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集合的泛化笼统知觉产生于哪个年龄阶段
- 教育综合
- 2023-12-08 13:00:02
简述幼儿集合概念发展的阶段
1、泛化笼统的感知阶段(2-3岁):看不到集合的范围,对集合元素只有模糊和泛化的直觉。
2、感知集合界限阶段(3-4岁):关注集合的界限,从而削弱了对组成元素的注意。
3、感知集合元素阶段(4-5岁):通过点数等方式确定集合元素的数量;可以根据物体简单的用途、数量等内部特征进行分类。
4、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5-6岁):初步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和对应关系;可以进行多重角度分类。
扩展资料:
幼儿集合概念的关键经验。
1、根据物体的属性进行匹配、分类,形成不同的集合。
2、按照不同的属性对同一组物体进行分类。
3、不同集合之间的比较和排序。
有谁知道,国内儿童平板电脑哪个好,咋样呀?
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经历了由笼统到精准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 1)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3岁前):笼统的感知,没有明显的界限,不能精确意识到集合中元素的量。 2)感知有限集合阶段(3岁后):逐渐感知集合的界限,但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集合的界限上。(如让幼儿给6个小熊穿衣服,幼儿往往只会对第一个和第六个做) 3)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4岁左右):能够注意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表现为能做到一一对应。 4)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的阶段(5岁以后):对于全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在5岁后会有逐步的发展和提高。如何锻炼少儿的学习兴趣
建议家长多学些幼儿心理以及智能发育特点,在生活中慢慢渗透,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撒手不管。 按理说到五岁已经进入了数学概念最敏感的阶段,这个阶段一定要重视好,否则会影响将来上学的学习质量。 数概念的发展一般是三岁到2三岁半到5,而五岁更是一个全面发展数概念的良机。孩子口头数数的确是很重要但是他能数并不等于已经明白了数量的概念,幼儿阶段会数数更多的只是口头“背数”或者叫“唱数”,与他头脑中数概念的积累并不是相匹配的,数概念的积累是有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的。 在生活中多读一些关于数字的小故事,和孩子在一起相处时多有意无意的联系到数字概念,当然也可以认识一些钱币的数值,吃东西时也可同时数数量。只要你简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如下: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客体不存在,并且不再去寻找。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思维,即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来描述外部世界。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钟摆实验”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
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什么?
6个月。
吉布森和沃克设计了“视崖”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得出,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有了深度知觉,其发展受经验的影响比较大,婴幼儿的深度知觉随着年龄的递增、经验的丰富逐步发展。
深度知觉受以下因素影响
生理方面有:双眼视差,双眼幅合,水晶体调节,运动视差。
客体方面有: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习物体的大小等。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
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