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出国 > 正文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赴国外留学,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之前,他们都要进行外国语言的学习吗?

近代现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和文化,进行救国救民探索的。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早在19世纪六七年代,早期维新派就提出了学习西方

晚清派幼童赴美留学的历史背景?

把这份奏折载入史册吧 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这两句话,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里说的。因为"古今未有",所以这一计划的决定,采取了极其郑重的方式:1871年8月5日,先由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向同治皇帝(实际上是向垂帘听政的慈禧、慈安两位皇太后)会奏;太后批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复议;总理衙门和曾国藩、李鸿章对奏稿进行商议修订,9月5日,再将"议奏"呈太后;9月9日,获得批准办理的圣旨。 在奏折里,曾国藩和李鸿章这样评价外国的科学技术:西洋军事实力的背后,有地理、数学、天文、制造等多种知识;他们重视引入外国的先进技术,把学有所成的"游学"者请到学校,教授各门科

试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你有何启示?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是由“器物”(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到“思想文化”(五四运动),再加一步,那就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学习(十月革命到新中国成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第一个正眼看世界。魏源总结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

我国有哪些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1

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学习了哪些西方的先进技术?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被西方在一直侵略和欺负的。在上个世纪,我国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与威逼之下,签订了无数个被压迫性的条约。无数个中国人在西方的列强侵略之下屈辱的生活。而清政府面对这样的困境,也只是无能为力。但是,在那些有能力的人当中,也有一些举办了一些运动来试图拯救中国,虽然最后的结局失败了,但是这些运动给中国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个运动就是洋务运动,由康有为和梁启超首先发起的。这场运动发生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是洋务派为了拯救中国而掀起的一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运动。在这场运动当中,清政府
试图靠向西方学习,来改变中国被欺辱的局面。在这场运动当中主要学习的科学技术包括军事,民事,工业企业等等。

洋务派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试图改造中国的机器落后的局面,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企业,都开始采用西方的技术。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洋务派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量修建官商合办的企业,向国外学习创办报刊杂志,修建新式学堂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西方列强在19世纪虽然对中国不停的进行侵略,但他们的科学技术确实是十分先进的。例如他们机器的制造,船舶,车辆等工业性的产品,确实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而在军事上。洋务派大量的引进了西方的枪炮等武器。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虽然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是仍然给中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