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战舰安装的玻璃,会否影响其隐身性
- 教育综合
- 2022-09-17 17:43:12
现代水面舰艇是怎样隐身的?
与水下航行的潜艇不同,水面舰艇完全暴露在雷达、红外探测仪、声纳、磁探仪等各种探测设备的作用下。由于它无法完全消除的目标特征,如:雷达反射、红外辐射、空气和水下辐射噪声、可见光特性和磁特性、自身电磁辐射特性等,水面舰艇被各种侦测设备发现的概率,以及被各种精确制导武器跟踪和命中的概率要比潜艇高得多。
因此,只有具备隐身性能的水面舰艇才可能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更有效的作战能力。隐身性已成为海军水面舰艇关键性能参数之一。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水面舰艇设计方法,也改变了海军的作战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先进海军国家纷纷在研究水面舰艇隐身技术,提高舰艇生存能力和有效作战能力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水面舰艇隐身概念并转化为实用技术。
现代水面舰艇雷达是怎样隐身的?
现代水面舰艇雷达隐身技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改变舰艇的外形设计。以往水面舰艇的干舷和上层建筑部分多是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截面,这样就与海平面形成有效的双面角反射器。
为消除这一重要的反射源,现代水面舰艇的外形都设计成干舷外张(10°~20°),上层建筑侧壁内倾(7°~15°),主甲板或第一层上层建筑处采用折角,相交面交角处用圆角过渡,主甲板以上暴露的各个部位尽量由倾斜多面体组成等形式,这样可减少20%~50%的雷达截面积,有的甚至可达到80%左右。
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主舰体横截面为“V”型(外张倾斜角度达20°),上部结构为倒“V”型(内倾角度达10°),甲板以上各部位包括炮塔,桅杆等均采用倾斜的多面体结构。
英国最新设计的“海上幽灵”级隐身护卫舰在外形结构上则更有其独到之处。其舰体呈光滑的流线型结构,舰首一改传统的上部前倾,下部内收形式,为坡度极大的锥形体。甲板以上部位也改变了以往的炮塔,舰桥,桅杆,烟囱,天线林立的设计方法,舰上除前后各设置有一座平顺圆滑且可上下伸缩的锥形塔台和各一座隐身火炮外,几乎未布置任何多余设施。
排烟及排气装置被封装在前塔台内,而卫星通信天线,各种电子设备等被封装在后塔台内。防空及反舰导弹等武器系统均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安装在甲板以下部位,并加有井盖。
其前后塔台采用非对称形式布置,前塔台布置在右舷,后塔台布置在左舷,它们都装有雷达角反射器且能根据需要上下伸缩或左右移动,从而能够有选择性地改变雷达反射面积和雷达波反射角度,造成敌雷达屏幕显示图像紊乱,干扰其目标识别能力。
第二,采用雷达吸波材料。现代水面舰艇均用此法与改善外形结构配合使用。雷达吸波材料可以固定贴敷或涂于船体表面及复杂形体表面,也可安装成移动式的涂敷面板,甚至可合成在船体的结构材料中。
对于实在无法消除的部分强反射区域,雷达吸波材料是必要的“点”解决方案。一艘典型的护卫舰或驱逐舰雷达反射面积大约为20000~25000m2,若在水线以上部位敷设一层低性能吸波涂料即可使雷达反射面积降低50%(RCS值减小3dBsm),若用高性能吸波涂料且与其他雷达隐身成型技术配合使用可轻易地将雷达反射面积减小到低于600m2(RCS值减小12dBsm以上),从而使被雷达探测距离缩短一半以上。
德国“梅科360Ⅲ型”护卫舰舰体贴敷凯夫拉复合吸波材料,与改善外形设计配合应用,使雷达截面积减少90%。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综合运用外形隐身结构设计和在重要部位加雷达吸波涂层,使3500吨级的舰艇的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不足500吨级的巡逻艇。
水面舰艇隐身技术有哪些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面舰艇隐身技术日益为各国海军所重视,从局部采用隐身技术到全面采用隐身技术的水面舰艇相继出现。
较为突出的有: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俄罗斯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和“勇敢”级护卫舰,日本的“金刚”级驱逐舰,德国的“勃兰登堡”级护卫舰,法国的“夏尔·戴高乐”级航母和“拉斐特”级护卫舰,以色列的“萨尔5”级轻型护卫舰,瑞典的“斯米盖”表面效应船,英国的“公爵”级护卫舰和新推出的“海上幽灵”级护卫舰。这些舰艇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传统舰艇的设计思想,提出了隐身技术的新概念,在一定义意义上代表了水面舰艇的隐身技术发展方向。
舰艇的红外隐身技术是怎样构造的?
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主要取决于其表面温度,其次是物体的辐射率。所以设法降低热源表面温度和改变热表面辐射率是水面舰艇红外隐身的主要措施。
第一,冷却排气烟流和降低可见烟道表面温度。一般采用主机排气的红外抑制系统,它包括金属表面的喷射冷却和对流冷却,以及应用冷空气混合及光学屏障来冷却烟流。
加拿大的新型护卫舰“哈利法克斯”级在其推进主机的排气管中装设了DRES球形红外抑制系统,当冷却空气与排出气体在末端部件处混合后烟流被大量冷却,其光屏蔽中央体可屏蔽从咽喉道往下的视线,消除了高温金属表面暴露于视线的机会。经3~5微米和8~14微米的红外线测试,其抑制红外辐射达90%~95%。
“无畏”级驱逐舰和英国“公爵”级护卫舰的烟囱内也都装有较为独特的红外抑制系统。
第二,采用吸波和绝热材料,或利用涂料改进表面辐射和反射特性。可选择适当材料限制机舱,排气管道等部位的发热。
第三,其他红外隐身技术。改变上层建筑特别是烟囱的几何形状,降低主机排气口距水面的高度等也是水面舰艇红外隐身的重要手段。
除上述红外隐身技术外,英国“海上幽灵”级护卫舰还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喷雾系统。需要时,系统能立刻产生细密水雾,在几秒钟内将舰艇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与海面和天空的背景光混淆在一起,从而将舰艇的光反射和红外辐射遮盖起来。
571运城号导弹护卫舰
简介
型 号:054A型导弹护卫舰
下水年份:2008年
制造商:中国上海江南造船厂
排水量:3500吨
主 机:柴油机
航 速:<30节。
配属舰队:南海舰队
舰型及动力装置
据外媒报道,与中国以前建造的护卫舰相比,054型导弹护卫舰可谓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舰体光滑整洁,呈流行的长艏楼甲板、方尾舰型,舰体后有一座与舰体连为一体的直升机机库,舰首倾斜很大,上面还加有防浪板,可减轻前甲板被海浪淹湿。舰体外飘明显,横向剖面为深V型,长宽比较小,估计只有8.5左右。虽然这种舰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舰艇航行时的阻力,对航速有一定的影响,但同时可减轻舰体的横摇和纵摇,增强舰体的稳定性和耐波性,适合在中远海及高海况条件下舰行及作战。 在提高舰艇适航性的同时,054型舰的吨位也有所增加,其满载排水量可能会达到3400吨以上,3500~3700吨较为可能,这已达到了我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的吨位了。因此,054可装载更多的燃油及弹药,自持力和续航力有了很大提高,符合当今世界护卫舰向大吨位发展的总趋势。054型舰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在设计上考虑到提高其隐身性能。整个船体具有很大的外张度,上层建筑低矮,尺寸较小,且所有的外壁尽量避免采用垂直面,而是带有很明显的内倾,主桅、后桅及烟囱大多采用双面体或多面体,各转角处也作成圆弧状,舰上的救生艇及反潜鱼雷发射器也都被布置在舰体内部,外部用金属屏蔽帘遮盖,烟囱内也采用了成熟的红外抑制装置,减轻红外特征。所有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其自身的雷达反射面积及红外特征。因此,说054型舰是目前我国建造的最成功的第一种隐身型护卫舰并不为过,对其它舰艇的设计也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于054型舰的动力装置,可能是全柴动力,并非是广为流传的柴—燃联合动力,这主要是从舰上的烟囱布置情况得出的。我国护卫舰一直使用的全都是柴油机动力,目前装舰的各型柴油机已达到了很高的可靠性,在性能上与世界先进机型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在“江卫”Ⅱ型舰上装备的MTU1201163-TB92型高速柴油机是目前已知最先进的,总体性能十分出色。“江卫”Ⅱ型在使用2台该型机的情况下,可达到25节的最高航速(总输出功率为14200马力,“江卫”Ⅱ满载排水量2250吨)。由此,我们可以对054型的最高航速作一推测:首先,考虑到054型舰吨位的增加及舰型设计对航速的影响,并参考世界一些吨位及舰型相似的其它护卫舰,笔者认为054型舰的最高航速不会超过28节,很有可能只有26到27节的水平。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在舰型及吨位上与054型舰都基本相当,使用的是4台柴油机,输出总功率为23288马力,其最高航速也只达到25节。所以,如果没有新型更大功率的舰用柴油机研制成功的话,054型舰上最有可能装的就是4台“江卫”Ⅱ型舰上使用的MTU1201163-TB92型高速柴油机,其总输出功率可达到28400马力,从其舰体的宽度分析完全能容纳下2台一组的布置。作为一型以反潜为主的护卫舰,其动力装置也采取了降噪措施,以降低其自身噪声辐射水平,这也是我国以往护卫舰动力系统所没有的。虽然最高航速并不很大,但对于现代护卫舰来说也完全够用。对作战影响最大的还是其续航力的提高,这对054型舰来说更为重要。再者,柴油机采购费用及使用维护费用都要小于燃气轮机,因此,054型舰使用柴油机无论在费用上还是技术风险及维护保养上都是非常符合其设计初衷的。
舰载武器
作为一种新型舰,054型舰的武器系统也是十分令人关注的,其舰载武器系统主要取决于其所但负的作战任务,从目前的资料分析,054型舰应是一型以反潜战为主的多用途护卫舰。 从目前情况看,054型导弹护卫舰主要由火炮系统、导弹系统和反潜系统组成。
火炮系统
054型导弹护卫舰在舰的武器系统首装有一门新型100毫米自动舰炮,与我国新建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上使用的是同一型号,从而也说明这种新型炮已成为我国第三代驱护舰的标准装备。外观采用了隐形设计,棱角分明,可有效减小舰炮的雷达反射截面,与054型舰优异的隐身设计舰体形成完美的结合。该炮与法国克勒索-卢瓦尔公司生产的紧凑型100毫米舰炮非常相似,但在总体性能上要高于它,与以前广泛使用的79A式双管舰炮相比,在可靠性、自动化程度及弹道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使用弹种上,除常规弹种外,很可能可以使用制导炮弹,以提高火炮的命中精度。射速很有可能达到90发/分的水平,其最大仰角达到85度,必要时可进行对空射击,威力及射程上均比原双管有了很大的提高,完全可以满足作战的需要。不过,受到口径的限制,其对地的打击威力有所不足,但这可以通过提高命中精度及射速来进行弥补。 除新100毫米舰炮外,054型导弹护卫舰后部还装有4座AK-630M型近防炮,每侧各装2座,主要用于近距反导防空作战。在054型舰以前的二代舰上大量使用的是76A式双37毫米舰炮,但其反导能力较有限,对多批次导弹的拦截概率不高,不能为舰艇提供可靠的防护能力。而AK-630M则是一种6管30毫米速射舰炮,是俄罗斯大量装备使用的一种近程反导防空炮,由于采用了多管设计,最大射速有了极大的提高,可达到4500发/分,火力密集度比76A提高3~5倍。每座AK-630M重量只有1吨,且其弹库的最大备弹量达到2000发,可对多批次目标进行持续攻击,不仅可对空中目标进行攻击,还可以打击水面舰艇,可一炮多用。该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反应速度快的特点,非常适合吨位较小的舰艇安装。054型舰每侧装有2座,每座可在1分钟内拦截5个目标,每侧可同时拦截10个目标,全舰可在1分钟内拦截20个低空目标。也许有人对054型舰上为什么不装性能更好的国产730系统而感到不解?其实,这里的原因很简单,笔者分析主要是由于受价格因素所制。据有关资料显示,一套730系统的采购费用在4000~5000万人民币,而一套AK-630M系统(包括4座AK-630M火炮及相关火力控制系统)只有不到2500万人民币。这种价格差对于054型这种定位于低价格、并要进行大批量建造的护卫舰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如采用730系统,在花费同等费用的情况下只能装一座,虽730系统的整体近程反导能力要明显高于AK-630M(相对于单座AK-630M),特别是弹道性能及精度更是AK-630M所不及的,但与多座AK-630M相比,这种优势就很不明显了,特别是同时对付多目标的能力上,单座730系统与多座AK-630M就存在较大的差距了。054型舰每侧装2座AK-630M的火力密集度可达近10000发/分,这样高的火力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其弹道性能及命中精度不高的不足。令笔者感兴趣的是,用于控制这4座AK-630M舰炮的火控雷达并不是俄原来的MR-123型雷达(西方称其为“低音帐篷”),而是国产的TR-47C型火控雷达。该雷达是二代舰上的标准装备,对0.1平方米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为8千米,具有火力分配功能,并有光电探测器(电视、红外、激光)作为辅助探测手段,具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以前该雷达主要用来对国产76A双37毫米舰炮进行控制,如今却用来对AK-630M进行控制,这也许说明我们已解决了两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及与其它探测系统、作战指挥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更主要的是,TR-47C型火控雷达的探测精度、控制能力及抗干扰能力均要比MR-123型雷达高,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AK-630M弹道精度不高的弱点,充分发挥AK-630M射速高、火力密集的优势。笔者还有另一种推测,就是这套系统完全是我国自产的。
舰舰导弹
在舰体中部布置了多联装的舰舰导弹,但其空间却不是很大,据称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发射架。从发射架分析,一种应是已服役的国产新型C803舰舰导弹使用的发射架;而另外一种很特别,其宽度要明显大于旁边用于安装C803舰舰导弹的发射架,而又不同于新建的052C型驱逐舰上装备的新型舰舰导弹发射架,这说明其所使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型号导弹。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两种可能:1.一种未知的新型超音速舰舰导弹;2.新型反潜导弹。 对于前者,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作为一种满载排水量不到4000吨的中型护卫舰有必要同时装两种不同型号的舰舰导弹吗?即使装备了又对作战能起多大作用?显然这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而C803舰舰导弹在整体性能上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可以应付目前及未来各种水面舰艇的威胁,可出色地完成中程反舰的重任。 对于后者,笔者认为可能性是最大的,结合054型舰的设计定位就是一种反潜型舰来看,这种猜测就更加具有可信性。
舰空导弹
054型舰所装备的舰空导弹也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地方。目前有多种不同的推测,大体上有以下几种:1.倾斜发射型国产八联装HH-7近程舰空导弹;2.垂直发射型HH-7近程舰空导弹;3.垂直发射型中程舰空导弹。 从外媒报道看,在舰桥前部的01平台上装备的舰空导弹是第一种在二代舰上大量使用的倾斜发射八联装HH-7导弹,其后方设有再装填弹库,内部估计有16到24枚再装填导弹。导弹采用雷达、红外、光学复合引导,全程指令制导,抗干扰能力强,8枚导弹可进行4次攻击。由于它的性能大家已十分熟知了,这里就不过多浪费笔墨了,只着重对后两者的装备情况作一详细分析。 据传在054型舰上将安装垂直发射型HH-7近程舰空导弹,这可能并非是捕风捉影。早在数年前,当一艘舷号为970的试验舰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已经有了。在其舰首装有两种不同的垂直发射装置,一种为圆形,一种为长方形。前者是一种六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中远程舰空导弹;而后者外界对其的了解就十分有限,笔者将其与一旁的圆形发射装置进行了比较,其宽度要小于后者的直径,而长度明显要比其直径长,大小与美国的MK-41型基本一致,发射方式采用热发射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采用冷发射的可能。笔者分析其发射单元为8单元,从其大小看,应是用来发射中近程舰空导弹的,具体是哪一种型号还不太清楚,笔者认为像HH-7、LY-60及俄SA-N-17或是某种型号的新型弹都是有可能的,但采用SA-N-17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购入的“现代”级驱逐舰上装的就是SA-N-17导弹,主要用于舰队的中程防空。考虑到后勤保障的便利以及SA-N-17的性能已完全胜任中程舰队防空的重任,所以,如果能用这种垂直发射装置发射SA-N-17导弹,即可在造价较低的054型舰上大量装备,用于舰队的中程防空,并可使我水面舰艇形成近程由HH-7导弹、中程由SA-N-17导弹、远程由国产远程导弹所构成的三层防空体系。 但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看到其装舰的消息。而在054型舰上安装倾斜发射的国产HH-7近程舰空导弹并不是不可接受的。该级舰作为一种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护卫舰,无需为其装备性能虽好,但价格更高的垂直发射装置,以最大程度降低单舰的采购费用。或许在054型的后续防空型舰上才会应用垂直发射装置。笔者分析,在054型导弹护卫舰上没有装备垂直发射系统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更主要的,就是这种垂直发射装置或其使用的导弹的研制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离装舰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其前几艘上先上倾斜发射HH-7,待全系统研制工作结束后,在以后的批生产舰上再大量装备。毕竟在054型舰上使用倾斜的HH-7多少会对其优异的隐身性有一定的影响,而采用垂直发射装置既可提高单舰载弹量又可提高其防空能力,想必我们会在054型后续舰上看到其身影。
反潜系统
054型导弹护卫舰作为我国第一艘专用反潜舰,其装备的反潜装备也是目前国产艇艇中最齐全的,主要包括反潜火箭发射器、反潜导弹、反潜鱼雷、反潜直升机及相关探潜设备。 在舰首主炮前方装备有2座86式六联装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应与“江卫”级上装备的是同一个型号,虽然这种武器在西方舰艇上早以消失,但在实战中反潜火箭应有其发挥作用的地方,像打击浅水海域的水下目标、对深海潜航状态的潜艇目标进行警告性打击及拦截、甚至可用于拦截反舰鱼雷等。由于其使用简单、价格低廉,所以可大量使用。 在舰体中后部救生艇下方的活动盖板内,左右各装有一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国产鱼-7型反潜鱼雷,这是我国在90年代以后建造的新型或改型驱逐舰上的标准近距反潜武器,而在护卫舰上出现还是第一次,主要用于10千米以内的反潜任务。 舰尾有一座直升机机库,从机库的高度分析,舰上搭载的反潜直升机应该是俄制卡-28反潜直升机,机库内可存放一架。卡-28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舰载反潜直升机之一,具有很强的中远程反潜能力,可为054型舰提供较大的外围反潜纵深。此外,卡-28还可进行超视距引导、远程预警、侦察、补给运输等任务,这对像054型导弹护卫舰这样的专用反潜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054型导弹护卫舰上最令人关注的就要数装在舰体中部的反潜导弹了,上文已就装备这种导弹的可能性作了初步分析。10年前,即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外就已传出了我国研制成功第一种“长缨”-1型反潜导弹的消息,当时香港出版的《军事家》杂志上还刊登出了样弹的照片,其外形与美国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基本相同,弹头部是一枚344毫米的反潜鱼雷,后部为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5马赫,最大射程为20千米,可攻击潜深600米以内的潜艇目标。随后,有众多报道称其已开始装备使用,并且不仅可用自己的发射箱发射,还可用C-801舰舰导弹的发射/储运箱进行发射,是我国第一种实现舰载导弹共用发射箱发射的导弹。然而,时隔10年后的今天,我们并没有确切的消息证实其是否已装备使用。但联想到054型舰是一型专用反潜型护卫舰,因此不由自主首先想到了它。上文提到,舰体中部另一发射架的宽度几乎是C-803导弹发射架的2倍,如按美国“阿斯洛克”导弹的外形尺寸来作为参考(估计两者的尺寸相差不会很大),其发射箱的外形尺寸要明显小于C-803导弹的发射箱,在这个发射架上放8枚导弹应该是可以容纳下的(4枚一组,并排放2组)。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054型导弹护卫舰的中程反潜能力,并使其构成的反潜体系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