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启示
- 教育综合
- 2023-12-18 07:57:20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道理
全句应该是: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译句: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殃,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话以其无以易之: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莫过于水了,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水的。
出处:老子《道德经·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最柔软的莫过于水了,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水的,因而水是没有事物可以代替得了的。弱小的能战胜强大的,柔软的可以战胜刚强的,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没有人能这样做。
所以有道的人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称得上是国家的君主;能为国家承受祸患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是在反说一样。
扩展资料:
这一章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后半部分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承担国家的污垢和不祥,那么他就会成为国家的主宰。
“柔克刚,弱胜强”是老子一贯的思想,在第七十六章之中老子已经论述了“柔取生,强取亡”的道理,本章他再次指出统治者只有像柔弱的水一样,甘居下流,甘于受国之垢才能作为社稷主、天下王。
本章对于所有的领导者都极具启发意义。一方面,老子告诉领导者不能一味依恃强力,而应该像水一样,以柔弱达到手段,以柔和来赢得下属的尊崇。另一方面,老子告诉领导者应该敢于担当。这是一个领导者是否能让下属心服口服,让下属心甘情愿地团结在自己身边的重要品质。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原文如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望采纳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上述言论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这个作业布置的有些问题,老子《道德经》其实应该从第一章开始理解,现在直接跳到了第七十八章,对于理解老子的思想是很不正确的,不过这是作业嘛,我就姑且说之、你也就姑且听之吧。 第七十八章的原文是: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这一句是老子一直都在强调的,居下、谦让、不争等道理的又一个反映,一个很弱小的国家有时候可以战胜一个强国的进攻,一个很强大的人他骄傲之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那么看似弱势的别人一定会不理你,你就会愈发的转变为弱势的一方了,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应该是谦让的、不争强好胜的,只有这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而这句话就是反映了老子反对人们争强好胜、希望人们能够礼上一篇
遗失拔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