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是闰土的母亲吗
- 教育综合
- 2022-09-17 07:56:11
鲁迅年少玩伴“闰土”晚年生活凄凉,其子女是如何完成了华丽转变的呢?
鲁迅先生是我国近代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早年学医,后为救国救民弃医从文,他深知在那个时代只有国民思想改变才能使国家强大。鲁迅一生都在创作,其文学作品揭露时代黑暗、批判旧社会,是旧社会黑暗中的一道光。由于他文学作品的贡献,还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作品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有,其中的《故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鲁迅笔下那个唇红齿白的儿时玩伴闰土大家一定也印象深刻,闰土这个人物并不是鲁迅先生杜撰的而确有其人。闰土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农民代表,他晚年生活凄凉,而其子女却完成了华丽转变。
鲁迅与闰土少年结缘
鲁迅在《故乡》中说过,两人儿时相识,闰土是鲁迅家长工的儿子,两人年纪相仿,而且两人身份差距大,各有各的世界,这让年少充满好奇心的两人非常投缘。闰土原名章闰水,比鲁迅大两岁,因为八字缺水,所以取名闰水,后鲁迅在小说中将水改为土。闰土的父亲叫章庆福,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养家糊口经人介绍来到周家做工,由于其性格忠厚老实、做事勤恳,所以被一直留在周家做长工。
之前周家并未家道中落,而且待人随和,不仅雇佣了章庆福还雇佣了阿长。提到阿长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她也出现在鲁迅的小说中。阿长为人善良、勤恳,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农村妇女,而且与鲁迅的母亲关系要好,对鲁迅也疼爱有加。
但是大家肯定很少知道阿长的另一个身份,其实她还是闰土的亲生母亲。章庆福和阿长两口子长年在周家做工,也经常提到自己的孩子闰土,鲁迅也非常期待见一见这个人。后来鲁迅祖母去世,家中事务繁忙人手不够,章庆福便经过周家同意让自己的儿子闰土来帮忙,这也是鲁迅第一次见到闰土。
鲁迅和闰土,一个生活在城市的八角楼中,一个生活在农村。两人对对方的世界都充满好奇,所以两人经常一起玩。闰土曾带鲁迅到瓜地里捉鳖,鲁迅在小说中把当时捉鳖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细致,可见鲁迅对那段时光是无比怀念的。
不仅如此,闰土还经常带他做一些他没做过的事,比如捕鸟、捡贝壳。而鲁迅也经常带对城市充满好奇的闰土玩耍,经常会给他买些新奇的玩意儿。但是两个人身份的差距,鲁迅需要上私塾,而闰土需要继续做工。就这样一直到鲁迅出国留学,两人失去联系。
闰土晚年凄凉
自鲁迅出国留学后俩人已多年未见,直到1919年鲁迅回国,而周家也要搬离故乡,这也是两人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鲁迅家人将鲁迅归期告诉了闰土,于是闰土携子前来帮忙,顺便再看看自己的老朋友。当鲁迅看到儿时好友时大吃一惊,站在眼前的已经不是多年那个唇红齿白、精灵活泼的闰土,如今虽然身材高大,但是的脸上早已刻满皱纹,眼睛周围红肿不堪,曾经红活圆实的手也皲裂开来。
尤其当鲁迅听到闰土喊自己“老爷”的时候,闰土一下变得熟悉而陌生。这么多年过去了,闰土已经饱受生活摧残,还被封建思想深深地禁锢着,这使鲁迅十分悲哀。
其实在鲁迅出国求学期间,闰土的父亲章庆福就去世了,家里的经济支柱倒塌了,所以生活的重担就需要闰土来承担。为了养活家庭,闰土接过了父亲的任务,不仅要忙着地头的农活,还要经常去做短工、长工,只要能赚钱的事他都找来做,年少的早早他就备受操劳。
后来闰土成家,家庭开销变大,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到了1919年两人再相见时,40多岁的闰土已经俨然一个老者,脊梁早已被生活压弯,生活麻木不堪,可见其生活的艰辛。
后来嘉兴曾发生严重旱灾,当时粮食几乎绝收。这对靠地吃饭的农民是巨大的打击,闰土作为农民也不可能幸免。这一次的旱灾让这个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闰土不仅失去家庭收入来源,而且身体健康恶化,去给别人做工也早已心有余力不足。后来闰土背上突生脓疮,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于1936年病逝,更巧的是这一年鲁迅也去世了,这两个好友终于又能见面了。
子女后代生活富足
闰土一生有5个儿女,闰土之前和鲁迅见面所带之子便是自己的大儿子章启生。章启生童年也非常凄苦,作为长子要帮着闰土一起承担抚养弟弟妹妹的责任。在闰土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又落在了章启生的身上。
后来章启生患病离世,留下了三个子女,可叹悲哀的历史总是重复上演。为了养活孩子,章启生的妻子带着家人到上海谋生,可是生活依然凄苦。最小的儿子章贵只能和哥哥一起外出打工,各讨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身做主,生活逐渐变好。国家为了纪念鲁迅的贡献,特在其家乡修建了鲁迅纪念馆。1954年,在外漂泊的章贵被安排到鲁迅纪念馆工作。在此期间他拜读鲁迅作品,深感文化的重要性,所以便开始学习知识,提高文化程度。
鲁迅直到去世前一直挂念闰土一家,其子周海婴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在1959与章贵在鲁迅纪念馆相见。俩人由于祖辈的关系,再加上非常投缘,俩人也是私交甚好。
章贵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后来成为了鲁迅纪念馆的副馆长,还是鲁迅研究学会的成员。他兢兢业业直到退休,安享晚年。章贵赶上了新时代,虽然早年艰苦,但是没有像祖父、父亲一样操劳一辈还生活凄惨。章贵的子女后来有做公务员的、有经商的,生活都非常富足。闰土后代生活的华丽转变,其实就是对闰土凄惨一生最好的慰藉。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闰土的一生是凄惨的,他是那个旧时代穷苦大众的真实写照,鲁迅先生用笔记录下那个时代呈现给我们,我们要记住那个时代,唯有思想进步民族才能进步,民族进步国家才能进步,国家进步那种黑暗的时代才不会再次上演。
闰土曾是鲁迅的玩伴,他的后人现如今过得怎么样?
1954年的时候,有个年轻人就在鲁迅纪念馆前面站着发呆,后来才知道,他是闰土的孙子,从一个小小的员工一步步走到了副馆长的位置,成为了作家,说到闰土,我们每个人了解这个名字都是因为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上学时期都很熟悉,当时对闰土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在鲁迅的文章当中闰土有两个形象,一个是无忧无虑的少年,一个是规规矩矩卑躬屈膝的中年人。
少年的闰土是那么的自由自在,拿着一个叉在天地里奔跑,而后来的他长大之后变得世故,变得卑微,被社会磨成了另外一个人,对此鲁迅深有感触,从闰土得身上看到那个社会得状况,但也多了些许得无奈。闰土是鲁迅笔下一个角色,他也为了生活而斗争过,他代表的是当时普通人命运的悲惨,最后在挣扎当中去世,晚年的时候也是那么孤独,而他的后代如今却活出了样子,很是幸福,这中间经历了多少沧桑。
很少有人知道闰土的真名,他叫章运水,周家早年间也挺有钱的,家里土地还好几十亩,到了丰收的时候更是粮食很多,当时装粮食都是用竹筐的,周家就请了竹筐师傅,这个师傅就是闰土的爹章福庆,家里三个孩子都是靠竹筐挣钱,鲁迅家里虽然有钱,可对人是非常好的,不分高低贵贱,而章福庆也是个老实人,每次编竹筐,还会给周家带点小特产,周家也就愿意给他更多的活儿。
闰土的母亲就在周家当保姆,她叫阿长,这个角色在鲁迅的作品里也有提到过很多次,她在周家是很有地位的,大家都很尊重她,周家和章家就这样关系一直都很好,哪怕周老夫人去世了,章家都会去帮忙招呼,慢慢的鲁迅和闰土也相识了,闰土比他大两岁,性格很好,主动和鲁迅交谈,鲁迅从小在周家封闭式长大,除了读书很多东西都没见过,而闰土不一样,他见多识广,很多新鲜玩意儿都能整来,因此鲁迅的童年快乐生活都和闰土有很大关系。
其实章家在普通人当中也算是稍微有点钱的了,所以闰土的生活还不错,他想要读书,有着那么聪明的头脑,去读书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只可惜他的父亲章福庆在这个时候因病去世了,章家没了主心骨,他也不能上学了,就只能出去挣钱照顾家里,而当时的鲁迅去外面留学读书,闰土为了养活家里人开始干之前父亲的活,又是耕地又是做短工而且还撑船,年纪那么小什么活都干过了。
后来他结婚生了五个孩子,人就更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了,再后来周家搬走了,两个人的联系就更少了,谁知道在1934年的时候,浙江发生旱灾,让闰土本来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于是外债累累,他自己也得了病没钱治,1936年得时候去世了,鲁迅也是在这一年去世得。而他得五个子女,如今有记载得只有大儿子和小儿子,剩下三个不知道去了哪里。
小儿子叫章贵,新中国成立后他就去了鲁迅纪念馆工作,凭着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他努力工作一步步成了副馆长,也成为了一个作家,终于摆脱了穷苦的生活,而他后来还和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有联系,两个人相处融洽, 他的子女一个是会计一个是老师,也都过着幸福生活,闰土也可以安心了,他的后代子孙已经不用遭受苦难了。
“闰土”章运水的晚年生活有多凄凉?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晏几道
鲁迅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他认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便弃医从文,以一杆笔针砭时弊,直刺社会痛处。《故乡》中的一小段更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取名为《少年闰土》。在文中,的少年闰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实际上,这篇文章是一篇写实小说,闰土的原型是鲁迅小时候的玩伴章运水,他们年纪相仿,两小无猜。
年少相识,中年再遇
鲁迅年少时家境还算富裕,家中有几十亩良田需要打理,每到丰收季节都会雇佣工人编制竹筐来装成熟的谷物。周家雇佣的竹编师父就是章运水的父亲,名叫章福庆。章福庆原是农民,为了养家糊口被人介绍来周家做工。他编制竹筐的手艺不俗,为人亦是忠厚本分,也经常带些土特产送给雇主,因此很受周家的信任和赏识。
章运水的母亲名叫阿长,在周家做保姆。鲁迅《百草园与三味书》中讲述的长妈妈正是她。阿长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农村妇女,她为人善良勤恳,对鲁迅疼爱有加,与周家关系亲近。
因此周章两家渊源颇深,相交甚笃。在周家老太太去世后,周家操办葬礼人手不够,章福庆便将儿子章运水带到周家帮忙看祭品,这也是鲁迅第一次见到章运水。
当时鲁迅十三岁,章运水比他大两岁。周家虽是当地富豪,却家教甚严,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鲁迅为人谦和,待人接物都十分和善。加之章福庆和阿长时常提起儿子,鲁迅对章运水好奇已久。
鲁迅和章运水,他们一个生活在城市,一个从农村长大。年少的孩子们还没有成年的那么多小心思,待人处事全凭自己的喜好。鲁迅待人谦和,章运水又热情健谈,两人很快熟络起来。身份的差异没有成为两人的隔阂,反而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对彼此的生活充满好奇。
章运水曾带鲁迅到瓜地里捉偷吃西瓜的猹,鲁迅在小说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一个十一二岁、项带银圈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章运水还带鲁迅捕鸟、捡贝壳,做了许多他没做过的事,鲁迅也经常带章运水玩,给他买些新奇的东西。
章运水的童年时光过得自由快乐,年少的章运水有念书学习,出人头地的想法。然而章福庆突然病逝,打断了他对未来的规划。章家失去了一家之主,没有经济能力继续供章运水读书。他不得已放弃学业,接过父亲的锄头,一边在田间耕作一边做些其他工作,扛起家庭的重担。
而鲁迅则按部就班的上私塾、出国留学,两人也断了联系。当鲁迅学成归来,在文坛扎根时,章运水已娶妻生子。五个孩子先后出生更是加重他的负担。
1919年,周家家道中落,要离开故乡,此时他才再次见到章运水。章运水听闻鲁迅要搬家的消息,特意带妻子长子来帮忙。在鲁迅记忆中,章运水就是一个意气相投、带他玩耍、懂得许多新奇知识的大哥哥。
而此刻站在鲁迅面前的已经不再是多年前那个唇红齿白、活泼精怪的少年。年龄刚到四十出头的章运水已经被生活压弯了腰,他身形佝偻、沉默木讷得像个花甲老人。
尤其是听到章运水喊自己“老爷”的时候,鲁迅感觉章运水一下子变得陌生而遥远。生活磨平了章运水的棱角,身份差异成了两人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
那个聪慧阳光的少年“闰土”消失了,分别多年,章运水成长为了一名懂事的成年人。他站在鲁迅面前不再肆无忌惮的开玩笑,而只能恭敬地喊一声“老爷”。章运水这么多年来的变化令鲁迅感到心痛而悲哀。周家搬家后,两人再次失去联系。
闰土晚年凄凉,儿女深陷贫困
1934年,嘉兴发生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这对靠地吃饭的农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章运水也不能幸免。
章运水一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家中没有任何储蓄,租来的田地还要交租,时不时有人上门催债。这一次的旱灾对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章运水失去经济来源后,身体状况也急剧恶化,没有办法去给别人做工养家。后来章运水积劳成疾、背上突生脓疮,他的病情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越来越严重。最后,章运水于1936年病逝,更巧合的是这一年鲁迅也在这一年去世。
章运水的五个儿子中,大儿子名叫章启生,也是鲁迅在《故乡》中描写的,章运水拜访周家时同行的水生。
章启生出生时,正值家中最贫困的时候,他自小就帮忙农作,没有享受过童年时光。章运水去世后,赚钱养家的重担又转移到他肩上。积劳成疾,没多久,章启生也患病离世,留下妻子独自抚养两儿一女。
章启生去世,家里没了顶梁柱,没有了收入。为了养活孩子,他的妻子到上海谋生。她找到一份保姆的工作,但赚钱不多,生活依旧困苦。不久女儿生病,再次因没钱医治而病死。年幼的两个儿子也不得不做童工补贴家用。
华丽转变,幸福的曙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灾难,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农民翻身做主人,生活逐渐变好。此时章启生的小儿子章贵已经十六岁。他终于摆脱了祖父和父亲的苦难厄运,开始了新的生活。
章贵很早就当童工赚钱补贴家用,一直没有读书的机会,但是他并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解放后,他从识字一点点学起,慢慢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1954年,漂泊许久的章贵到绍兴的鲁迅纪念馆工作。他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为了提高自己,他到夜校接受正规教育,继续提升自己。祖辈具有的勤奋与乐观的特质,深深埋藏在章贵的血液中。他勤奋热情,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十分尽心。逐渐地,他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他的人生步入正轨。
章贵对文学十分热爱,鲁迅既是祖辈口中时常提及的人物,又是文坛赫赫有名的传奇,现实与传说的碰撞激发了章贵的创作热情。 他在纪念馆里学习了大量鲁迅资料,并开始创作相关作品。章贵先后发表了关于鲁迅的十几万字的文章,之后又成为了鲁迅研究学会的成员。
鲁迅总是挂念章运水,去世前还念叨着他们一家,因此他的儿子周海婴对章家深有好感。 1959年,周海英和章贵在绍兴的鲁迅纪念堂相识,两人相谈甚欢,成为挚友。此后,周海英每次到绍兴都会邀请章贵相聚。
1982年,章贵的才华与工作能力得到肯定,他被任命为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他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十一年。并于1993年退休,安度晚年。
在新时代,章贵不再是家庭破裂,无法维持生计的农民,而是成为了一名公务员、作家。他不再居无定所,而拥有了自己三室一厅的家。他的两个孩子,一个成为了会计师,另一个则当了老师。“闰土”的后人凭借知识的力量告别祖辈的苦难,过上了幸福祥和的生活。
时间慢慢流淌,将所有一切都卷入洪流,最可能在时代潮流中惨死的人,无疑是穷人和弱者。但这些人也是最顽强和最有生命力的,他们就像顽强的植物,在地底奋力挣扎,冲破泥土的桎梏。在苦难的磨砺中,朝着阳光华丽生长。
“闰土”的少年时期是无忧无虑的,晚年是贫困凄苦的,他后半生都在种地与打工中度过,他如同那个时代万千穷苦农民一样,憨厚、勤劳、又贫穷。
但是他的子孙后代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延续祖辈的勤奋与热情,在新时代完成了华丽的身份转变。他们将在新时代幸福的生活下去,一如生命经久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