌落进行形态、生化及血清学反应鉴定。培养基常用牛肉汤、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血液等和某些细菌所需的特殊物质配制成液体、半固体、固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