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 是不是就地埋了
- 法律法规
- 2023-01-12 07:56:15
犯人被执行死刑后,遗体一般会怎么处理?对此你怎么看?
死刑犯被执行死刑的方式有二种:枪决和药物注射。
那么,被执行死刑的死刑犯死后的遗体怎么处置呢?
一,枪决的死刑犯的遗体处理方式。
实际上,在1997年以前,由于条件限制,对一些罪行累累、罪大恶极的死刑犯,都是采取枪决的方式来结束死刑犯的生命。
被验明正身枪决后的死刑犯的遗体,按照法律的规定,死刑犯的遗体经由法医再一次鉴定确认死亡后,由国家交由火葬场火化。然后,死刑犯家属领取死刑犯的骨灰。
也就是说,枪决的死刑犯的遗体,是由国家来处理后事的。并不存在让死刑犯家属替死刑犯收尸的这一说法。
实际上,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被枪决的死刑犯遗体也是不适合直接交还给死刑犯家属的。这里面牵涉到太多的细节的考虑,当然死刑犯的遗体就不是直接交还给死刑犯家属,而改由火化后再通知家属领取死刑犯的骨灰。
这样也是一个比较文明的方式。
各式各样的心情,就免谈了。
二,被药物注射的死刑犯遗体,死刑犯家属不得领取。死刑犯火化后,死刑犯家属可以领取死刑犯骨灰。
1997年3月28日,我国开始有条件地的对死刑犯采取药物注射的方式执行死刑。
对死刑犯进行药物注射,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死刑犯行刑时产生的害怕和痛苦的紧张心情,并且药物注射后,死刑犯死亡时间很短暂,全程注射行刑的过程只有短短的30秒。
使用药物注射,既是对死刑犯的极刑惩罚,又因为药物注射对死刑犯的死亡过程中没有产生痛苦,这也体现了对死刑犯的终极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药物注射的死刑犯的遗体,由法医最后确定死亡后,交由有关人员登记造册拍照存档后,然后对死刑犯遗体进行火化。
至于网上有人说,会不会“狸猫换太子”,这也就太能脑洞大开想像力丰富了!这怎么可能呢?
还有关于说死刑犯的遗体捐赠,这是可以存立的一种说法。
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死刑犯在遗言中自愿捐赠自已身体上的器官给有需要的人或者是作医学研究用途的,由死刑犯签字画押,并经多方研究确认后,是被允许的。
药物注射的死刑犯,都是在监狱里专门的行刑室里进行的,且程序制度非常严格。
结语:死刑犯无论是被枪决还是药物注射死刑,死刑犯死后的遗体,都是由国家火化后,死刑犯的骨灰可由家属领取。无人领取的死刑犯骨灰,由国家有关部门处理。
生命很可贵!莫违法,别犯罪!
古代死刑犯被斩首后,他们的头颅去了哪?
在电视上我们都会看到有很多斩首的情节,而斩首后的首级处理的方式有很多,有些是将人头吊在城墙上示众,有些是丢到乱葬岗,在明朝也会将首级密封好,然后保存三十年。
在古代,首级的处理大致有三种。如果是最大恶极的犯人,比如企图莫权篡位,暗杀皇帝的人,斩首过后,就会立马将首级挂在城墙上,以达到警示众人的目的。如果是一般的犯人,有家人的,就会通知家人来认领,带回去安葬,如果是没有家人的,就直接丢到乱葬岗。还有一种就是由皇帝直接处置的犯人,斩首过后,要将首级带给皇上,由皇上定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斩首后的首级都会密封起来,将首级和犯人的家属信息,犯罪过程一起保存三十年。在此期间,如果家属对案件的审理有任何异议,可以申请重新审决。这时候,官府就会将案件重新拿出来,作出决定。如果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人有异议,三十年后,就将人头丢进海里。
斩首这种处置方法,在古代很多人眼里,是一种简单的刑罚。但是这种刑罚对刽子手的要求非常高,力度要把握好。但其实,在历史的记载中,斩首出错的次数也非常多。经常会出现一刀没有将人头砍下来的情况。
现在,斩首的这种刑罚基本被废除。因为这种处置方法,非常血腥,对外界造成不良的影响。
请问在佛教看来,被判并执行死刑的死刑犯是不是一死都会下地狱,有一死就往生的吗(指不冤判的情况下)
若真是大奸大恶之辈,并且至死不改悔,那么枪决后下地狱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如果死前能真心悔过,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能就不一定下地狱了,若是有善缘,遇到善知识,晓以念佛求生净土之道,放下生死,真心念佛,必能往生净土。在对死刑犯执行枪毙时,如果一枪没打死,是不是就活着送到火化场烧掉?
不是,如果一枪没打死的一般都是要捐献器官的。死刑犯执行死刑后没死会怎么处理?
被执行死刑后死刑犯没死会怎么处理?说好了死刑就是必须要死。古代是一刀之罪。死刑是剥夺罪犯的生存权,说白了就是弄死他,而不是打一枪没打死就完事了。死了才叫死刑!
死刑犯执行死刑后没死会怎么处理?武警部队负责行刑的年代,一般都是从看守或看押中队抽人负责枪毙犯人的勤务,我那时候在机动中队,没有执行过这类勤务,但程序是清楚的。犯人押到刑场跪下,一般要求脚尖要叠起,不能全脚背着地,这样开枪后犯人才会自动前扑。
法医从背后指明心脏位置,行刑战士用枪口顶住,听口令开枪。第一枪后法医检查犯人是否死亡,需要补枪的会立即指出来。有过新兵敢开第一枪不敢补枪的事,后来是老兵上去补的。
虽然枪毙的是穷凶极恶之人,但行刑战士难免会有心理阴影,那时候有些不成文的规矩,一是行刑战士收到的勤务补助(一般是100元)不能带回部队,一定要在外面花完;二是执刑完后法院会安排吃饭,开枪的必须喝白酒,而且要尽量喝多点;三是回到部队马上洗澡;四是平时对行刑的事不准议论,尤其是不能用这些事调侃和开玩笑。
现在都是拉到火葬场,你想不死都难了还想抱有幻想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能把骨灰变得起死回生,不然不会有任何机会,法医检查到死刑犯没有死亡,就会继续再一次执行,直到真正死亡为止,所以后续不可能出现说拉到火葬场人还活着的情况,电视剧里面可以演,但是现实里面不可能。
正常来说执行死刑过程,死刑犯其实内心不想死,但是知道自己没办法改变,明知道没办法改变的情况下,他们最希望的就是执行的时候能让自己死得没有痛苦,干脆利落一点,更希望执行的时候一次毙命,让自己死得没有那么多挣扎的痛苦,执行结束后发现没死,那是根本不可能,你是在挑战法医的专业性,除非一系列过程下来都有操作,不然不可能的事。
有关死刑犯的行刑流程重刑犯被判处死刑后,并不是立即执行,要等到最终复核结果,如果死刑被准予,也不是马上告诉死刑犯。一般会在死刑执行前24小时告知,在准备去往刑场的时候宣读判决书,和执行死刑的详细执行令,由死刑犯本人签字按手印。
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会通知死刑犯的家人和他见最后一面,即使是穷凶极恶、罪孽深重的犯罪分子,在看见自己妻儿老母的时候,都会痛哭流涕,一般会叮嘱家里人好好生活,教育自己的儿女不要走自己的老路。俗话说:吃饱好上路。临刑前的最后一餐,也会征求死刑犯的意见,根据他的喜好来准备饭菜,但也要符合实际。别人问你想吃什么,你说想要吃满汉全席,那就只能等闭了眼啥都有。
死刑犯最后24小时是很关键、很重要的时刻,看管人员也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出现什么纰漏,防止他们出现自残等行为。法律是神圣的,既然审判结果已经出来,犯罪分子就必须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不能让死刑犯自己了结自己的生命。
上一篇
新《集体劳动合同》(2021民法典更新版)发布日期是什么时候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