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对孩子点头哈腰,老师如何介入教育
- 家庭教育
- 2024-01-15 17:44:39
家有老人对孩子无原则,要如何和他沟通?
庭关系和谐稳定,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不管是夫妻之间的沟通还是隔代之间的沟通,最难的还是在面对分歧和矛盾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我们强调“求同存异”。家人之间出现分歧解决的关键在于,跟队友、长辈们建立起彼此良性和稳定的沟通通道,而同频、共振的沟通方式大家也要去不断摸索:
1.和老人多沟通,理清利害。年轻父母应该和家里的老人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化解两代人育儿方面的差异与矛盾,彼此做一些妥协与让步。虽然宝宝还小,但却是习惯和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
年轻父母要让老人分清爱和溺爱的差别,不能太过纵容和娇惯。要知道,一味地袒护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规矩,同时也使父母的正当管教失去了威严,最终耽误的还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妈妈沟通无效,为了避免婆媳矛盾,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老公的作用了。
2.全家建立统一战线。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家庭所有成员要达成统一战线,千万不能父母忙着管教,老人跟着拆台。父母和老人要协商一致,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老人最好不插手,并努力维护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严,这样孩子就不会惟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其次,即使双方有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暴露出来,这样只会让孩子在犯错的时候还抱有一丝侥幸。
3.勇敢的坚持观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原则性的问题决不妥协。虽然这样过于铁面无私,但必须要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严,让他明白不要触犯底线。有些家长吐槽, 每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总会出来干涉。即使老人出面干涉,也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因为对方是老人就中断正常的教育,这样只能让孩子觉得不管犯什么错都有靠山。当然,为了避免恶化家庭矛盾,父母可以在事后避开孩子主动和老人沟通,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4.不要当着老人的面管教。不得不说,父母经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和老人争吵,也会给无辜的孩子造成恶劣的影响。那么可以巧妙的选择教育孩子的时机。尽量不要当着老人的面管教孩子,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避开老人。在此要注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全盘否定老人的做法,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5.抽时间和孩子互动。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把养育孩子的问题交给家里的老人。要知道,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端正态度,抽时间多陪陪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应该履行的责任。一味地把孩子的教育权和抚养权交给老人,对孩子是极度不负责,同时也增加了老人的负担。
每个家庭成员在孩子心里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现今社会格局中,祖父母辈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个“育儿袋”一样,在潜移默化中代替了工作的父母教养孩子,在这其中因为文化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观念上有差别是很正常的。
这些问题也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彼此磨合的加深,责任分工越来越明确随之变少。我觉得,在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多沟通,以及足够的尊重与信任。
当我教育孩子时,老人们老是插手,怎么办?谢谢!
现在老人跟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分歧很大,该怎么解决?
你好。这种情况属于隔代教育引起的冲突,长辈关心孩子,舍不得责罚孩子,同时也不愿意看到你们父母责罚孩子而引起的矛盾。
1.首先和老人家沟通交流一下,确认对孩子的监护责任人到底是谁,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们父母两人才是孩子真正的监护人,有关孩子的一切都是要由你们两个人承担下来的,请老人家配合你们两人,主次要分清才行。
2.和老人沟通的时候,肯定他们的辛苦付出,但是同时也提出来现在的教育大环境已经变了,再用以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需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必须要让孩子自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有丝毫懈怠。
3.告诉老人家,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必须要以父母的想法两人为主,父母怎么教育孩子,其他人都不要插手,所有人都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如此孩子就不会无所适从。
退一万步说,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习,求同存异就好。
4.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分开住,能把矛盾降到最低,或许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孩子不尊重老人,应该怎么教育呢?
说到孝顺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美德。可是话又说回来了,百人百性,身为儿女的我们当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不仅不孝顺长辈,还总对长辈们的态度十分恶劣。
晨晨出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康之家,但是在两岁那年,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爸爸因为交通事故去世了。
因为从小没有爸爸,所以妈妈非常溺爱他,有一次晨晨趁着奶奶在做饭,翻箱倒柜的找零用钱。被奶奶发现后教育了两句,晨晨一时生气,起身用棍子打碎了窗户玻璃,还出言顶撞奶,妈妈闻声赶来,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的收拾了地上的玻璃残渣。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在此之后,晨晨的胆子越来越大,出口顶撞爷爷奶奶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妈妈也会觉得很生气,但每次想到晨晨已经没有了爸爸,便不忍去责罚他。
像晨晨这种从小在家人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已经习惯了所有人对他好,所有事情都以他为中心。等长大以后非但不会懂得感恩,甚至将来融入社会都会成问题。
长辈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可溺爱孩子,因为他们的性格一旦塑成,即使你再疼他也只是徒劳,他是不可能孝顺你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当我们面对这一类孩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做?
第一点,家长首先要做到自己孝顺长辈,给孩子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
孝道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一种传统美德,即使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还网络荧幕中,孝道的宣传随处可见。身为父母,必须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孝道得到传承的同时,也能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与孝顺长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第二点,陪伴孩子成长。
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以忙为由,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托辅班,也许你得到了一时的轻松,往往会因此失去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
所以,作为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亲子关系更为融洽,而且对于孩子身心的发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第三点,礼仪的培养。
从孩子牙牙学语时,三字经里就告知我们要做一个懂礼仪讲文明的人。
关于礼仪的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回顾身边亲人朋友们的孩子就不难发现,凡是懂文明讲礼貌的孩子,必定会有一对有涵养的父母。这一点,作为父母必须要注意,耳濡目染的好习惯,对于孩子良好修养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第四点,不可溺爱孩子。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肉,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孩子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溺爱绝对是不可行的。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关于孩子殴打父母的视频,大多数都是溺爱孩子造成的结果。这样的孩子不仅不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当他步入社会以后,只要遇到挫折,很有可能就会做出一些冲动过激的行为。
自古至今,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除了以上几点以外,一个有教养、尊老爱幼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必定也是这样的,由此可见给孩子做好榜样工作的重要性。
教师介入及策略有哪些
1、暗示指导策略
暗示指导是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一种隐性指导,包括语言暗示和行为暗示两种不同类型的指导方式。例如:美工区里教师提供了一些旧报纸及旧宣传画册,目的是想让幼儿动手通过画画、剪剪,结果无人问津。
这时,教师用旧报纸折叠以后剪成细丝,再把纽扣包在中间,一会儿一个毽子就做好了,老师拿着毽子用脚踢了起来。这时,许多小朋友都围拢过来,拿起剪刀动手做了起来,这时教师边巡视边点头,用赞许的目光给予肯定,对手工技能较好的幼儿伸出大拇指给予夸奖。
本案例中教师采取了行为暗示指导策略。行为暗示是指教师在幼儿附件盒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策略。
行为暗示是指教师在幼儿附件盒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高的材料部感兴趣时,教师可以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可见,幼儿对游戏的热情不仅在于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形象性,生动、立体、新奇的作品成果也可能对幼儿产生一种激励。
2、角色扮演策略
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欢乐小镇时,“服务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有的切菜、有的烧饭、有的在做面条,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忙着。
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对经理说:“建筑区的工人肚子饿了,想要你们送外卖?”经理环顾四周一看大家都在干活,说:“老师,你们这里的人手不够啊,你来帮我们送吧。”老师说:“好呀。”随即老师戴上欢乐小镇的帽子,拿来了小推车,给建筑工人送外卖去了。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建筑工地上需要送外卖为理由,当扮演“经理”的幼儿邀请教师来帮忙时,教师以角色扮演的身份加入欢乐小镇的游戏,促使教师与幼儿成为平等的对话者,也使教师在游戏情景中发现、了解、判断幼儿的游戏情况与心理。
3、直接干预策略
娃娃家里,妈妈正准备喂娃娃吃饭,妈妈此时说:“你在这做好,我给你做好吃的东西!”宝宝说:“好的,妈妈!”妈妈准备了火腿肠、苹果、面条、汉堡等好多菜(都是一些塑料玩具)。
妈妈开始喂宝宝吃东西,妈妈说:“你把嘴巴张开来呀!”只见宝宝珍的张大嘴巴,妈妈拿起汉堡准备送他嘴里。老师见状着急地说:“这个汉堡是不能吃的!是假的!”两个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始假装地吃起来。
当你幼儿沉溺于游戏的情景式,往往回将假象与现实混淆,以假乱真。特别是当游戏情节中出现假象的食物时,幼儿会真的把它放入口中咀嚼一下。然后再吐出。这样需要教师及时采取直接干预策略,教师直接介入游戏这一策略一般不经常使用,而用于非常情况。
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遇到矛盾,温馨调解
当幼儿游戏中出现矛盾争执时,教师要以矛盾为契机,深入了解情况及时调解,给予帮助指导,让同伴们在愉快的氛围中继续游戏。运用温馨调解的方式介入游戏与幼儿年龄特点有明显的联系。
小班和中班幼儿受自身能力限制以及有需要教师支持的心理,特别是游戏中出现的争执和告状行为较多。当幼儿在游戏中尝试了认知冲突时,教师应该及时调解。
(二)深入调研,提升经验
每次区域活动室,教师总有重点观察目标,深入调研是指教师长时间在一个固定游戏区进行观察指导。深入调研是一种非常态的介入,往往出现在教师内新增的游戏活动中。当幼儿对游戏本身还不熟悉、或者遇到了游戏困难靠自身无法解决,教师要深入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关注游戏,巡视动态
所谓的“巡”,就是到各区域去观察,巡视动态即教师边走边观察,关注每个区域游戏的开展情况。这种介入较为随机。但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用心观察,关注幼儿的游戏进展情况。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