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您对“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理解
- 教育综合
- 2023-08-09 12:59:42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意思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意思是: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五六,六七,都是虚数。
——出自《论语·先进篇》
扩展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之能,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参考资料:论语·先进篇_百度百科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意思
原文翻译: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出处:《论语.先进》篇里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几个弟子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轮到曾皙时,他说我和他们三个人想法都不同。我的志向就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此句话是形容曾皙的志向:无忧无虑,充分的、诗一般的身心自由。只有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个人才能享受真、善、美的人生,才能有真正的潇洒自由。
儒家的思想境界,就是个人通过修身养性,习得才能,为国家、社会服务,使国泰民安,从而达到个人的自由。 这样的个人自由,不是老庄那样的消极无为的逍遥,也不是西方那种个人主义的自由,而是大同世界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合为一体的、和谐的自由。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选自《论语·先进篇》第二十六章。
完整的一句应该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意思是说在沐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儿,在沂水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
表达出了说话人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意思是:“就是暮春时节,穿上做好的春服,找几个少年朋友,到沂水河里洗洗澡啦,到舞雩台上吹吹风啦,再一路唱歌回家。”
语源自《论语》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解析
故事得从一个闲暇的春日说起。孔子聚徒授学,与几个高足弟子谈论社会、政治和个人生活情志。子路、冉有、公西华先后谈了自己的志趣。然后孔子就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的回答,就是这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什么意思呢?就是暮春时节,穿上做好的春服,找几个少年朋友,到沂水河里洗洗澡啦,到舞雩台上吹吹风啦,再一路唱歌回家。也就是说,他很享受大自然,生活很安乐。曾点这简单朴实的志向、富有情趣的生活向往,令人好生羡慕有木有?
谁知,这孔老夫子也不是盖的,听完立马一拍大腿,说了句:“吾与点”,意思就是“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
乍暖还寒的春天就要下河洗澡,这孔夫子和曾点莫非练过冬泳?
翻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此句出自:《论语.先进》篇里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几个弟子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轮到曾皙时,他说我和他们三个人想法都不同。我的志向就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皙,他所说的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他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显得那么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扩展资料
曾晳,又称曾点,字子晳,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嘉祥)人。他是宗圣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先进》记载,他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感叹道:“吾与点也。”
禹的第五代孙少康封他的小儿子曲烈(子爵)于鄫地,建立缯国(姒姓)(缯国故址,在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原名“缯邑”,以当地多产丝织品而得名)。历经夏、商、周(改为鄫国)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
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7传至曾点,58传至曾参。
曾点(曾蒧、曾皙),字皙,是鄫太子巫的曾孙,是宗圣曾参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妻子上官氏。
参考资料:曾皙-百度百科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