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秸秆还田在0-20 cm、20-40 cm和土壤表层有什么差异?

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有何影响?

土壤对农作物的种植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有什么影响呢?大家请看我接下来详细地讲解。

一,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对种植农作物的重要性

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在经济作物生产中,由于长期连作或单作,化肥和农药的部分使用使盐渍化农田土壤微生物单相化,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系统对自身毒性物质和外部刺激的缓冲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生长下降、产量减少等生长障碍。因此,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和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酶活性在作物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秸秆家族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纤维分解菌群分泌的各种酶在秸秆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吸收利用。秸秆与分解的中间产物成为土壤生物肥力的养分池。纤维素酶的活性反映了羧甲基纤维素(CMC)在单位时间内转化为葡萄糖等小还原糖的能力。

三,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结构可以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本试验测定的细菌、真菌、防御细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的数量,以及回田施用微生物剂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秸秆不还田处理的纤维素分解菌和微生物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处理。经过15天的土壤耕作,每克土壤微生物总数没有草治疗4.0 x10,而橙色回国后秸秆和应用微生物菌剂,土壤中微生物的总量大幅上升到1.2×10°和1.4×10°每克土

四,不同秸秆还田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对各处理土壤入渗特性的研究表明:长秸秆加入土壤后阻碍土壤入渗。土壤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秸秆结垢后再加入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的稳定入渗,入渗率和累积入渗率与对照处理接近;粉碎和氨化后添加到土壤中的秸秆称量器的入渗参数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可显著提高土壤入渗性能;无机土壤改良剂(氢氧化铁)对土壤的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率有显著影响。而与秸秆混合添加到土壤中,秸秆垢和氢氧化铁都能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有所削弱。

都在提倡秸秆还田,那秸秆还田对土壤有好处吗?

目前是秋收季节。然而,当农民高兴的时候,面对禁止焚烧秸秆,许多农民朋友在秸秆处理上遇到了困难。以前大多是通过焚烧解决,可以解决秸秆无法处理的问题,相当于耕地施钾肥。然而,近年来,由于环保管理日益严格,许多地区禁止焚烧秸秆。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秸秆呢?根据各级农业部门的指导,农作物秸秆可以分为五种形式进行处理,称为秸秆的“五个转化”:施肥、饲料、原料、燃料、基料。个人觉得农民最实际的就是施肥。我来说说对秸秆施肥的一些看法:

一、与其他形式相比,秸秆施肥是广泛可行的。从实用角度来说,原料、燃料、基料四种投料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饲养的要求是当地水产养殖需要发展,对于水产养殖不发达的地区实际意义不大;原材料和燃料需要当地“板材加工厂”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企业收集加工。如果当地没有相关企业,这种解决秸秆问题的方式只能停留在口头上;碱化需要当地生产黑木耳和蘑菇产业。如果当地没有食用菌产业,碱化就没用了;秸秆施肥不一样。秸秆施肥广泛可行。

二、秸秆施肥的几种方式。从目前的秸秆施肥形式来看,主要有四种秸秆还田技术:

1.秸秆种植直接还田,目前已经广泛使用。主要包括秸秆粉碎掩埋、秸秆粉碎粉碎还田、秸秆覆盖还田三种形式。一、秸秆粉碎掩埋技术是将粉碎后的秸秆通过秸秆粉碎、破茬、旋耕、耙地等作业与浅层土壤混合。二、秸秆还田技术是将植物粉碎,然后将秸秆挖入深层土层,一般达到15-20 cm土层。三是秸秆覆盖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留茬免耕、粉碎和覆盖。从生产实践来看,前两种技术是常用的,尤其是第二种。

2.秸秆分解还田,更适合降水丰富、高温高湿的南方地区。主要是农作物收割后,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平铺在田面上,然后按标准撒上腐熟菌剂,促进秸秆的快速分解降解,从而播种下一茬作物。这项技术适用于两种田间处理,一种是水稻免耕抛秧的情况,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油菜、小麦等作物免耕播种时,可以采用这种分解处理秸秆还田技术。

3.秸秆微生物分解技术。目前这种秸秆还田技术由于需要微生物而难以大面积实施,一般用于温室蔬菜栽培。主要方法是把地里的土地开沟,然后把农作物秸秆埋在土里。原理是在秸秆中加入菌剂。在有氧条件下,秸秆分解产生有机物、矿物质、二氧化碳和热量,其中二氧化碳可以参与植物有机物的形成,热量可以适当提高温室内的温度。

4.秸秆沤制很好理解,就是将收割的农作物秸秆收集起来,与人畜粪便混合,堆置分解,然后作为农家肥施入田间,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需的速效养分,如氮、磷、钾和一些微量元素。这项技术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地,必须调整碳氮比、PH值、温度和湿度。秸秆堆肥是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理想肥料。

三,秸秆施肥综合效果分析。

根据多年的生产情况,秸秆还田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环保效益。一方面,由于减少了秸秆燃烧,减少了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它可以替代一些肥料,还可以减少化肥企业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二,社会效益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秸秆作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等。还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肥料残留。同时,秸秆还田也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第三,经济效益。相关数据显示,一吨稻麦秸秆还田,大致相当于土壤施尿素25.6公斤、过磷酸钙24.4公斤、硫酸钾89.2公斤。可以说经济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虽然秸秆还田有很多优点,但是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发现秸秆还田技术还是有一些缺点,比如:有的还田机对玉米秸秆的粉碎效果不好,切段长,揉搓不充分,即使翻到了地上,经过一个冬季的冻结期后也很难降解分解,会导致土壤渗漏,水分流失,病虫害严重,再比如, 秸秆堆肥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大量的人畜粪便,技术要求高,不适合一户一户的操作。 可以由村集体经营。

综合分析,土地作为农民长期的生产资料,30年不变,特别是目前,随着化肥在土地上的长期施用,有机质减少,土壤变硬。虽然秸秆还田没有得到大多数农民的认可,但我们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操作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将秸秆还田。不仅可以解决秸秆无法处理的问题,还可以用作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可以说是一物多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什么是土壤亚表层

一般认为:土壤表层(0 cm~20 cm);亚表层(20 cm~40 cm); 但这个亚表层好像没有特定的学术划分,起止深度比较模糊; 具体可见参考文献--1:紫色土表层和亚表层微生物数量比较:2:亚表层土壤修饰改性对镉离子的吸附影响;3:土壤亚表层滴灌系统提高棉花产量;

把田地在原耕深度上再耕深20公分,对庄稼有何利弊?

这个问题村民小江来回答。

农村人以农耕为生活,持续了几十年。到现如今农业产业结构转型,但依然隔断不了农村人的土地情节。在这持续几十年的农耕生活中,对土地的耕耙从未间断过。过去式原始的人工耕作;牲畜翻耕;小型机械作业;等等,都只是对种(栽)作地面表层的浅耕浅作,其利用翻耕改善土壤增加其自修自洁能力等尚有较大的距离。若把土地再耕是20公分对庄稼有好处吗,有哪些好处呢,“村民小江”诠释以下。

一:未深耕或深耕不够的土壤负面影响。

朋友们都知道,中国工农业社会的高速发展造福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但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瑕疵。如:工业污染(烟尘、废水、有害固化物等的排放排倒等);农业污染(农药、化肥、药剂等滥用和过量使用,及滞留残留等);其它类的土壤地块侵损(建筑生活垃圾乱倒、非原性土壤复垦等);等等上述种种,都是对原生态土壤的破坏。从而使其板结、僵硬、缺乏吸肥保肥能力、透性差、有机质减少、活性降低等等,从而使庄稼生长受限受阻,吸肥转化能力变弱等。至庄稼生长势弱;管理成本增加;且具有不可逆性等,从而使庄稼减收减产。

二:地块深耕的益处。

把常年种植的地块土壤进行定期改良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其进行深耕,深耕的益处有很多,其主要有下列几例。

1.疏松活化土壤。在原耕作的基础上再行深耕,其深度达到原深度的1.5~3倍左右(一般在15~40Cm)。这样能深层次的翻土,使土壤蓬松;增强透性;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活性等。

2.对有害菌进行剔除,增强土壤的吸肥保肥能力。连年的种植、移栽、或重茬等均会滋生有害菌群,使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加,抗性减弱等。而深层次的翻耕,增加深度土壤的透性及光照,对有害菌群有一定的抑灭作用。从而减少减小地块作物由此引起的减收减产。

3.疏虚化土壤有利于土壤保肥、蓄肥、储湿、养根、促茎等作用。深耕深翻土壤,从而使其疏虚化,增强土壤的活性;达到保证土壤适宜植物生长的湿度,储保肥力;促进农作物的根须及茎杆的生长,以至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自生长的能力,至而提高产质量。

4.促进未腐熟的植物秸秆更好的腐熟肥化。尤其近些年来提倡农作物秸秆还田作业,在有些地区机械作业动力不够,耕作深度达不到要求,从而使秸秆并未完全埋土化,从而造成腐而不烂、腐而不熟、半腐不腐等现象。而深耕深耕是更好的后续补救措施。

三:耕耙有度,并非越深越好。

土壤表层是我们常说的有利于庄稼生长的“熟土”。而熟土层一般地区也就在二十几公分至三四十公分,最多一般不超过四十五至五十公分的。再往下就是不利于植物生长的黑土层,其土质结构密度要大于土表层许多,且重金属矿质更多等。所以种地时深耕有度,并非越深越好。

总结。一般农作地区是人畜耕作的,或小型低功率机械作业的,建议可以适当再深耕。而深耕也并非每茬进行,从耕作意义本身来讲,对多年未深耕的地块,或连年连茬地块一年一次较好,而一般种植地块二年一次也就可以了。还得建议的是:深耕一并非越深越好,耕后留有时间晒田吹风则是更好的了。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有哪些影响?

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以下几点:第一,保持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据研究,在一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要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植物残体进入土壤的数量和微生物的分解量。如连续4年麦秸秆覆田试验表明,砂壤质潮土的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0.88%上升到1.06%,而对照(未铺施秸秆)则为0.82%;中壤质潮土由原来的0.97%上升到1.17%,两种土壤平均每年增加有机质0.02%~0.06%。

第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主要是秸秆还田可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显著增加,保水通气性能明显改善。第三,固定和保存土壤氮素。微生物自身细胞的碳氮比约为25∶1,即每利用100份碳,就需消耗1~6份氮。作物秸秆大都具有很宽的C/N,如麦秸C/N为80~100,稻草为60,玉米秸为51等。所以土壤微生物在分解C/N宽的秸秆时,需要补充外来氮素。其途径可取自土壤氮或肥料氮。微生物将土壤氮转变成微生物体的有机氮的过程称为氮的生物固定。一般当秸秆C/N>30时,就会出现土壤氮的生物固定,待约20d后,由微生物固定的土壤氮又逐渐从微生物中分解矿化释放出来。因此,生物固氮是保存土壤氮避免其损失(淋溶或挥发)的有效方法。前期出现的暂时性“氮饥饿”,可用配合施用一定的氮化肥来解决,从而避免植物缺氮落黄。

第四,活化土壤养分,补充土壤磷、钾营养。秸秆直接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刺激了土壤各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加速其生物循环,活化了土壤潜在肥力,尤其是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更新,活化土壤养分有明显的激发和促进作用。据报道,稻草还田的土壤有效磷比对照增加55%,供磷强度增加54%,同时对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减缓土壤钾的消耗亦有重要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