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进银台司的长官称什么
- 法律法规
- 2023-08-06 17:44:13
生活在明朝的人如果想要告御状需要经历怎样的磨难?
在明朝,告御状绝对是个技术活,如果一个人真的拿着状纸,甚至空着手,往皇帝车驾里闯,准备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吐露情绪。那这个人基本上就可以领盒饭了。
因为皇帝的侍卫会瞬间把他捅成藕,即使没被捅成菜,也会根据《大明律》中的《兵律》,被判绞刑……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问一下路边的报刊亭,通政司怎么走。
通政司,全称为“通政使司”,类似于今天的信访办(换成听不懂的说法是: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
明代始设“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其长官为“通政使”。清代沿置,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俗称“银台”。
宋代有通进银台司(后改承进司),又称银台。明代有通政使司,设通政使,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置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等。凡朝廷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通政使也参与讨论。清代通政使,设满、汉各一人;副使,满、汉各一人,官阶与明朝同。不过,这一衙门在明、清两代并无实权,如“雍正朝,世宗命诸臣有紧密事改用摺奏,专设奏事人员,以通喉舌。自是无不立达御前,通政司惟掌文书而已”(《清稗类钞·爵秩类·奏事人员》)。所以通政司一向被视作“清淡衙门”。
)。
如果通政司通知告状之人,该案件已经受理,说明告御状已经成功迈出了正确的第一步。
但是,通政司同时会将告状之人扔进牢里。尽管听起来有点奇葩,但也是无奈之举。
当年朱元璋曾颁布法令:只要老百姓有冤情,手拿大诰(大明的法典),都可以来京处理。不过,执行的结果把朱元璋恶心到了,成群结队的老百姓,千里迢迢地来京告状,老朱又派官员千里迢迢到地方查证,发现大部分案件都是在扯淡……
即使真的有冤情,很多就是欠几两银子的小事儿,一下子把老朱同志气坏了。
所以,要想告御状,必须有天大的冤屈才行。
如果在牢中没有遭到打击报复,毫发无损,而且成功排队等到了进京名额,那么就可以进京阐述冤屈了。
不过,一定要保证自己能赢,否则很可能要被打板子,几十板子下去,半条命也就差不多交代了。
唐代通政司参议大夫是什么官职
通政司是明代始设的一种官职,全称是“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掌内外章奏、封驳和臣民 密封申诉之件。其长官为通政使,佐官为副使及参议,清代相沿置不改。因为在宋代首先专设接受章疏的机关称为通进银台使,故通政司又称为银台。 通政使司的组成: [通政使司通政司]:满、汉各一人,正三品。 [副使]:满、汉各一人,正四品。 [参议]:满、汉各一人,正五品。 [经历]:满、汉各一人,正七品。 [知事]:满、汉各一人,正七品。明代官制
一、三公三孤 明代中枢政务机构初期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元代仅置三公,未有三孤。惠帝、成祖时,曾一度废公、孤官,至仁宗时复置。《明会要·职官一》引《弇山集》说: 建文、永乐间,罢公、孤官,仁宗即位,授张辅太师、沐晟太傅、陈懋太保;蹇义进少师、杨士奇进少傅、夏原吉进少保。於是公、孤立官备。 公、孤为皇帝之辅佐官,职位崇高。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四人在宣宗时犹受恩宠。《昭代典则》载明宣宗赐玺书说: 古者,师保之职,论道经邦,不烦以政。少师义、少傅士奇、少保原吉、太子少傅荣,皆祖宗遗老,畀辅朕躬。今黄发危齿,尚令典烦剧,兼有司之事,非所以优之也。其辍所务,朝夕在朕明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明朝的很多省份都和现在的有很大出入,比如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