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是想压制中国么?为什么二战之后还允许中国留学生去他们国家学习,这是矛盾么
- 留学出国
- 2024-05-03 12:59:53
二战中国留学生到德国日本学军事,为什么明明是对立国家还肯教
实际上在1931年918事变之后,中国在日本陆军士官学院的毕业生回国,之后也没有派出留学生去日本 实际上早在甲午战争胜利后,日本就有了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想法,按照当时他们的说法就是:这样可以扶植代理人,尤其是军事方面的代理人,为日本渗透中国打下必要的基础 至于中德军事合作,是当时塞克特帮忙的一个项目,部分人员去德国军事学院学习,学习最新的知识 比如邱清泉、桂永清、黄维、纬国等人都在德国学习过 在37年12月,德国和中国军事交流结束后,留学人员回国 但据说有个别人还留在德国,参加了德国军队,打了二战,战沙的胡博提到过在我国的半封建殖民时期,为什么美国和日本愿意让中国人去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
因为经济的基础是人,统治一群落后的土著显然得不到任何经济利益,甚至为了维持稳定,还得倒贴钱来满足土著的基本生活需求。 当然,也可以选择把土著灭绝,从本土移民来填补空缺产生经济效益,但问题在于,灭绝土著需要非常多的钱,大批量移民需要更多的钱,而且短期内难以获得收益,最关键的是,通常情况下,本土人口也没有饱和,根本没有多少可供移民的闲置人口。 所以,想要让殖民地能够尽快提供收益,就需要教化土著,让土著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如此才有足够的有效人力产生经济效益。 占领殖民地的目的是求财,或者说战争的根据目的就是为了经济,那当然要选择更经济的方式去统治殖民地,不然还要这块殖民地有什么用呢? 在殖民时代刚开启德国法西斯国家创办军事学院为什么允许中国留学生去学习
这个问题很简单,关键在于,要把教育交流,军事和政治分开。 不光光是德意志帝国,在甲午海战之前,日本的军事学院也招收中国的留学生,叫做清国留学生。直到,开展之后才暂时停止招收,在二战之前也有开放,比如国民党的许多将领就在日本军事学院留学过。 德国的军事学院与中国的关系一直不错,至少是一种合作关系。中国与德国在轴心国建立之前,在军事上的交流是平凡的。中国的汉阳造,中正步枪,头盔早期都仿造德国的委员长步枪,毛瑟步枪和德国步兵头盔,其他也有许多,甚至还有迫击炮,重炮,战车等等。 中国与德国在二战中国与日本开始战争之后终止了军事交流以及军事援助。使得开战时中国仅仅装备了完整的三个半德械师,这也是淞沪会战美国为什么要遏制中国?
感受到了中国技术进步的速度和中国市场驱动的能量,所以美国认为如果按照中国的发展计划,未来就是和美国竞争,所以要把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基础打掉。
如此,不但对美国科技、高端制造业不会构成威胁,在国家影响力上也就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了。直白说,美国就是要逼着中国自废武功,要中国停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计划。
因为中国商品物美价廉,美国又有准终极发钞权,所以这事一直以来对美国来说都非常之好。然而,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转型,中国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减少。
中高端的产品在增加,这使得中国的商品对美国商品本身有一个竞争的压力,同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就更严重了。
其实美国并不具备绝对垄断地位,甚至有些领域早已不如中国,譬如中国的显示屏行业在技术上已经实现领先,并且市场份额已经世界第一。
再譬如高铁领域,中国技术世界领先,美国根本没有。哪怕在通信领域,中国在市场份额和集成技术上也已整体领先,在芯片领域当然还受制于美国。
扩展资料:
中国经济现在的实力,足以直面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不必再像过去那样不得不“装孙子”。而且,在现在这个阶段,中国与美国的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从侧面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因为,如果美国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了,中国根本没咋地,那么“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为了自己国家的经济安全性和未来长期发展的机遇,是不是会更加积极地参加“一带一路”倡议?莫说小国,现在连法国都开始淡化中国威胁、积极主动参加“一带一路”倡议了。
为什么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会允许那么多中国留学生进入日本的军校学习呢?
这个问题问的有问题,事实上甲午之战后并没有那么多中国留赴日留学,一直到1898年,日本公使矢野文雄才第一次与清朝正式商谈,以日本政府每年可资助200名清朝留
为条件,来换取日方在福建修筑铁路的权益。
而清朝真正爆发赴日留学潮要到义和团运动以后,1900——1911晚清新政十年。
所以要想真正说清楚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说。
第一,清朝方面为什么1900年后会有将近2.5万人选择留学日本呢?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在经历了甲午之战、八国联军事件后,清朝彻底改弦更张,在各个方面向西方靠拢,甚至到了迷信西学的地步,比如张之洞就主张“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因此清朝当时一方面急需留洋人才,一方面传统科举也已经风雨飘摇;即使没有家国情怀,至少从个人前途讲,留学也比科举更有前途,而当清朝宣布留也可以授予进士、举人、秀才头衔以及重用留后,留学就更加是一个趋势。
2、留学欧美太贵了,根据清朝公费留资助情况,一个公费留欧,每年朝廷会补助1200两白银,这里面光学费补助一年就是240两银子;而一个公费留日的,朝廷每年只需要补贴17两银子学费就足够了(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的学费每年17两白银);不仅对于清朝政府,对于广大自费留而言也是如此,日本各种物价都比欧美便宜,而且日本还不需要签证,因此,留学日本对于清朝政府以及自费生来说都是一个经济选择。
3、日本比欧美学校更容易毕业,事实上真有家国情怀的人只是少数,而绝大多数人只是想通过留学获得一个好的“前程”,而相比欧美学校严谨的学风,当时日本对清朝留来说就太有好了;日本当时开办了大量针对清朝留的“速成班”,甚至发展到有些日本工业学校只要清朝留学会制造肥皂就视同该可以毕业了,并且发给“速成班”毕业证;这对于不想认真学习,只想混资历,然后会国找一个好工作的清朝自费留来说,简直太友好了;当时清朝留学欧洲的公费自费生不足2000人,而留学日本的有2.5万,但是不足2000人的留学欧洲的留里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竟然高于2.5万留学日本的留。
第二,日本方面
尽管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但是西方列强可从来没有认为日本也属于“列强”,在日俄战争爆发前夕,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说,如果三国(德、法、俄)再向上次那样(三国干涉还辽)对待日本,那么美国就要站出来公开保护日本。
从美国方面公然把日本视作被保护国可以看出,当时西方虽然认可日本属于非白人国家里比较文明的国家,但是可没有认为日本也属于列强。这就使得日本在二战以前一直对白人世界抱有一种敌意,一种危机感,因此日本有识之士迫切想要扶持其他非白人国家,避免日本孤军奋战,这就是当时特别流行的“亚细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