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道德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 留学出国
- 2022-10-05 17:43:36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①应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③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⑤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扩展资料
“至善”还要求我们一方面坚定信念、立下志向,另一方面笃实去做、保持力度、善作善成,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坚韧的耐力才能做到。《论语》中也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冉求跟孔子讲:“我不是不欣赏老师您讲的道理,只是我的力量做不到。”孔子听后回答道:“力量不够的人,努力做到一半暂时停下休息,而你现在是自己给自己划下界限不再前进。”
孔子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一旦人们知道了什么是“至善之道”,就不要在主观上自我“画地为牢”,而应该努力地朝着目标去做。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像冉求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有一些人知道什么是好的事儿,知道怎么做有益于自己的道德修养、有益于集体的利益,但他们就是出于一己私利,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不去做,这样的人永远也达不到“至善”。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止于至善”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当时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对“止于至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止于至善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向道德模范学习,做到止于至善?
在生活中,应该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点滴做起,做饭止于至善。七年级下册政治止于至善的意思是。
止于至善,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停止,克制。
“止于至善”出自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释义: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扩展资料: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可能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
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克制,也许就是真的至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止于至善
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止于至善”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当时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对“止于至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止于至善下一篇
没有目标,不想活着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