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委托行政执法中受托人办案,内部审批程序由受托机关签字审批还是委托机关签字审批

谁审批谁负责原则

法律分析:依法履行行政审批职能的执法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二十二条 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二十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谁审批谁负责的法律依据

谁审批谁负责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五种种类:
1、普通许可:指的是准许符合法定条件的相对人行驶某种权利的行为;
2、特许: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向被许可人授予某种权力或者对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管理方式;
3、认可:是对相对人是否具有某种资格、资质的认定,通常采取向取得资格的人员颁发资格、资质证书的方式;
4、核准:是行政机关按照技术标准、经济技术规范,对申请人是否具备特定标准、规范的判断和确定;
5、登记:是行政机关对个人、企业是否具有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资格和特定身份的确定。
综上所述,谁审批谁负责原则是指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权的行政主体,对其主管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执法部门应按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二条
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二十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谁审批谁负责原则的全文

法律用语是: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

依法履行行政审批职能的执法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

所谓的“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是一种行政机关直白的宣传和传达政策的通俗用语,并不是严谨的法律用语,任何一个法律都不会出现所谓“谁”这样的非常不严谨的法律语言。

属于行政法的“责任行政”,这是现代行政法的重要原则。
《行政许可法》
第二十二条 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二十三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第二十五条 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拓展资料】
行政许可的申请:
《行政许可法》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申请书格式文本中不得包含与申请行政许可事项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
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委托执法的法律依据:

第一条 为强化乡镇行政执法职能,提高乡镇人民政府公共管理能力,规范乡镇人民政府执法机构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市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委托执法是指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委托机关”),将其行使的部分行政执法权委托给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执法机构(以下简称“受委托组织”)行使,受委托组织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对外实施行政执法行为(以下简称“委托执法行为”),其执法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的活动。 受委托组织应当具备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第三条 委托机关可以将适合乡镇行政执法机构行使的食品安全监督、人口和计划生育、环境资源保护、乡村道路、水务、土地、农牧等管理领域的部分行政执法权委托给乡镇行政执法机构行使。 上款所列委托执法事项的委托机关、执法依据和行政处罚限额以本规定附表为准。 受委托组织应当严格按照本规定所确定的委托范围行使行政执法权。第四条 受委托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接受委托机关的指导和监督,配合委托机关开展行政执法活动。第五条 委托机关与受委托组织应当签订书面行政执法委托书。行政执法委托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委托机关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受委托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三)委托执法活动的依据、范围、种类、权限及期限。 行政执法委托书应当根据委托机关层级不同分别经市县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事先审查,并于签订后15日报委托机关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受委托组织接受委托执法后,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委托执法行为。第六条 受委托组织的执法人员应当经培训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后方可从事执法活动。受委托组织应当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委托机关或政府法制机构组织的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第七条 受委托组织在委托权限范围内查处违法行为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充分保障管理相对人的陈述权、申辩权和救济权。第八条 受委托组织在委托权限范围内应当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作出适当的行政处罚。第九条 受委托组织依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的5日内报委托机关备案。 受委托组织在委托权限内按照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在结案后15日内将行政处罚案卷移交给委托机关。第十条 受委托组织根据委托权限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发现违法情节较重,拟处罚数额超出委托执法权限的,应当及时移交委托机关依法处理。第十一条 受委托组织查处违法行为应当使用委托机关统一印制的法律文书,所收取的行政罚款收入必须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统一上缴国库。第十二条 委托机关对受委托组织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对不适当或者违法的委托执法行为予以纠正或撤销。对受委托组织不再适合实施委托执法行为的,委托机关有权决定暂停或终止委托执法活动。第十三条 受委托组织执法人员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之行为的,依法暂扣或注销其执法证件;有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依法给予问责。第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执法机构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不属于委托执法权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相关执法机关。相关执法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执法机构。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1年4月10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国家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推行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行使。
《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书面委托符合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具体事项、权限、期限等内容。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组织应当将委托书向社会公布。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交由能够有效承接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并定期组织评估。决定应当公布。承接行政处罚权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按照规定范围、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强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协调配合机制,完善评议、考核制度。

行政处罚程序包括哪些程序?

行政处罚 程序包括哪些程序? 【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是行政主体对违法事实清楚、情节简单、违法轻微,当场处罚的程序。《 行政处罚法 》第33条明确规定了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 警告 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种类仅限于罚款或者警告两种, 没收违法所得 ,无论多少,均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注:当场作出处罚决定不等于可以当场收缴罚款,而且即使当场收缴罚款也应遵循法定的程序。 执法人员适用简易程序查处违法行为时应当遵守以下程序要求: (一)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主动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二)当场了解清楚违法事实,做好现场笔录,收集必要的 证据 ;(当场 处罚决定书 具有现场笔录的效力?!) (三)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并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不同事实、理由或证据进行复核。; (四)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 行政处罚决定书 ,并当场交付当事人签收; (五)执行。原则:由当事人在15日内交到指定银行。例外:依法当场收缴情况:一是依法作出20元以下的罚款;二是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当场收缴应按规定执行。 (六)备案:回去后报所属机关备案。 在实践中,违反简易程序要求办案的情况通常有: 1、办案人员少于两人。在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对适用简易程序办理的案件不予重视,一名执法人员当场办案的情况,或是虽有两名执法人员在场,但其中只有一名执法人员具有执法资格的现象仍然存在。 2、不出示行政执法证。办案时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是法律对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 3、没有取得违法证据就对当事人实施当场处罚。有的执法人员错误地认为适用简易程序办理的案件无须取证,往往不按要求制作检查笔录,在没有收集必要证据的情况下作出当场处罚决定。这种做法会导致案件存在证据不足的严重问题,一旦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 诉讼 ,当场作出的处罚决定就不能成立。 4、对不符合适用简易程序法定条件的案件按简易程序办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擅自对应适用一般程序办理的案件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另一种是没有依法将个体工商户的违法行为作为公民的违法行为处理,而是将个体工商户视为其他组织,提高了简易程序办理的适用条件。 5、没有当场作出处罚决定书。不管是当事人的原因,还是执法人员的原因,如果当场处罚决定书不能当场作出并交付当事人,就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处理,而应适用一般程序查处违法行为。 6、无法律依据当场收缴罚款。在实践中,执法人员超出法律规定范围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又称普通程序,即除简易程序之外作出行政处罚必须遵循的程序,主要适用于事实认定有分歧、情节复杂、后果较严重的违法行为。一般程序案件的查处主要有 立案 、调查取证、告知(听证)、作出处罚决定、送达、执行、结案、归档等几个步骤。 1、立案 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报主管领导审批,决定立案或者不予立案。 但在立案前应掌握“三步式”执法程序: (1)教育规范。行政机关责令行政管理相对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教育规范期限一般为3日,在此期间内停止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 (2)限期整改。经教育规范违法行为仍不停止的,应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载明已经发生的违法事实,并依法提出明确具体的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改正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 (3)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相对人逾期拒不改正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2、调查 行政处罚适用一般程序,应当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 法规 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进行现场检查需要两个条件,即有法律、法规依据和必要时。其中“必要时”,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但“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必须严格执行。调查或现场检查的要求: (1)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无执法证件人员不是执法人员,不计人数; (2)示证; (3)对种类物,根据需要,有抽样取证的权利;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但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7日不能延长,也不能连续登记保存。要求在办案中提高效率。 (4)利害关系人回避。执法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与本案当事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执法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当事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执法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当事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3、审查 案件调查终结,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制作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提出拟实施行政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的建议,并说明相应的事实、理由、依据。 行政机关执法机构应当将调查结果,拟定的初步处理意见连同立案审批表和其他证据材料送本机关法制机构进行复核。 行政机关法制机构应当对初步处理意见等书面材料进行认真复核,提出复核意见。 行政机关法制机构将执法机构处罚建议、复核意见报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决定;对情节复杂或者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应当提请案件审理委员会或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该条规定是行政处罚的一般规定,不仅仅限于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简易程序中也应当告知。因此,在适用简易程序时,一定要注意保存相关告知的证据。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下列情形导致行政处罚决定无效:不按规定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但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权利的除外。无论当事人是否放弃,均须有相关证据证明。 5、决定 (1)一般处罚,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决定:确有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处罚的,宣告其行为违法,不予处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2)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6、送达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 民事诉讼法 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听证程序】 听证程序,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公开举行由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对事实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严格地说,听证程序不是与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相并列的一种程序,而是一般程序中的特殊程序。 听证程序适用的条件: 一是符合法定的处罚案件的种类。 按《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处罚适用听证程序。 二是必须有当事人听证的请求。 听证是相对人的权利,只有相对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才能进行听证。 听证程序的组织: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何时听证,过多长时间听证均由行政机关决定。 (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公开是原则) (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 代理 ; (6)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7)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8)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第38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综合上面所说的,我国行政处罚是有不同程序的,一般不同的案件,使用的程序也会不一样,一般简易程序是针对比较小的案件,而且证据俱在,直接可以宣判罪行,所以,在执法人员处理案件,也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方法,这也是为了可以更快的保障受害者的权益。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