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多少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与农业有关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是何时开始的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4年又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哪一年开始

法律分析: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农业的多种功能日益凸现,农业的基础作用日益彰显。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继续加强生态建设。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18年聚焦三农,究竟有何深意?

意味着中央将重点发展农业。农业问题:生态保护和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藏粮于地、现代种业、藏粮于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故军、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科技研发;农民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脱贫攻坚、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教育、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稳定农民工就业;农村问题: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移风易俗、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电商、城乡融合发展、平安乡村、农村金融创新、乡村特色产业。

一号文件是什么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0年又连续十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共下发几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一共有十个一号文件,即 突破僵化体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中央一号文件为何连续14年关注三农?

中央一号文件指的是中共中央每一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一号文件当中聚焦的主题,往往都是中国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全年工作当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因此,历年的一号文件都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而进入新世纪以来,自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农村、农业和农民,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

第一是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提升了“三农”工作的位势;另一方面,发一号文件关于“三农”工作,有的人讲啊,也是把一号文件的含金量、成色,用足了,我觉得这个很有道理,为什么中央长期地、一如以往地坚持发一号文件,我想考虑可能有这么几点:

第一点,经过2004年以来这十几年,我们粮食增产“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十二连快”,粮食大概增产了八千多亿斤,农民收入的话,更是从2千多块钱增加到了1.2万元,这个幅度非常之高。

但是不管怎么讲,总体上我们认为“三农”工作,目前来看,不能认为农业发展是过关了,农村建设是过头了,农民的日子是过好了,我们认为都不能这么评价,所以总体上看,现在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依然是全面小康的短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不懈地加强“三农”工作。

第二个考虑,就是尽管现在我们农产品供求关系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应该说这是一种——我认为是一种低水平、高成本、高投入,也应该说是高代价的这种过剩。在另一面,其实还有很多农产品,优质的、绿色的,大家希望吃到的、消费到的还明显不够。

比如前些时候一直有报道,在境外买洋奶粉,或者买别的国外的奶粉,大家都是注意到这个事实的,这至少就说明,我们很多优质的、绿色的农产品现在还是明显不够。所以我想说的意思是,在这种“多”的背后,其实更多地反映出现在“三农”的发展,面临很多突出的矛盾和困难。

第三个考虑,就是从各地,现在的实践的情况来看,2017年因为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这件事尽管中央已经提出两年,农业已经也实践一年多,但是呢,基层、各地普遍反映,到底内涵、要义是什么,到底工作中该怎么来实际地、有效地推动,感觉心里边还是没底。所以在这个时候,从前面讲的问题导向也好、目标导向,从现实大家感受的实际需要也好,都需要继续发出这么一个一号文件。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