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我国制定农业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民,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民,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1刺激农民的种田的积极性。 2减少土地闲置率. 3增加自产粮食产量.减轻粮食危机带给我国的风险. 4统筹城乡发展。 5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6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实行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农村政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建国以来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农村政策 知识网络 1、建国初的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结果: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6年 结果: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将农业纳入了社会主义轨道。 3、人民公社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58年,在农村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注:此条为选考内容,仅作参考): 后果:脱离了中

中央的惠农政策的出发点以及它的好处及目的是什么呢?

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是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发布,意见强调了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这两个重点和难点,提出促进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

党和人民政府在2004年的农业政策与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都是改变原来的所有制。 区别是:一个化私为公,一个化公为私。

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十一五”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对全局关系重大,对农村影响深远。 第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进程明显落后于城镇。如果农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突显期,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