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景行小学河东校区上以前存在的工厂
- 学习方法
- 2022-11-18 17:43:15
景行小学的历史沿革
滔滔柳江水,绵绵故土情。2007年,当柳州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显示着千年古邑的现代风采,曾哺育千万龙城儿女的老校——柳州市景行小学却在收获的季节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
一百年,历史的长河不过是浪花一朵,学校的发展却几经波折。翻开泛黄的史料,我们在1993年出版的《柳州市教育志》中觅到景行的渊源——“光绪三十三年(1907),马平知县奉命将柳江书院改为马邑两等小学堂(即景行路小学前身)”(《柳州市教育志》第22页)
民国成立后,马邑两等小学堂改称 “马平县立乐群小学校”,以后专办高小,又多次改名为“马平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马平县城区第一高等小学校”。抗战前,国家教育部派次长(即副部长)和广西教育厅及柳江县政府等有关领导到该校视察,对该校的教学管理津津称道,学校被易名为“模范小学”。抗战期间,学校又先后易名为“柳江县立实验小学”,“城中镇中心小学校”;抗战胜利后,又改名为“柳西镇一小”,解放初改名为“柳州市第四小学”。1952年,柳州市第四小学与柳州市第二小学合并,四小为分部,二小为本部。合并后的小学定名“柳州市第二小学”。
说起与四小合并的第二小学,原名克强小学,是1930年由湖广会馆出资创办的私立小学。学校初名“楚材小学”,1946年,为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湖广人黄克强,易名为“克强小学”。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校舍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与四校合并后,已发展到教学班三十六个,学生一千多人。
1956年,柳州市第二小学以所处的街道易名为景行路小学。1966年秋,“文革”运动开始,学校被易名为永红小学,一九七八年恢复柳州市景行路小学的称号。
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景行小学也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勃勃生机。1998年秋,根据柳政办函(1998)16号文件精神,将原柳州市莲塘路小学并入景行路小学,原柳州市莲塘路小学的校址归景行路小学使用。景行路小学接收了原柳州市莲塘路小学的学区、学生以及大多数的在职教和所有的退休老师。2003年,柳州市政府决定在高新开发区新建景行小学东校园,并将柳州市景行路小学更名为柳州市景行小学。2005年8月31日,景行小学东校园落成,由城中区政府主持举行了景行小学东校园启用仪式暨开学典礼。
穿过岁月的风雨,我们沿着老校的历史回溯一百年沧桑记忆。光阴的大门徐徐拉开,向我们展现着一百年文化的沉积;向我们述说着一百年师德的传递。
建校之初,作为柳州市最早开办的一所公立小学,马邑两等小学堂的校长由知县和教育主管官任命。当时学校的课程包括国文,经学,算术,英文,历史,地理,格致,修身……学制为初小四年,高小三年。由此可见,当时的马邑两等小学堂深受西方先进教育体制的影响,又适当保留了我国传统经学科目。民国以后,校名更替频繁,但学校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始终如一。当时,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茅,教育局每年举行一次教学竞赛,均夺第一名。
动荡的年代,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充满艰辛与疲惫,然而学校的教师们却凭着一腔热诚,一身辛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使越来越多的龙城学子接收到先进文化知识的洗礼。映山街的老住户依稀还记得老前辈常谈起小学堂里教师们忙碌的身影;曾经的学子更不会忘记老师宿舍的点点烛光。这黑夜里跳跃的火苗曾照亮了多少孩子踏上追求真理的道路。
然而,人们并不了解,在这些穿着朴素,举止儒雅的教师们中间,有不少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一边以一个教师的高尚和正直培育出一批批具有先进文化思想的青少年;一边以一名斗士的无畏与忠诚书写着对祖国人民的热爱。
李泮园是“克强小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该校的第一任校长。1924年,领导“湖南起义”的他被国民反动派通缉,转移到柳州,隐蔽在“湖广会馆”。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没有浇灭这位共产主义卫士的火热激情;战友的相继牺牲更坚定他为革命培养接班人的伟大心愿。他一手创建的学校,不仅使景行路上又多了一片琅琅书声,更使革命的火种在龙城学子们心中悄悄蔓延。据《柳州市教育志》记载,在柳州解放时,克强小学已成为地下党和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活动与工作的据点之一。
解放前,在柳西镇一小的地下党有:李庚承、李铉、李品茜、龙家盛、伍能鸣和柳师毕业后分配到本校实习的教师韦荣章、莫若璧等七位,在克强小学的地下党员有:李泮园、蒋玉昆、白芝灵、百英峻四位。他们利用自己的教师身份在学生中间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各种英勇的斗争。
那时的小学教师工资很低,每月仅有一百二十斤大米,生活很艰苦。可每当革命同志路经柳州多在学校隐蔽,学校的地下党员都竭尽全力支持。一九四七年,省城工委书记陈枫奉命去香港缺少路费,学校地下党员李庚承和李铉卖学米十担帮助解决。为解放柳州,地下党员李铉在无法进入红庙某军用医药仓库实地调查的情况下,巧妙地通过该库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摸清了该军用医药仓库的人员和物资情况,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蒋玉昆在亲人的帮助下摸清了戒备森严的国民党柳州空军机场内的岗哨,兵力布置,军火仓库,电台等位置情况并绘制成平面图送交党组织。
在这些党员教师的影响下,学校的青年学生也纷纷走上革命道路。早在1919年,马邑两等小学就和其他几个学校组织了柳江道学生救国联合会,举行游行示威,通电北京学生,支持当时的五四运动。而克强小学在柳州解放前就成立了“爱国民主青年会”,配合地下党组织完成了许多革命工作。
时光如梭,当年的革命战士,优秀教师纷纷奔赴更重要的工作岗位,老一辈尽心尽责的治学之风和高尚敬业的师德模范却长留校园,成为后来人继承和发扬的景行精神。
五六十年代,景行路小学的教师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教学改革。他们废除了旧社会的各种教材,汲取老解放区的教学经验,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五个教学原则,即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积极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那时,学校领导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备课、研究、听课、评课,切实把好教学质量关。各年级各教研组每学期都进行“实验课”,“轮流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几年的群众性的教研活动,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全市的公开课多由景行小学承担。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连年列全市前茅,服务区外的适龄儿童纷纷要求到本校读书。
虽然,十年动乱让老师们的一腔心血付之东流——优秀教师遭到迫害,教学研究成果被无端否定。但是,峥嵘时光抹不去教师们心中无悔的理想。
70年代末,学校刚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就展开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多项探索研究。进入八十年代,学校被定为柳州市和自治区实验学校。学校领导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大胆进行多项教学改革。语文、数学、体育、写字……各学科执教老师纷纷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展开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研究。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教学质量逐年回升。自1981年以来,小学升中学统考中,景行小学连续七年取得全市最优异的成绩。升学率都达99-100%。
同时,浓郁的教研之风带来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成果,一大批青年教师也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各类教学竞赛喜讯频传,景行再度以实力在龙城百姓间展现了名校风采。
九十年代起,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各课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在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师责任之下,各科老师废寝忘食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究更为有效的教学实践举措,促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学生各项技能获得肯定使学校的声誉一步步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目标管理试验先进单位,全国体卫管理实验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管理学会先进单位,广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广西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广西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广西绿化美化校园,全国字理识字实验先进单位,优秀班主任建设实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柳州老百姓中有“小清华”的美誉。
景行小学柳东校区成绩
公立小学,成绩不错。历史悠久。景行小学创建于1907年,历经百年。今天的景行小学是一座“二校一体”的现代化学校。现有校本部、总部(原东校)、潭中校区、柳东校区、河东校区。校本部坐落在景行路6号,学校占地17亩(含莲塘分校),总校园位于柳州市河东开发新区内,占地132亩,两校建筑面积共44745.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2.12平方米,绿化占地2934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07%。
校园教学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全新的教学楼、现代教育信息中心,综合体育馆、游泳馆、艺术馆、达标的篮、排、足球场、塑胶田径场,公寓、餐厅等,设计一流,雄伟壮观。2007年有6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14人,教职工183人,其中本科学历38人,大专学历125人,小学高级教师86人,占教师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中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人,国家级培训的骨干教师2人,自治区A类教师1人,市级B类教师8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办学理念,潜心于小学基础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2002年,中央电视台十台《走进新课程》第6集、第29集介绍了我校新课改的成果。学校重视仪器室、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数学、自然仪器、图、音、体、卫生、劳技器材、生均图书的配备均达到《广西基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手册》的要求,在广西“普实”验收中取得99分的好成绩,是自治区获分最高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