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格斯在行政学方法论方面的贡献和创造,为行政学开辟了新的领域,使行政学摆脱了下列
- 教育综合
- 2025-01-03 07:57:36
里格斯在行政学方法论方面的贡献和创造
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即农业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即工业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管理模式。农业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主要特征是:公共行政是一种以自给自足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只允许人们向父母求助,实行世卿世禄的等级制度;工业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规模化工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民主行政、官员任命和依法行政;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管理模式具有农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征和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征。这是两者的混合。公共行政的特点:(1)公共行政的主要特点是公共性;(2) 政治的;(3) 严格合法;(4) 民主;(5) 公平;(6) 效率。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这是中国公共行政与其他国家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也决定了中国公共行政的独特性。
20世纪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的个人资料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建构在对三种社会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过渡社会划分基础上,提出了融合型、衍射型、棱柱型三大行政模式,在重点对泰国、菲律宾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三大特点即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从理论上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何以不能适应西方行政模式的问题.这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无不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文章在对过渡时期的中国行政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应加入WTO的大环境加快和完善行政改革的对策和措施,即要全面创新行政理念、组织结构、政府职能、政府过程. 、 里格斯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行政生态学、比较行政学和发展行政学的创始人。 2、 高斯在1936年发表了《美里格斯行政生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里格斯行政生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的行政模式可以分为融合型的农业型行政模式、棱柱型的过渡行政模式、绕射型的工业型行政模式三种模式。
这三种模式反映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水平,因而能够适用和解释现代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和开发中社会国家的行政现象。
里格斯与行政生态学:
弗雷德·里格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行政生态学、比较行政学和发展行政学的创始人。他1917年出生于中国桂林,1948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对外政策协会、美国纽约公共行政一一政府情报交换所任职。1956年——1956年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任政治学系的教师。从1967年起,他一直担任夏威夷大学东西研究中心的资深专家,同时是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曾担任美国比较行政分会的第一任主席。在政治科学和公共行政方面,尤其是在比较行政和发展行政方面,里格斯作出了很大贡献。
行政生态学可看作是生态学与行政学的一个边缘学科,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结果。它借用生态学研究生命主体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行政系统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即通过生态系统的模拟来研究行政生态系统。公共行政研究中的生态学方法是高斯等人创始的。但是,当时高斯等人的理论和方法并没有引起理论界的重视。
里格斯个人简介:
弗雷德·W·里格斯(Fred W.Riggs):美国著名行政学家
比较行政学和行政生态学创始人,担任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
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同时兼任美国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
心的研究员。此外还曾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比较行政分会的第一
任主席。
里格斯主要任职经历:
194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48-1951年,美国对外政策协会非正式研究会员;
1951-1955年,任纽约公共行政一政府情报交换所所长助理;
1956-1967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政治学系任教;
1967年起,一直担任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
员,同时兼任美国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此外
还曾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比较行政分会的第一任主席。
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哪三种基本模式?
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
棱柱模式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里格斯的代表作与理论
《行政生态学》是里格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行政生态学领域最重要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里格斯把传统泰国、现代泰国、菲律宾以及现代美国为对象,通过分析它们各自的社会经济结构及文化、历史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影响,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行政生态学观点。结论:当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时,不能只是从行政本身作孤立的的描述和比较,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里格斯认为,在发达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经济、政治、行政等,多少都有各自的范围,所以比较容易个别地抽离出来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方面往往纠缠在一起,彼此密切地相互影响着,因此研究着必须把眼光扩展到整个社会政治系统的各有关因素,才能把公共行政的真实情况勾画出来。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奥斯本;
2、盖布勒;
3、 胡德;
4、奥斯特洛姆。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到了不少的批评,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公共行政发展的总趋势。它通过推进改革管理的整体的多元化和公共管理手段的企业化,促使政府不再担当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惟一提供者,而是担当公共事务的促进者和管理者,它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构成了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的严峻挑战,它改变了传统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主题、方法、学科结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日益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主流。“新公共管理”有其新颖、合理之处,它反映了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新成就。
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相比,“新公共管理”范式具有一系列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新公共管理”为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奠定了更广泛、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新公共管理”开阔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视野,具有一系列主题创新;
第三,“新公共管理”建立起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知识框架;
第四,“新公共管理”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
新公共管理在三个方面表现出了防止行政权力腐败的趋向:
(1)新公共管理的服务定位将导致特权的消失和特权意识的弱化;
(2)新公共管理的顾客至上改变了原先行政体系的主体中心主义,这种主体的边缘化使腐败丧失了发生的根据;
(3)新公共管理由于实行公共服务的公开竞标,将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使不透明地行使公共权力的机会最小化。总之,新公共管理已经显示出这样的趋势,即建立起一种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管理体制。
此外,新公共管理还力图从根本上解决管理行政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的矛盾。新公共管理可能代表着走向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的方向,是政府变迁中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官僚制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可能完全被新公共管理模式所替代。这是因为:
首先,正如奥斯本和盖布勒清醒地认识到的那样,政府行政部门与私人企业是“根本不同的两种组织机构”,二者之间有一定不可泯灭的界限。同时政府行政部门在政策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平等、防止歧视、保持全社会的凝聚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企业无法替代的。在政府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中可以引进“企业家精神”,但却绝对不能使政府等同于企业。
其次,正如韦伯早就注意到的那样,“官僚制本身纯粹是一种精密仪器”,“由于它内部的彻底理性化结构,使对它的‘革命’愈来愈不可能”。因此,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行政改革,只不过是要消除政府行政体系的官僚制过度发展带来的弊病,而根本谈不上废除或准备废除官僚制。
新公共管理的出现被称为行政管理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它涉及到以往的公共行政领域所未涉及的大量专题,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服务供给、理性人、交换范式、制度选择、政府失败、自给型公共组织等,成为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导理论。
第一,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通过“政府公共政策化”将政府从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解决机构臃肿、预算超支、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与腐败盛行的顽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策组织与规制组织的职能是负责“掌舵”,而服务提供组织与服从型组织的职能是“划桨”。这样做可以自然而然地达到消肿减肥的目的,减少开支、提高效率。
第二,将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服务理念都可以为公共部门所用。应该打破政府部门的垄断,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对产出和结果高度重视,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机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终身任职。
第三,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于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
第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以授权、分权的办法来对外界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与集权的机构相比,授权或分权的机构有更多优点,比集权的机构有多得多的灵活性;对于新情况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比集权的机构更有效率;比集权的机构更具创新精神;能够比集权的机构产生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生产率。
第五,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与之签定绩效合同,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这是组织由过去的“规则驱动型”向“任务驱动型”转变。
第六,考虑外部性问题。“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由于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政府可以将一些公共产品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实行公共产品消费低收费制,从而减少人们对公共产品消费,增加私人产品消费,同时也改变公共服务者激励机制,减少公共产品带来外部性。
第七,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了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的灵活性,如以短期合同制替代常任制,实行不以固定职位而以工作实绩为依据的绩效工资制等。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进行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主要目标是建立电子化政府。随着知识爆炸性的增长,政府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转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改革这种状况,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实现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西方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首先,自20世纪70年代由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衰弱、西方各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的不堪负重以及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问题的浮出水面,成为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
其次,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是西方政府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再次,自二战以后,由于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张,政府规模的无限膨胀,使得西方各国政府普遍臃肿,效率低下。
最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求西方各国对政府组织作出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与调整。这些因素共同促成西方各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改革浪潮,西方国家普遍进入新公共管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