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正文

小学教师不认真备课、撰写教案,机械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或网络教案具体表现在哪些?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备课时按照教 案进行抄袭, 不仔细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 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度 挖掘与理解,结果一节课下来,如果问他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经常 是说不出来。 2 、在教学指导方面存在不足。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也找到了语 言训练点, 但是语言训练不落实、 不到位, 花花动作多。 教师不范读, 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 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脱离文本的议论 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在教给学 生认识生字的时候, 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 3 、 “合

求关于教师上课不备课甚至是不认真教书,不批改作业等关于教师不良行为的案例

教师的不良教学行为及表现 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以及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但现在有些教师对于公开课、评比课、示范课等教学比较重视,而对于一般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其教学行为与公开课等相比落差比较大,主要表现如下: (一)导语设计重视不够 生动、精炼有趣的导语能把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佳境,它像一支“兴奋剂”一开始就注入学生心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有些教师很不重视上课导语设计,他们的导语往往是:“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内容……”。这样的导语,怎么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呢? (二)教学活动安排无序 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备学生“如何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序安排

教师不爱写教案,直接在网上下载,对此行为应该怎么正确看待?

当我们请假,没有办法在课堂上课的时候,我们都会问老师要教案。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老师的教案其实跟网上的是大同小异的,甚至有的老师他是不爱写教案,直接在网上下载的。

一、对于一些老师来说,教案只是摆设

对于老师在网上下载教案这件事来说的话,也是老师自己的选择,而且对于一部分老师来说,教案只是摆设,实际的上课也不会按照教案的内容去走。更多的是自己会准备另外的部分,以及在课堂当中会给孩子拓展一些知识,所以在网上下载教案,其实也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加有仪式感。同时也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大家,老师有在做努力,有在准备这个课程。但事实上,教案它并不只是一个唯一的上课方式,对于些教了很多年书的老师来说,这些知识内容他其实都熟记于心,所以教案的作用并不大。

二、学生是否能够吸收

教师爱不爱写教案,其实问题并不是很大,因为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吸收到老师所讲的内容。即便是老师能够把教案做得非常漂亮,做得非常精细,但如果孩子看不明白,吸收不了这些知识的话,那做的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在这些方面来说,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明白老师在讲什么内容,所以对于老师而言,他们可能也不太爱写教案,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跟孩子解释这些知识上。

三、主要的是课堂效果

教案对于老师来说并不重要,而且只是让学生能够在上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所以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吸收以及整体的课堂效果如何。如果用教案去评判一个老师的好坏,其实这也是非常不正确的,也非常表面。有的老师他就是不太爱写教案,所以会从网上下载,但这并不代表她对孩子不上心,只有在真正体验过他课程之后,我们才能够说他的课程效果如何,它对于孩子的用心程度又是怎么样的。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有哪些

1、人际沟通策略

作为一种课堂管理策略,人际沟通旨在实现师生真诚地理解彼此行为的真实理由,消除师生之间因交流而出现的对彼此行为的误读,并达成对彼此行为的谅解与共识。课堂管理的人际沟通策略主要包括倾听和诉说、信任和责任等环节。

人际沟通的关键在于:积极地倾听,了解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真实原因;信任学生有改进自己行为的能力,并让其承担起行为改进的真实责任。

2、强化策略

作为一种课堂管理策略,强化的基本假设是:课堂行为是强化的产物。课堂行为的维持或矫正,可以通过对强化的操纵实现。主要是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相互转化。因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一旦得到鼓励或赞扬,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步巩固下来,这是正强化。

同时,通过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有意忽视课堂问题行为可以抑制或终止其他问题行为,这是负强化。通过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相互转化,实现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具体方法有很多,当学生产生良好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身体接触(如摸摸头、排排肩膀等)、提供较好条件或更多机会等方式鼓励和强化学生对于一些较严重而又难以制止的问题行为,可适当采用一些惩罚措施。

扩展资料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学生自身、教师和外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原因

需要是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学生试图满足自己的需要的结果。德雷克斯提出,不管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做出的不良行为是为了满足四个基本需要:想引起他人注意、想显示自己的力量、寻求报复和想要逃避失败。

2、教师原因

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不仅仅是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事实上,教师也要负相当一部分的责任。首先,教师的教学准备不足、教学能力欠缺恐怕是最常见的因素。

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或根本不备课,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表达能力差,缺乏活力。这样的课堂很容易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引起课堂问题行为。其次,教师教育观、学生观的偏差也会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3、外界环境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除了取决于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因素外,还与外界环境有关,具体包括了家庭、学校、大众媒体和课堂内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不和家庭的孩子以及专制型、放纵型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除此之外,课堂内部环境中的温度、色彩、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和课堂心理气氛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课堂问题行为

从考试中反应出学生在该学科学习和教师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一)教师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但长期以来,有些老师们对备课存有极大的应付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备课与上课脱节,无实效。有的老师完全局限于教参,没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仅在教参和学生间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有的教师则把备课当成是应付领导检查的工具,备课时既没深钻教材,也没经过自己细致的构思,形成考虑周全、条理清楚的授课思路。多数备课是在抄教参,简单化、模式化严重,与上课基本是“两张皮”,没有实用价值;还有的老师,平时基本不备课,专等检查前突击完成,备课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很多学校提倡集体备课,目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