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什么和什么统一的人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说法是什么?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种表述,即:自由的有意识地活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劳动即人的本质。

这三种表述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有从这三种表述及其意义上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马克思真正揭示了人的现实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超越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人的本质观。在当今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重新研读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我们的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契机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发现“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发现“历史”的过程,因为在他看来,人是历史的人,历史是人的历史,人和历史不可分离,反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的。

(二)关注民生问题,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的理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坚持“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人民幸福,需要首先解决民生问题。

实现中国梦,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国家,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克服指导思想上重增长、轻民生的取向,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三)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而正是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并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的本质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实现,而人的劳动实践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形成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注意中关于人本性的描述是什么?

什么是人的本性?怎样认识和理解人的本性?这是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人的本性的看法,仍是管理理论、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的基础。把人看成“性本恶”的“经济人”、“性本善”的“自动人”,还是人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对管理将产生不同的作用。本章试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对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作简要评述与介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一)人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其共同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它包括经济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时至今日也无一个完整而确定的答案。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不能仅从某个伟人或哲学家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地对人的本质下定义。我们认为应从辩证法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1),“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2)。唯物辩证法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联系之中的,认识事物必须“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理解事物。”(3)事物的联系包括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只有处于内部的和外部的相互联系之中才能得到发展。所以,认识事物必须从事物的内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什么的总和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要求人们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在一定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上或者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社会属性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阐述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六条,针对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说法,也是2018版《马原》中引用的说法。但马克思并没有把人的本质简单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所提到的人的本质,并不是指的社会关系,而是指自由自觉的劳动。

其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不仅没有把人的本质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还对这种定义方式提出了质疑。

其三,马克思在阐述不同问题时还从不同角度涉及人的本质,不仅有人的社会关系总和本质的提法,而且还有人的劳动本质、需要本性、人的共同体本质等提法。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马克思从现实的实践着的人出发去看待人的本质,认为任何人都生活于一定社会之中,考察人的本质离不开社会关系,只有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研究人,才能揭示出人的真正本质,得出人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结论。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出处是哪里?

出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原文如下: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扩展资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

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

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和教育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