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课文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 教育综合
- 2024-05-16 17:44:28
纪念白求恩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纪念白求恩》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主要是阐述学习白求恩的深刻意义。作者将对白求恩的热烈歌颂和对大家的恳切勉励结合在一起, 使纪念、学习白求恩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扩展资料: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意义深远的纪念文章, 无论思想内容, 还是语言艺术, 都是典范。这篇文章, 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极大的作用。
文章从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入手, 使读者对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为全篇论述他的革命精神提出事实根据。因为白求恩当时是在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工作,很多人还不知道他, 加之又是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在论点提出之前, 非将生平事迹交代清楚不可。
文章的重点既在阐述他的革命精神, 叙述生平事迹的文字就愈省愈好,这样才能使文章的主旨突出。因此, 作者用两个复句、七十多个字, 将白求恩生平事迹的最主要部分介绍得清清楚楚, 而且在“ 五十多岁了” 、“ 不远万里” 、“ 不幸以身殉职” 等词语中, 饱含了赞扬和悼念的深厚感情。
生平事迹介绍完了, 作者立即以一个设问句过渡到全文的论题上来。为了启发读者进行思考、推论, 设问句先说白求恩来中国的动机和目的, 然后才问“ 这是什么精神” , 最后予以确切的回答: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这一回答的前两个分句, 是递进句式, 而不是并列句式。因为从广义解释和文章分析, 共产主义精神是包活国际主义精神的。所以, 该文的论点是号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课文最后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纪念白求恩》课文最后一段中写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增强了语势,有力地突出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的无比可贵, 说明了学习这种精神的极其重要。作者将对白求恩的热烈歌颂和对大家的恳切勉励结合在一起, 使纪念、学习白求恩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最后一段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人物作用是什么?
课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其作用不仅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为了教育全党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褒贬分明,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纪念白求恩》第四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深深的表达出作者对阿妈和走月亮的喜爱之情,具体如下: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讲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 走过月亮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我在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在天上走着走着。 扩展资料: 课文主要内容 文中描述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水塘和月亮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解析
第 12 课《 纪念白求恩 》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二、写作背景 1938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