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西门豹治邺 设想一下岸上的老百姓看到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选择你感兴趣的对象写下来作文200字

西门豹治邺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魏斯(魏文侯)当诸侯王的时候,西门豹出任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是。"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多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帽子上插着簪,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合在一起,架一座桥梁。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没有断绝停止的时候,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

读了下面短文,你想对西门豹说写什么?

西门豹治邺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 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 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 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西门豹治邺讲述的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是为人处世的良方?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官吏,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并不清晰,关于他的事迹主要集中在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之中,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因为有一篇小学课文《西门豹》。

西门豹是被一个叫翟璜的举荐给魏文侯的。

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翟璜这个人很有意思,当时魏国为什么能够强大起来和他很有关系,因为他推荐了一大堆能人,而且这些人大家也都很熟悉。

比如兵法大家吴起,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李悝,名将乐毅先祖乐羊等等。



西门豹到达邺城,治邺的过程这里就不介绍了,因为大家非常熟悉。

这里有一个问题,西门豹既然被魏文侯派到邺这个地方,那说明他就是邺地最高的地方长官了,他看到邺地的老百姓被所谓的“河伯娶亲”这样的歪理折腾到民不聊生,他到任之后为什么不雷厉风行将这帮害群之马抓了,杀了,反而要先让他们演一场“河伯娶亲”的事情呢?

想到这一层,我们再看这个故事就挺有意思了。

大家都知道巫祝是坏蛋,但为什么巫祝可以为害呢

老百姓害怕自己的女儿成为河伯的新娘,同时也承受不了河伯娶亲带来的承受负担,为什么不反抗呢?任由巫祝与廷掾等人作恶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老百姓相信“河伯娶亲”是有效果的,有作用的,所以这就是巫祝与廷掾为害的根基。

杀掉巫祝与廷掾并不困难,因为他受到魏相翟璜的支持,有这样的权力。问题是杀掉巫祝之后,老百姓是不是就相信“河伯娶亲”是假了。

如果不是,那么杀掉一个巫祝,过一段时间“河伯娶亲”肯定又会死灰复燃,特别当漳河又发大水的时候。

到那时西门豹想再一次杀掉巫祝,恐怕老百姓也不一定同意了。巫祝可能就拥有与西门豹对抗的力量了。

所以西门豹要看巫祝演戏的真正目的不是杀掉坏人而是真正毁掉老百姓脑中的错误认知,建立真正的认知。



这又让知常容想起另一个人物:屈原。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屈原与渔父江边交谈,两种不同人生观抉择,至今影响中国人》,屈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与渔父展开了对话,屈原说过的一句话到今天还流传很广,特别在年轻人那里特别有市场。

当渔父问他,你怎么到了这里?屈原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七十列传·屈原贾生列传》

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都为屈原感到悲哀和痛心和愤恨,多么悲凉的一句话啊。

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有时也会念出这句话。

当屈原遇到西门豹时,两个一对比,我们很快就发现屈原为什么会四处碰壁。

屈原很有才这个所有人都承认,但是屈原缺少点什么呢?



他一直抱着自己的想法,想用自己的想法去改变,他认为自己是好的,所以一直按自己的思路去看世界,而不是根据世界变化去应对。

屈原一开始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但被上官大夫进谗言,他不作解释,因为他觉得他信任楚怀王,楚怀王肯定也信任他。

结果楚怀王还真的不信任他。

我们在骂楚怀王昏庸无道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屈原要想做事,先决条件是什么?

取得楚怀王的信任。

屈原没有这样想,也没有把这个当作是重头戏,只认为自己认真做事就万事OK了。

西门豹也采用这种方式,他只要认真做事,问心无愧,那些老百姓一定会支持吗?

这个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不是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去做,而是先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取信于民这个先决条件有了,才有下面的内容。



这个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商鞅变法,先获得秦孝公的支持,这还不够,他通过辩论让甘龙等人无法反对。如果按照屈原的思维方式,就会认为这样就足够了,因为我的心是正的,实施肯定能成功。

商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先做了一件事情。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因为一件事情能不能被接受,老百姓的意见很重要,虽然在某些所谓的聪明人眼中老百姓是“愚”的,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如果老百姓不认同,那自然要注定失败。这里又有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那就是王莽改制。

王莽的很多想法都很超前,比如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将田地公有化,按人分田,不准奴婢买卖,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



如果不看结果,这些想法是很好的,特别在两汉时期,一个皇帝能有这样的想法的确是很超前。

结果呢?老百姓反对,豪强反对,似乎没有人支持。

最终身死天下亡。

当西门豹拔除“河伯娶亲”的传说,这事情就了结了吗?老百姓就真的不信了吗?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如果漳河再次发大水,肯定还会有人提到“河伯娶亲”,甚至会复燃甚至更甚。

所以西门豹做了一件事。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史记·七十列传·滑稽列传》

只有彻底解决漳河水患的问题,“河伯娶亲”才会真正的消亡。

所以看似西门豹治邺挺简单的,但仔细看看环环相扣,少一环或者顺序前后调了都可能会引发失败。



商鞅,西门豹为什么做事能成功就在于他们抓住了关键,将别人放在首位,将自己的想法放在后面。屈原和王莽这些好想法为什么最终失败,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将别人的感受放在后面。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个“身”不仅仅说你自己有一腔热血,懂得奉献,不为自己谋私利就满足条件,关键在后其身

要以你服务的对象为标准,顺着他们行事及引导,两者结合才可以成功。很多人只看到前半部,忘记后半截,这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成年之后再读西门豹治邺,发现这是一篇为人处世的良方,是一篇可以让你少在社会上碰壁的良方,是一篇教你怎么才能把事情做成功的良方。

故事复述西门豹治邺150字?

魏斯(魏文侯)当诸侯王的时候,西门豹出任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

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

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

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

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是。”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多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

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

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帽子上插着簪,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

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

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

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合在一起,架一座桥梁。

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没有断绝停止的时候,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

扩展资料:

《西门豹治邺》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在历史散文中糅入小说、戏剧的笔法。文章构思巧妙,如同小说;冲突尖锐,又像戏剧。

西门豹在听了长老的详细介绍之后,将计就计,表示要参加为河伯娶妇的仪式,在行文上,这是故作狡狯,有意不把窗户纸捅破,构思之巧,即使在以虚构擅长的小说中也属上乘。

西门豹对大巫妪等人进行惩治,妙语连珠,险象环生,在正剧的严肃氛围中,演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喷饭的幽默喜剧。如此富于戏剧性的表现。

这在历史散文中也是颇见特色的。如果说《西门豹治邺》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智者形象的话,那么,这一形象之所以塑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又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巧妙的构思与富于戏剧性的表现。

据褚少孙在《史记·滑稽列传》中的自述,他平生“好读外家传语”。所谓“外家传语”,是指六经以外的史传、杂说。可见他治学不主一家,旁求博采,所见必多,这正是他能够写出并写好《西门豹治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治邺是什么意思?

说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原文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yuàn)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

洗沐之,为治新缯(zēng)绮縠(hú)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tí)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

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

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柰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

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译文

魏斯(魏文侯)当诸侯王的时候,西门豹出任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

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

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

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

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

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是。”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多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

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

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

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帽子上插着簪,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

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

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

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合在一起,架一座桥梁。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

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没有断绝停止的时候,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

扩展资料

从革除为河伯娶妇这一陋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西门豹胆识过人,谋略超群。他明知这一陋习由来已久,自己所面对的势力十分强大,不仅有恶势力的代表三老、廷掾与巫祝,而且还有被愚弄而并不觉悟的百姓。

但他从长老的谈话中了解到这一陋习对百姓为害最烈,便毅然决然地担负起了移风易俗的重任,主动地向恶势力发起挑战,并且战而胜之。如果没有必胜的信心与压倒一切的气概,是不可能进行这一场表面上看来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斗争的。

但西门豹又不是一个勇者的形象,而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他的识见与胆略并不是外露的,而是内含的,是他作为智者形象的深层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革除为河伯娶妇陋习的整个过程中,听不到西门豹的一句豪言壮语,见不到他有任何剑拔弩张的表示,有的只是与识见胆略相联系的充满睿智的种种谈吐与行为。

他在听取长老的介绍时,就已在心中孕育了一个革除陋习的成熟的方案,决心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为河伯娶妇的仪式来惩治假借河伯名义以中饱私囊的坏人。当他轻描淡写仿佛随便说出准备参加为河伯娶妇的仪式时,实际上已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为实施斗争方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到了为河伯娶妇的日子,他解救女子,将大巫妪等一一投入河中,于香烟缭绕之中频动杀机,无不是经过深思熟虑,逐一作了精心的设计的。为解救女子,他传令:“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早已存心在“好丑”上做文章,并已准备好了答案——“是女子不好”。补救的办法也有了:“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

大概大巫妪还没有反应过来,纵然反应过来了,也容不得她分说,西门豹已“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即使”,说明是马上发令;“共抱”,表明有好几个人一起动手。紧接着又以事先想好的理由,将大巫妪的三个弟子以及三老一一投入河中。真是高潮迭起,惊心动魄。

看来西门豹很懂得掌握斗争的节奏,在连沉数人以后,毕恭毕敬地长久地站在河边,装出静候河伯回音的样子。这是向对手施展的心理战术,让对手在陡然急转的形势面前正视自己的尴尬处境。

尤其有趣的是,他还提出再让一人到河伯那里去催促大巫妪等人返回,但引而不发,不像对大巫妪那样“即使吏卒共抱”“投之河中”,而是故意留出回旋的时间,好让廷掾与豪长者主动下跪求饶。

西门豹则继续假戏真唱,一假到底,仍然以河伯作护法神与对手从容周旋,直至把对手彻底击溃。至此,一个老谋深算、料事如神、玩强敌于股掌之上的智者形象十分传神地得到了表现。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