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越高,理论上病毒传播越慢?
- 教育综合
- 2024-06-21 17:44:28
都说传染性强的病毒致命率反而低,这是真的吗?
病毒的变异最近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感染的人数超过1亿,如果算上那些没有统计人,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量了。
为了控制新冠病毒传播,世界各国都在抓紧给人民接种疫苗,目前接种疫苗的速度也加快,这是与病毒在赛跑。
但是也很让人担心,因为从目前病毒传播来看,如果要想形成群体免疫,有抗体的人数必须达到总人数的70%左右。
目前地球有75亿人左右,所以要想有群体免疫,就得有接近50亿左右的人有抗体,目前接种疫苗的人数还差得太远了。
但是这必须保证目前的疫苗能产生有用的抗体,也就是说对病毒的变异还有作用。
目前出现几种变异病毒,让我们产生了担心。
英国新冠病毒变异让人担心医学的常理是这样,病毒传播力和病毒的致死率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病毒传播力强,一般死亡率就会低一些。
一般这样理解,如果病毒死亡率高,很多病毒就会随着感染者的死亡停止了传播,那么传播力自然下来了;如果病毒的死亡率低,携带病毒的感染者就带着病毒各处传播。
从目前英国变异病毒来看,统计显示,病毒传播力增强的了30%,同时病毒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0%左右,这个怎么和常理不一样。
这种情况的产生,和我们日常理解有些出入,可能和现在的医疗控制方法有关,首先病毒的传播力是和我们统计的病例有关,由于现在检测技术提高,很多人都参与了检测,能发现更多的病例,可能让我们感到传播力强了。
那么为什么致死率怎么更高了,这个也可能和医疗条件有关。
目前疾病统计和医学模型都是建立在医学干预基础上的,也就是病毒传播不是建立在自然传播的基础上的。
还有如果病毒传播力远远大于病毒致死率,那么靠病毒自我变异淘汰致死率高的病毒就很难实现了。
新冠能不能完全消失?新冠病毒到底会不会像非典型肺炎病毒那样消失,目前看来短期内消失是不现实的。
那么接种疫苗的人达到70%左右,新冠病毒能不能消失?
也是不乐观的,因为目前南非出现一种变异的新冠病毒,对于接种疫苗的也有一定感染性,疫苗的保护作用下降,产生了免疫逃逸。
如果病毒继续变异,会不会让疫苗的保护作用进一步下降,谁也说不准。
并且有几个国家已经明确报道有二次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这种情况也就说明疫苗失去作用。
其实新冠病毒最可能一种方式,新冠病毒常态化,像流感病毒那样。
但是,我们依然希望新冠病毒能像非典那样突然消失,但现在我们把希望放到疫苗上了。
最近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也有接种过疫苗的人,发现身体中已经产生了抗体,这一定是能起到保护作用。
但是就算接种的过疫苗的人也要做好防护,接种疫苗不是100%产生抗体,同时产生抗体,也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成为传播的中间一环,传播给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目前大家还是要做好预防的。
为什么病毒的毒性越强,越不容易流行?
要知道,病毒是要有宿主才行的,假如宿主死亡,病毒也会很快就死亡,而毒性越强的病毒,宿主死亡得越快,也就是说宿主还没有把病毒传播出去就死了,所以这些毒性强的病毒才不容易流行。一般来说,致死性越强的病毒越不容易大范围传播。要知道,病毒在空气中是活不了多久的,假如宿主死亡太快,那么病毒就很难大规模传播,毕竟大部分病毒的宿主就是传染源,而传染源很快就被掐断了,病毒自然就无法流行起来。
对于病毒来说,他是要依靠着宿主才能够生存的,假如失去了宿主,在自然条件之下,大部分病毒都会很快失去活性。而如果是夏天天气炎热时,病毒失活会更快,这也是夏天不容易出现流行病的原因。对于病毒来说,低致死性才能够保证他们的传播,假如病毒致死性太高,无论他的传染性有多强,都很难大规模传播。就好比常见的流感,因为他的致死性很低,而且传染性非常强,所以每年都有一段时间会爆发大规模的流感,当然了,因为流感病毒的毒性比较小,大部分人的免疫系统都能够对抗这种病毒,所以很多人都不重视防护,所以才会导致流感爆发。
而像一些致死性非常强的病毒,例如令人闻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就不那么容易大规模爆发。即使是在医疗卫生非常落后的地方,这些病毒都没有那么容易传播开来。因为这些病毒致死性太强了,感染上之后用不了几天就死了,病毒的宿主还没来得及传播这些病毒就死了。
当然了,历史上出现过毒性非常强,致死性非常高,但是却大规模传播开来的病毒,但是这些病毒最初的宿主是其他的动物,由于人和其他动物的免疫系统是有区别的,在动物身上不致命的病毒,到了人身上就可能致命了。
为什么有的病毒的传染性和致命性成反比?
病毒传播需要生物媒介,它们本身结构简单很容易死亡,若是某种病毒能迅速导致人死亡,那么感染者死前接触的人会少很多,而病毒又缺乏运动能力,因此传播就变得更加困难。
病毒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特殊物质团,它们有大多数生物都具备的核酸和蛋白,能够使它们感染细胞并在细胞中增殖,但是它们又不能独立实现增殖,必须依靠细胞体生命的细胞器、物质和能量才能实现繁衍。病毒颗粒非常小,在空气中的时候外部的蛋白易变性失去吸附细胞的能力,也就是暴露在空气中久了就会死亡。
所以病毒的传播就必须生物媒介,依靠细胞生命体的体液、血液等传播。像日常所熟知的流感病毒等,都是这样的特征,无法自己长时间生存在空气中,一般只能通过随机感染易感人群,然后这些人在和别人接触的过程中,因为流感的咳嗽、喷嚏等症状,可以将病毒混在唾液、鼻涕中分散在空气中,被别人吸入就可能造成更人感染,病毒通过这个过程实现传播、增殖。
病毒的传播需要较近距离的接触,或是吸入、食入含病毒的物质,或是因为接触导致病毒从易进入人体的地方感染人体,若病毒致死性过强、导致的症状太吓人,反而会减少感染者接触的人,这样就会减少病毒的传播几率。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泛滥,但是基本上难以出非洲,这和这种病毒适宜非洲的环境有关,也和它们的传播有关。
埃博拉病毒感染之后潜伏期短,三两日患者就从健康人的状态迅速虚弱不堪,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致死率在50%左右十分迅速,会让病毒传播不是那么容易,而肤色改变、体内外出血等症状对未感染者来说也是可怖的,都可以减少健康者近距离地接触感染者,也就造成传播减缓,而且一般遗体也会被迅速处理掉,也会减少接触和传播。
相反那些致死率低的病毒由于引发的症状不是很明显,死亡率也较少,人们也会缺乏相应的防范意识,造成病毒随人体扩散在广阔的范围内。一般的流感病毒都是这样,欧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流感流行,而那些高致病性禽流感致死快,传播就差远了。
新冠感染人群死亡率是能否摆脱疫情的重要指标,如何从医学角度分析该观点?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目的,疫情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三个成果是:病毒的传播被完全控制不再传播,人体免疫力的提高可以与病毒共存,疫苗研制成功,特效药上市。
1.病毒的传播被完全控制,不再扩散,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新冠肺炎比SARS病毒更狡猾,目前国外的疫情证明了这一点。这个结果需要疫情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从中国的抗疫成就可以看出,公共卫生干预通过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成功控制了病毒的传播。2003年我们面对非典疫情的时候,很多地方都隔离了人,公共场所都消毒了,都戴了口罩,都教了手卫生,都避免了聚会和集会。
2.随着人体免疫力的提高,可以与病毒共存的新冠肺炎的毒力可能会逐渐减弱。就像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流感病毒,刚开始的时候那么厉害,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都被感染了,死亡率超过了2.5%。但是时间是最好的疫苗!10年后,流感没有消失,但其死亡率不到0.1%。病毒和人类几乎和平相处!和流感病毒一样,已经成为季节性疾病。
但由于人类防御意识的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生活方式的改变,自身免疫力的提高,病毒可能没有那么致命,引起肺炎或死亡的概率会降低。
3.疫苗研制成功,特效药上市。很多时候,一种疫苗的研发比一种新药更难!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当然,比尔盖茨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和病毒赛跑,进行疫苗研发!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新冠肺炎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研发出来,这意味着在此期间我们将面临巨大的威胁,具体药物的上市过程将会非常漫长。
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和上市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用疫苗和特效药消灭新冠肺炎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无论新冠肺炎最终如何收场,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为什么病毒的毒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流行?
根据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些致死率高的病毒能很快被平复下去,反而是症状比较轻微的病毒年年都会流行,比如:流感。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病毒自身说起。
病毒是生命吗?
如果你站出来问一个学生物的:病毒是生命吗?
他可能会沉默几分钟,然后说,我不知道。
其实,说病毒不是生命也对,因为它连单细胞都不是,只有一个核酸长链以及蛋白质外壳构成,在自然界中不能进食,也不能活动,更不能繁衍。
而且,病毒的体型非常小,大多数直径只有几十纳米,比细菌还要小许多,在自然状态下,病毒不会表现出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这种特征和一块石头没什么区别。
但要说病毒是生命,别人也不会说你错。因为当病毒入侵生物细胞后,它就可以通过逆转录酶让自己的核酸长链(RNA)整合进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长链(DNA)中,指导宿主细胞内的蛋白质生产,从而为自己供应能量,此时病毒就会“活”起来,开始自我复制,产生更多的病毒。
也就是说,当病毒离开宿主细胞后,病毒就不会体现出生命迹象;当进入到宿主细胞后,病毒就会表现出生命的特征,开始自我复制,繁殖后代。而当病毒离开细胞后,病毒又会立即表现出无生命的状态,所以,目前很难定义病毒究竟是不是生命,只能说病毒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
当病毒表现出生命的一面时,也就是在宿主细胞内时,病毒很容易变异。
我们知道,大多数生命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由两条链条构成的,在进行自我复制时,这两条链条就相当于两个指挥官,当其中一个出错时,另一个会纠正;只有当两个指挥官同时出错时,才会出现复制错误的现象,所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时,自我复制的出错概率非常低。
而RNA只有一条链条,相当于只有一个指挥官,没有人能够帮助它纠错,所以它很容易变异。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容易变异并不是有利的特征,这是因为外界环境相对而言比较稳定,而变异速度过快时,容易出现一些后代,由于变异不再适应环境而死亡。
但对于病毒而言,变异速度过快却容易躲过一劫,这是因为当宿主细胞感染一次病毒后,体内容易出现抗体,造成同一种病毒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同一个个体。
但是,变异后的病毒能够突破宿主细胞的抗体,所以变异速度快对于病毒而言,是有利的特征。
病毒的目的是杀死宿主细胞吗?
对于一般的生物而言,病毒的存在就是损害健康,剥夺生命。但对于病毒来讲,它对自我的定义是一个小偷,目的并不是“谋财害命”。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并不是要让宿主死亡,而是想要窃取宿主细胞的营养以及利用宿主细胞进行自我复制。
如果病毒的毒性较强,造成宿主上午染病,下午死亡,由于宿主还没来得及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就死亡,那么该病毒虽然毒,但不会造成大规模感染,该病毒也无法大规模复制自己。而且,当宿主死亡后,病毒在宿主体内也不能进行生存,病毒会再次变为无生命特征,直到遇到下一个宿主。
如果病毒的毒性很弱,能够长期寄生在宿主体内,那么病毒就可以持续的自我复制,比如:HIV,能够潜伏在人体内十几年,在这期间,病毒一直在生存、繁衍。
因此对于病毒而言,“有利”的进化方向是“低毒性、高传染性”。每年冬春之际的流感,就是这种类型的病毒,它虽然每年都会流行,但不会伤害宿主的性命。但对于人类而言,无论病毒如何演化都是有害的,因为它能损害人类健康。
但可惜的是,演化是没有方向的,对于病毒也是如此,它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演化出“高毒性、高传染性”,造成宿主大规模死亡,比如:埃博拉。
总结
病毒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而且由于它们体型小,变异速度快,我们无法通过预测来判断它们的演化方向,更没有办法短时间内制作出对应的疫苗。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隔断传染源,可以有效的避免该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为了你我的安全健康,请您在此期间减少出行,接触他人要戴口罩,多洗手,勤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