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别了 语文课课后练习题

《别了,语文课》中的课后练习:默读课文,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的变化,课文是怎样表达的?

“我”以前不喜欢语文课,上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后来,“我”喜欢上了语文课,觉得语文课“好像过得特别快”;最后,“我”热爱语文课,“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作者通过多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是选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作者写“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部分;二是直抒胸臆——“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三是选择典型的事例——课文选择了老师和同学们留言、送书两件事。

《别了,语文课》阅读答案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答:“我”以前不喜欢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祖国语言。

2、阅读画线句子,说说“这一堂课”为什么过得特别快。

答:因为在这堂课上,“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才会感觉过得特别快。

3、结合第九段句子中划线词语作简要赏析。

答:“大约”“最多”“不关痛痒”这三个词语形象地刻画出“我”不再学习国语时的得意和对老师默书的不屑一顾,突出了此时“我”的不懂事。

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变化的“我”?

答:“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及格,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下决心好好自修国语。

扩展资料:

《别了语文课》是1983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紫。本书收录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何紫的精选优秀作品。

何紫(1938年-1991年),原名何松柏,籍贯广东顺德,香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何紫于1938年出生在澳门。任职教师。自1970年代开始在《华侨日报》撰写文章,描述当时的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挑战。

别了,语文课阅读答案!

1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3分) 16.阅读画线句子,说说“这一堂课”为什么过得特别快。(2分) 17.结合第九段句子中划线词语作简要赏析。(3分) 1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变化的“我”?(3分) 答案: (二)15.“我”以前不喜欢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祖国语言。 16.因为在这堂课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才会感觉过得特别快。 17.“大约”“最多”“不关痛痒”这三个词语形象地刻画出“我”不再学习国语时的得意和对老师默书的不屑一顾,突出了此时“我”的不懂事。 18.“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及格,将

六年级下册《别了,语文课》中,(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么样的?

《别了,语文课》里,作者对语文的情感发生了巨大转变,由最开始的不喜欢,到后面的深深喜爱

心路历程:不喜欢->发生兴趣->深深喜爱。

1. 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国语课,什么主题中心,什么词语解释,什么标点符号,什么文章体裁,这些东西都叫我发闷。

2. 我一下子对中国语文知道很多很多,我有点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送这本书给我

3. 有谁知道我心里绞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别了,语文课》教案(非原文)

自从我第三次默书不合格后,班主任张先生就给我调了位,从第四排第三行调到最前排的第一行。这样,上国语课的时候,张先生拿着课本讲书,总是不经意似的站在我的位子前边。这样,我就不能竖起课本,用它来挡着先生的视线,在下边画公仔了;我不能偷偷写些笑话,把纸团传给坐在后边的同学了;我甚至不能假装俯下头看书,实际上在闭上眼睛打瞌睡了。 “陈小允。”张先生忽然叫我的名字,我心里“扑扑”地跳,站起来了。 “你回答我的问题,这一课寓言作者是谁?”张先生在向我提问。 我张着嘴要答话,但只能“嗯嗯”的发声,眼睛四处张望,希望有谁给我一点提示。 我看见坐在侧边的叶志聪,他故意咧着牙齿,双手像要拉紧一个绳索。他真是我的救
展开全文阅读

上一篇
解不等式2x-1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