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产化学产品制造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属于哪一类
- 教育综合
- 2023-06-29 17:44:24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问题: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A、物理因素
B、生产粉尘
C、高温
参考答案:A。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
(2)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
(4)电离辐射。如A、B、R、X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二、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1、应当优先采取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布置。
3、采用与职业危害相适应的防护设施。
4、使用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5、派专人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几类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按照性质可分为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和其他因素。
1.物理因素
例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上下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都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2.化学因素
一些工业废物,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还有一些粉尘、烟尘、雾气、蒸汽可能会使人过敏。
3.生物因素
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和真菌等。
4.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5.其他因素
如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国民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等也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治理产生影响。
劳动者遇到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会发生职业性损害,它取决于个体、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作用条件三个因素的联系。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化学因素的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化学因素的有:
1、汞及其化合物: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其化合物则以粉尘态红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可分布全身各器官,以肾脏含量为最高。汞蒸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肾脏损害。严重时可引起汞中毒性脑病。
2、镉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镉90%~95%存在于红细胞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进入组织细胞的镉,主要分布于肾、肝、肺。镉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组织。
慢性镉中毒主要引起以肾小管病变为主的肾脏损害。严重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和骨质软化与疏松。
3、钡及其化合物:钡及其化合物中毒是指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短时间接触大量可溶性钡化合物而引起的以肌肉麻痹、心血管损害及低钾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4、钒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其次为消化道,吸收率为0.1%~2%,可溶性钒可经皮肤吸收。被吸收钒主要经血液转运分布到人体各个组织,主要贮存于骨骼中,其次为肝、肾、肌肉。
钒可引起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变态反应性病变。职业性钒中毒多为急性钒中毒,慢性钒中毒较少见。
5、铀及其化合物:铀化合物指的是铀与其他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铀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生成U(Ⅲ)、U(Ⅳ)和U(Ⅵ)的各种铀化合物,其中最稳定的是U(Ⅵ)的化合物,其次是U(Ⅳ)的化合物。铀化合物主要包括氧化物、氢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硅化物、溴化物以及碘化物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几类多少种?
6种。职业危害因素是造成职业病的原因。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修订,将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分为6类:
1、粉尘:包括矽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等。
2、化学因素:包括铅、汞、锰、镉、磷、砷及其化合物等;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3、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噪声危害等。
4、放射性因素:包括紫外线、放射性物质、红外线等。
5、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杆菌、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等。
6、其他因素:包括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嗜热性放线菌等。
危害产生的原因:
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
1、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
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2、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
如果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