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中的德育原则有哪些内容?
- 家庭教育
- 2022-11-18 12:58:37
德育的八个原则是什么?
1、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育目标要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2、疏导原则: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表扬激励、正面教育,肯定学生的进步。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要有责任感,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4、知行统一原则: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评价学生坚持知行统一,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想结合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发挥教师集体作用,争取家长、社会的配合,保持德育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扩展资料:
德育作为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德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扩展资料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德育依据: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育
德育原则的内容和要求
(一)导向性原则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二)疏导原则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严要有度; ②严要有方; ③严要有恒; 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⑥不能迁就学生。 (四)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所以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需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积极向上。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德育原则有哪些 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德育原则有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疏导原则。
德育规律的体现,受德育目的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一定阶级、民族和文化的特点。是制订德育计划,选择德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德育过程的依据。
扩展资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