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标题“父亲的古董”有怎样的含义?
- 教育综合
- 2024-04-11 12:59:57
本文标题“父爱的古董” 有什么含义?
本文标题“父爱的古董” 为文章设下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标题的主要作用是概括文章的内容,同时也作为文章的线索和作者感情的出发点,非常的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好的标题还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有表面意义和真实意义、指带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多重含义,我们能够通过标题知道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同时标题也能够作为文章的线索。
想要写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考虑文章的整体内容,还要明确观点、立场和中心思想,然后才是考虑文章风格,最后根据各自的特性来写标题,有的时候,好的标题能够为我们的文章加分,要知道,文好题一半,可见文章的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有多重要。
文章中的标题可以说是文章的头彩,标题选好了,会让读者有阅读的欲望,相反,如果是标题不吸引人,读者可能会一眼瞟过,不会阅读你的文章。即使你文章内容写的非常好,但是读者看到你的标题没有阅读兴趣,就不会点击这篇文章,也就看不到文章里面的内容,所以好的标题是抓住人们阅读欲望的重要因素。
古董的意思是什么解释
古董的意思是什么解释介绍如下:【古董 gǔ dǒng】:①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的参考。 ②比喻过时的东西或顽固守旧的人。‖也作骨董。近义词:骨董 古玩 相似词:老古董 古里古怪 古色古香 老董 董事 董事长 古古怪怪 古迹。
造句如下:
1) 我的外公是个“老古董”,他总是叼着一只破旧的烟袋锅,嘴里哼着比烟袋锅还要老的小曲。
2) 他请有关专家帮自己鉴别了这件古董的真伪。
3) 我们请了老林来给这件古董估价。
4) 一副古董似的脸,小眼睛眯成一条线,好像时刻防着别人,鉴着别人。
5) 父亲的架子上陈设着许多精美的古董。
6) 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我是来工作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枪来使用。
7) 而且她对古董店有了新的认识,古董店这概念在中国还鲜为人知。
8) 爸爸惋惜地看着地上被妈妈不慎打坏的古董花瓶。
9) 这间客厅既有欧式家具又有中国古董,整体布置合谐,中西合璧,相映成辉。
10) 中国人奢华的名堂太多了。你去看看古董铺,什么小玩意儿都有更小的玩意儿配套,奢靡到极点。
11) 这个房间摆满了古董饰物和家具,和一副有点毛骨悚然的祖母画像。
12) 这些古董是他的宝贝,每一件他都视如掌上明珠,你可千万要小心保管。
13) 收藏古董要先培养鉴定能力,以免买到鱼目混珠的假货。
14) 这间客厅既有欧式家具又有中国古董,整体布置合谐,使人赏心悦目,真可谓中西合璧,相映成辉。
15) 看着地上的古董碎片,专家惋惜地摇了摇头。
16) 收藏古董要先培养监定能力,以免买到鱼目混珠的假货。
17) 他丢了几十年的古董,在锲而不舍地追寻下如今终于合浦珠还,欣慰之情,不言而喻。
【古董】的意思是什么?【古董】是什么意思?
【古董】的意思是什么?【古董】是什么意思? 【古董】的意思是:古董gǔ dǒng 1. 珍贵罕见的古物。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可早十年光景,把那家缘过活金银珠翠,古董玩器……典尽卖绝,都使得无了也。」 ●《水浒传》第六六回:「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 ●清黄钧宰《金壶遯墨·姜少汀》:「杭人姜少汀者,贩卖古董于苏州。」 ●鲁迅《伪自由书·逃的辩护》:「但我们想一想罢:不是连语言历史研究所里没有性命的古董都在搬家了么?」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着笔墨画砚,磁器古董,都极其古雅而精致。」 2. 谓希奇少见。 ●王统照《银龙集·刀柄》:「说起来真有点古董。原来是替……催饷的副官要人。」 3. 比喻过时的事物、迂腐守旧的人。 ●清孔尚任《桃花扇•先声》:「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 ●巴金《家》三:「说到英文,读了这几年……总是那些老古董。」 ●李劼人《天魔舞》第九章:「偏我们先生是个古董,硬不肯。」★「古董」在《汉语大词典》第3431页 第3卷 25★「古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64页★「古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古董」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古董gǔ dǒng 1. 珍贵罕见的古物。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可早十年光景,把那家缘过活金银珠翠,古董翫器……典尽卖绝,都使得无了也。」 ▶ 《水浒传》第六六回:「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 ▶ 清·黄钧宰《金壶遯墨•姜少汀》:「杭人姜少汀者,贩卖古董于苏州。」 ▶ 鲁迅《伪自由书•逃的辩护》:「但我们想一想罢:不是连语言历史研究所里没有性命的古董都在搬家了么?」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着笔墨画砚,磁器古董,都极其古雅而精致。」 2. 谓希奇少见。 ▶ 王统照《银龙集•刀柄》:「说起来真有点古董。原来是替……催饷的副官要人。」 3. 比喻过时的事物、迂腐守旧的人。 ▶ 清·孔尚任《桃花扇•先声》:「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 ▶ 巴金《家》三:「说到英文,读了这几年……总是那些老古董。」 ▶ 李劼人《天魔舞》第九章:「偏我们先生是个古董,硬不肯。」古董的拼音gǔ dǒng
古董是什么意思
古董
gǔ dǒng 1. 珍贵罕见的古物。●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可早十年光景,把那家缘过活金银珠翠,古董玩器……典尽卖绝,都使得无了也。」●《水浒传》第六六回:「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清黄钧宰《金壶遯墨·姜少汀》:「杭人姜少汀者,贩卖古董于苏州。」●鲁迅《伪自由书·逃的辩护》:「但我们想一想罢:不是连语言历史研究所里没有性命的古董都在搬家了么?」●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着笔墨画砚,磁器古董,都极其古雅而精致。」 2. 谓希奇少见。●王统照《银龙集·刀柄》:「说起来真有点古董。原来是替……催饷的副官要人。」 3. 比喻过时的事物、迂腐守旧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先声》:「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巴金《家》三:「说到英文,读了这几年……总是那些老古董。」●李劼人《天魔舞》第九章:「偏我们先生是个古董,硬不肯。」
★「古董」在《汉语大词典》第3431页 第3卷 25 ★「古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64页 ★「古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古董」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古董
gǔ dǒng 1. 珍贵罕见的古物。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可早十年光景,把那家缘过活金银珠翠,古董翫器……典尽卖绝,都使得无了也。」 ▶ 《水浒传》第六六回:「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 ▶ 清·黄钧宰《金壶遯墨•姜少汀》:「杭人姜少汀者,贩卖古董于苏州。」 ▶ 鲁迅《伪自由书•逃的辩护》:「但我们想一想罢:不是连语言历史研究所里没有性命的古董都在搬家了么?」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着笔墨画砚,磁器古董,都极其古雅而精致。」 2. 谓希奇少见。 ▶ 王统照《银龙集•刀柄》:「说起来真有点古董。原来是替……催饷的副官要人。」 3. 比喻过时的事物、迂腐守旧的人。 ▶ 清·孔尚任《桃花扇•先声》:「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 ▶ 巴金《家》三:「说到英文,读了这几年……总是那些老古董。」 ▶ 李劼人《天魔舞》第九章:「偏我们先生是个古董,硬不肯。」
古董的近义词古玩骨董
用古董造句
1.”各处古董文玩,皆已陈设齐备”2.”近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故教女人来讨情分”3.”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描赔.”4.〖示例〗那些移山造海的人们,几万、几万在劳动着,最多的时候曾达十几万人。秦牧《花城 古董》5.〖示例〗那些移山造海的人们,几万、几万在劳动着,最多的时候曾达十几万人。秦牧《花城·古董》6.… 我爸爸收买古铜器,转卖给爱好古董的人。… …7.古董,美术品8.家具古老而舒适——有皮靠背椅,报纸架,无价的古董桌子。9.家具商使威廉斯先生上当买了那张扶手椅。它根本不是什么古董,而只是件仿古复制品罢了。10.她爸是个老古董, 现在还反对她自由恋爱。11.她是经营古董、 旧车等的商人.12.连专家都以为它是真古董了。13.那架缝纫机真是一件老古董了。14.你的麻烦是脑袋瓜里尽是些陈年古董。15.欧内其特叔叔是个老古董,他仍然认为女人不应该吸烟。16.钱钟书《围城》:“你近三十岁的人了,自己该有分寸,照理用不到我们背时的老古董来多嘴。”17.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18.区别真的古董与赝品19.日本人何其不惮烦,孳孳汲汲地造了这许多从汉到唐的假古董。★鲁迅《坟·说胡须》20.柔嘉冷笑道:“你跟你父亲的头脑都是几千年前的古董,亏你还是个留学生。”21.如果要选择更安静一点的方式, 则有古董蒸汽轮船恩斯罗号。22.收集古董突然盛行起来.23.说到英文,读了这几年还是在读一本《谦伯氏英文读本》。 总是那些老古董24.他的思想是纯粹的老古董!25.他能区别真正的古董与复制品。26.外面的那个家伙是个老古董——嘴上蓄著古式骑兵胡子,戴着独眼镜,身着灰色前下摆向后斜切的燕尾服。27.外面的是一群老古董,讲不通道理的。28.为著迎接西历两千年,台员耶故宫博物院按算九月二一开始欲展出两千年前耶物件﹐是汉朝时代耶古董。29.我灰了心了,不再收买古董了,内地也收买不到什么——那两幅是内人画的。”30.现代的器具;千秋万代之后;也会成为古董的。31.一旦你变得经验老到,能找出真正的古董,你就是一个古董迷了。32.这把茶壶貌似古董,却是一件新近制作的赝品。33.最后和这古董商签订了关于这个灯的买卖合约。>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什么意思
苏秦与孟子的时代为了研究《孟子》这本书,我们在前面先简单扼要地提出了战国时期,和孟子同时的学术思想界的一般人物,作为比较,作为陪衬,使我们在研究孔孟学术思想时,藉以启发自己的慧思,同时也可以由此认识孟子之所以被尊为亚圣的道理。
但是,只从当时的那些知识分子去了解孟子还不够。我们现在再来看看与孟子同一时代中,国际政治上的风云人物,也是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风云人物——苏秦。他真是摆足了历史上的威风,但他也在年轻时期,受尽折磨,足资青年效法、惕厉。
在中国的历史上,后世一般研究史学的儒生们,尽管不重视苏秦,看不起苏秦,但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史上,这些大人先生们,暗地里都还是摹拟苏秦的那一套。甚至还深深地重用他的名言。尤其是当时代在变乱之中,要想拨乱反正,苏秦的那一套,是不容忽视的,并不简单。
时下有些国人,往往很幽默地把现在美国的基辛格,比作苏秦。讲实在的,基辛格还不够资格与苏秦相提并论,比之苏秦那两个小兄弟苏代、苏厉,还差得多。
苏秦生在孟子同一时代的东周,是洛阳人。东周的洛阳,是当时中央周天子的另一首都所在地,尽管那个时代天下诸侯互争雄长,争取霸业,眼里已经没有中央的周室,所谓“天下已不宗周者久矣”。但是东西两周的首都所在,到底还是有它悠久的历史文化。苏秦便出生在那个古老文化所在地的名都。研究一个人的生平,这点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他在少年的时候,和张仪、孙膑、庞涓几个人,都是从鬼谷子求学。鬼谷子的确是当时以及后世的一个神秘人物,也是属于道家之流的隐士,我们暂时不去讲他。苏秦离开了鬼谷子以后,便想有所作为。他研究一下当代的局势,只有秦国足以举足轻重,能够影响当时的整个天下。所以他的目标,就指向了高据西陲的秦国。那个时候的秦国,是秦惠王的时代,也正是由商鞅变法以后,讲究法治、讲究富国强兵的一个时期。而后,再经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的励精图治,才奠定了始皇一统天下的基业。
苏秦抱着满怀希望到秦国去,大概先变卖产业,又借了些债,置办得很豪华,带了很讲究的行装到秦国。见到秦惠王,提出了他对天下事的整套构想和计划。
在当时的观念里,这种情形就叫做“游说”。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考试取士的用人办法,一般学者知识分子,都靠游说诸侯权贵而取得功名富贵和权力。即如孟子见梁惠王、齐宣王等提供王道德政的意见,在那个时代的风气,也都属于游说的作法。不过,后世有些人把游说这个观念,打入了纵横之学、策士之流的范围,很看不起,所以就特别把亚圣孟子的事迹,列于游说之外了。
秦皇霸业的蓝图
我们如果仔细研究,好好读一下《战国策》和《史记》,其中有关苏秦当时游说的言论和思想,实在不能轻视,也不可忽视。他第一次见到秦惠王所提出的说辞,也是标榜王道的作法。不过,他是针对当时的现状,特别强调他自己的军国思想与战争理论。他说: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
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
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
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
意,臣请奏其效!
苏秦初见秦惠王所提出吞并诸侯,“称帝而治”的蓝图,也便是后世秦始皇所走的路线。结果,非常有趣,他的计划根本就被秦惠王所否决了。难道说,当时秦惠王的野心,还不及他的青孙秦始皇吗?这也是我们现在研究孟子同样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先来看看秦惠王当时对苏秦的否决辞是怎么说的。
秦惠王说:“据我所知,一个羽毛还没有长丰满的鸟儿,是不可能高飞的。一个人文教化还没有培养成功的国家,是不可以随便征伐别人的。同样的道理,德政方面,还没有扎下深厚的根基,是不可以随便动员国民的。领导人的政治教化与感召力量,还不足以使全民由衷地顺服,是不可以再三加重责任,劳烦自己的高级干部去担负更艰巨的任务的。你苏先生今天很有心地不远千里而来到我的国家,肯这样当面教导我,非常感谢。不过,希望等到将来会有那么一天,再向你专诚请教。”完了,下一句,在前清来讲,就是端茶送客了。在现代,就是秦惠王举起手来看一下手表,再伸出右手来准备握手送客了。
这一段在古文怎么记载呢?文字写得美极了,可是现代人读起来,不大容易了解当时的现场实况。所以大家便马马虎虎地看过去,认为这些老古董没啥意思。《战国策》上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须大臣。今先生伊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可是在当时,年轻的苏秦还要装呆,不肯马上告退,仍然继续讲下去。想把他的学问知识连肚肠脑髓都翻出来似的。你看,这多么不懂事,不识时务!他在这个时候,把中国上古以来的历史哲学、战争论、战略思想,一古脑儿都搬出来支持他当时所构想的统一天下的计划蓝图。其中,他说道: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屈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他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世界,必须国富兵强,具有战略上的必胜能力,然后才有道义可讲。在国际外交上,你的兵力强盛,那么你内在的道义观点,才能发挥作用。他的这一段话,甚至于整篇的建议书,都是很有道理的。
我认为,凡是现代的国民,应该把《战国策》等书好好研究,拿它和孔孟之学互相研究。以孔孟之学的王道德政作为治事与立身、立国的中心。以《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为权变、应变、适变、拨乱反正的运用之学,实在很有必要。千万不要认为这些书是老古董,根本不去摸它。要知道,你根本还没有好好地深入去摸它,哪里知道这些古董之为古?它又是如何的古法呢?人云亦云,胡乱抛弃固有文化中这些宝藏,实在是很盲目,而且非常可惜。
关于《战国策》和《孙子兵法》的综合研究,我已经在“历史的经验”的讲课上,介绍过一部分,所以现在在这里只好从略,简单地提些要点而已。
苏秦说的哪怕再有理,无奈却不合时宜,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秦惠王当时面对这样一个外国来的年轻人,该有多讨厌!
这还没有完,这一回对秦惠王的当面说不成功,他还住在秦国的旅馆里,一次又一次地写计划,写报告,送给秦惠王,希望他采纳。结果,上了十次的计划报告,秦惠王没有半点下文答复他。换句话说,秦惠王根本没有理他。不过,还算好,并没有认为他是国际政治上的疯子,没有把他驱逐出境。可是,也没有给他一个小职务干干,或者送他一些走路钱。
这一下,苏秦真完了,“一钱逼死英雄汉”,所谓“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带出来的黄金快用完了,身上穿的那件充阔佬用的皮袍大衣也破了,大概多少还有一点点零钱,可是绝对没有交际费用,再也没有长期住下去的能力了,因此只好乖乖地收拾行李回家。
苏秦的还乡
原文对苏秦回家的一段情景,虽然只用了简单扼要的三十六个字,却描写得活龙活现,痛苦不堪。我在这里特别提出这一段来讲,就是希望我们这一代青年,多注意一个人的奋斗成功与失败经验的教训。不灰心、不气馁、不怨天、不尤人,立志奋发图强,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像苏秦当时那种遭遇,据我所知,我们在国外求学读书,或者从事其他方面的青年,有些也同样有这种痛苦的遭遇。结果,缺乏苏秦那样的勇气,被现实打击下去,大有可为的前途就白白牺牲了,真划不来。我们且看苏秦这一段历史经验故事:
赢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
不下纟任,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我们读中国古文这三十六个字,当然先要认得字,知道了每个字的字义——说文、训佑,再来会意,便可知道作者当时描写得刻画入微。看故事是有趣得很,但读了以后,也为苏秦的遭遇觉得很惋惜。
他在秦国没有办法了,只好打回家的主意,人既失意,钱又花光了,怎么办?他不负气自杀,只能忍辱,用千万个忍字,来坚强起自己。于是他只有“赢腾履蹻”了。什么是“赢縢”呢?赢縢”也就是“行縢”的意思。赢是满。縢是那个时候准备走远路的裹脚,等于后世的绑腿。蹻是草鞋。他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家,只好用裹腿布把自己两只小腿满满地裹起来,以免长途走路,小腿的血管充血而受伤,然后又说他的鞋子也破了,新的买不起,只好穿上一双草鞋。短短四个字,便轻轻易易地形容了他当时的倒霉落魄相。
没有钱了,没有办法像开始到秦国来时有黄金百斤,雇人搬行李,那种神气的样子了。只有随随便便把破衣服、破行李捆成一堆,随身携带着好走路。好了,他这样狼狈地收拾起行李。“负书担橐”,又把那些带去的书都背在背上,书当然丢不得的,那个时候买书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印刷术也还没有发明,书是用一片一片竹简刻上去的,那是知识分子的资本,所以绝不能丢,只好背在背上。我的天哪!你看那些破书,不知道有多重啊!背了书还没完,又要把收拾好的行李,归成一堆,做成担子来挑,就像从前种田的朋友挑大粪那样辛苦。他就这样一副寒酸相,从秦国首都——陕西的咸阳,回到他的故乡——河南的洛阳来了。
这一路回来,真够辛苦,你要知道,他当年还在青年阶段,因为失意、穷困,已经弄得没有一点英俊的样子了。“面目黧黑”,看起来又黑又瘦,干瘪的穷酸相。但是这还是他的外形。最难堪的,还是他当时内心的痛苦,那实在是无脸见江东父老。可是这个时候,天涯茫茫,又到哪里去呢?叶落归根,不管好不好,有个家,有个窝,总是好的。因此只好硬着头皮回家。当然,进了自己的家,一定很难过,惭愧得不得了。不要说是苏秦,大家把自己换作他的处境,就可想而知那种“状有愧色”四个字的千万痛苦了。
千古人情的嘴脸
这样还不算什么,等他到了家以后,更难堪的是他太太正在织布,看到他回来的那副落魄相,当着家人的面,也没有勇气来迎接他,再谈不到慰问了,只是仍然不停地做她手里的工作,摆出一副冷漠的态度。他的嫂嫂们,当然不会问他吃过饭没有,根本是见如不见,相应不理的样子,哪里还肯为他到厨房去做饭呢?那个时候,是宗法社会的大家庭制,他的老婆要看嫂嫂们的风向,嫂嫂们又要看着一家之主的公公和婆婆怎么办。结果呢?他的父母看了他那副样子,一句话也不和他讲。你想,他在这种情形之下,这个面子怎么办呢?
苏秦到底是了不起的青年。年轻的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在原文上是怎样记载呢?他遭遇到这种情形,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是自己重重地叹一口气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你看,这是一种什么胸襟!什么器度!他对于目前周围的情形,一点都不迁怒怨恨到别人身上去,只是深自反省自责,认为他的太太、嫂嫂、父母等人对待他这种情形,都是他自己的不是、无能,并没有埋怨他们的冷淡,更不会借酒浇愁,要打人、要接人!
还有一点要注意,苏秦的老婆,尽管当时对他的态度上很冷淡,可是并没有像周代的姜太公、汉代的朱买臣两个人的太太那样,因为嫌他穷,嫌他没有出息,就要求离婚而去了。姜太公、朱买臣后来得志了,同样情形,他两个人的太太都要求回来,结果都遭拒绝了。所谓“覆水难收”,就是在朱买臣这节故事里引用的话。至于苏秦的太太,有没有在背地里鼓励他,帮助他,像历史上许多贤妻良母那样作法,因为无明文记载,就无法查证了。这是顺便对年轻女同学们提出注意的事,请勿见怪。
其实,苏秦的这种遭遇,并不特别,古今中外的人情,大体上都同一例。我所谓大体,当然不是说社会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家庭都是如此的。假如我们把历史上许多成功成名人物,在他艰难曲折的阶段,都搜罗来做一番研究,你便可以看出社会的人际状况,大概都是如此,反而觉得见怪不怪了。如果自己认识不够,非常介意这种反面的情况,便会产生愤世嫉俗等等变态心理。甚至无论你日后有成就没有成就,对人对社会,很可能形成一种仇恨的偏差心理。
我们随便提一点大家所熟知的历史经验,在所谓读书人的文化界中,让我们看看唐代元稹的三首悼亡诗,充分透露出少年落魄时代的痛苦。“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是元稹的名句,也是古今中外多少人共有的哀呜。
此外,如韩信没有得志以前,不但要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而且饥饿时,想吃一口饭都不容易,没有人理他,结果只有一个不知姓名的洗衣服老太太,可怜他的遭遇,把自己带出来的饭包施舍给他,让他吃了一餐饱饭。
后来,韩信功成名遂,当了三齐王回到故乡时,不但没有报复那个叫他爬在裤裆下的无赖少年,反而鼓励他、感谢他。同时,他又寻访那个施舍一个饭包的洗衣妇人,但始终没有找到。于是他只好把千两黄金,投在当年洗衣妇在那个河边洗衣服的河里去,表达他无限的谢意。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韩信以千金投河,感谢漂母一饭之恩的故事。
因为韩信具有含垢忍辱,受恩必报,受辱不怨的这种气度,也就是他一生事业成功的主要条件。尽管后来他也被刘邦夫妇所谋杀了,但撇开权势功业不谈,如果专讲作人的气度,作人的味道,韩信比汉高祖刘邦可爱得多了。即使如项羽,在作人方面,有时候也比刘邦可爱。当然,这只是讲作人,不谈处事,要讲处事,那又须另当别论了。
讲到韩信的故事,相反地,正好拿汉高祖刘邦的遭遇作一对比。当刘邦在青年的时代,一天到晚到处游荡、闹事,不务正业,一事无成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有一次责备他几句,说他这样没有出息,实在比他二哥刘喜差多了。老二规规矩矩为家里添置了产业,所以家里人都很喜欢他二哥。至于他大哥,很早就死了。有一次,刘邦带了几个平日和他一起混混的朋友,回家吃饭。他的大嫂骗他说没有饭菜了,朋友只好离去。刘邦自己到厨房一看,原来饭菜还有的是,于是怀恨在心。
后来他当了汉高皇帝,封他二哥为代王,封他弟弟为齐王,就一直没有封他大哥一家人任何职位。他父亲向他讲了,于是便封了一个“羹颔侯”给大哥的儿子、这是对他大嫂当年不请他朋友吃饭的回报。当未央宫落成时,他大宴诸侯群臣,席中向他父亲敬酒时说:“始大人常以巨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刘仲就是刘邦的哥哥。刘邦问父亲:你现在看我比起二哥来,哪个有出息?哪个弄的产业多呢?搞得他父亲啼笑皆非,无法答话。你看他多小气!哪里真够“豁达大度”四个字的份量呢?
不过,话说回来,刘邦比起历史上其他许多的帝王,他又的确好得多,有些地方还不太失“豁达大度”的作风,所以历史上对于汉高祖这四个字的评语,也可说是由于比较性格而来的评论而已。
我们讲苏秦失败的情形,又顺便扯出了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说明古今中外的人情常态。我们现在讨论孟子,顺便联想到孟子的母亲对于孟子教育上的伟大之处,孟子所以表现出和苏秦迥然不同的圣贤人格,和这位孟太夫人的教诲,有着密切的关系。
--- 南怀瑾 《孟子旁通》
怎样理解短文《生命的火花》的含义
他,先天失明,只能在脑海中勾勒父亲的笑脸,但它能听见父亲充满信心的笑容。因为父亲总说家里的那一幅古董字画一定能帮他们摆脱贫困,甚至那他换拉钱,还可以治好自己的眼病。父亲把古董画收藏的很小心,裹在家里唯一的丝绸里,只有新年才让他模一模。虽然他不知道上面画拉写什么,写了写什么,但这幅字画是他的希望。可他是不明白,既然字画这么有价值,父亲为何不拿他去麦?难道他舍不得为自己治病?但转念而有想,父亲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父亲爱他,他却信。直到一天,父亲出拉车祸,在也没回来。几乎是悲痛绝望后,他想起拉(祖传)的古董,他急急的找出,找出他的全部希望,积攒拉多年的希望。他把画铺在月光找的到的窗台上,用星星代替眼睛仔细端详。早些卖掉它治好自己的眼睛就可以看见父亲的样子,父亲真是糊涂,他想。风停拉,古玩店到拉。他拿出他古董,店主却笑它是疯子。莫非这是赝品?他心中有些责备父亲把赝品当古董,害他被嘲笑。这是老板说:“不赝品也算不上,这是歪歪曲曲的字!”一阵冷风把他的希望全走拉这时店主漫不经心的告诉他,上面两个字是――希望。他猛然一振,父亲留给他的不是赝品而是“希望“!粗糙的赝品,却充满了父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无价的,他却信。比如父亲对他的爱.比如对生活要存有希望。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