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急刹车”和“急转弯”是什么意思
- 教育综合
- 2024-06-14 17:44:38
急加油 急刹车 急转弯的定义?
急刹车,急加速,急转弯能判断司机的驾驶水平么?我觉得就应该是对各种情况的应急处理,比如为什么会突然急刹车,是不是前期判断失误,遇弯道前应该减速不是么。。。。。我觉得判断一人司机的驾驶水平应该是,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当经济过热时应该采取什么货币政策?它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过热往往是由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货币政策这块一般采取的调控工具分两种:价格型(利率),数量型(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准备金率可以降低银行的货币投放数量,提高利率会提高融资成本和储蓄收益,这些措会导致资金回流到银行系统,避免过剩的资金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转。除了这两个方法之外,我国央行还可以通过一些公开市场操作来回笼资金,比如说发行央票。这些紧缩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减速,如果使用不当,时机把握不准,会导致经济的急刹车、硬着陆。所以不能过度连续使用。
经济过热时采取适度从紧的货_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已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PPI上行CPI持稳,货币政策是否不需要过快紧呢?
1、国内近期出现PPI数据上行,CPI数据企稳的状况,其实是有特殊原因的。一方面,美联储在2020年释放了天量货币应对美国的新冠疫情,这就在金融体系里滞留了大量流动性,这类流动性在2020年末期、2021年初期逐步进入到大宗商品市场,使得国际原油、铜、部分农产品、化工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在2021年以来上涨的速度加快。而国内由于经济整体呈现复苏状况,市场认为国内原材料的价格有继续上涨空间,这就使得整体上游工业品出厂价格维持高位,因而近期市场出现PPI上行。
2、另一方面,国内CPI数据持稳状况,主要源于猪肉这个占据国内CPI统计权重较大的品种,在近期出现了持续的价格下跌。在先前非洲猪瘟疫情引起的猪价上涨周期里,国内不少养殖户、养殖类公司都加大了对生猪产能的扩产力度,而近期先前扩产的生猪产能逐步进入收获期,同时国内的非洲猪瘟疫情也逐步得到遏制,因此猪肉总体上呈现供给量扩大、需求量持稳的状况,使得猪肉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但是,由于近期其他消费品价格整体呈现上行态势,抵消了猪肉价格下行对CPI的影响,在这个环境下,我们看见国内CPI数据整体持稳。
3、针对这种状况,国内经济决策层早有定调,在多个场合持续强调了“不急转弯”的表述。“不急转弯”的含义有两个,一是大方向上是“转弯”的,即货币政策终将退出2020年疫情时期的特殊操作,回归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程度,避免持续放水引发资产价格泡沫;二是具体操作节奏上是“不急”的,因为当下国内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靠,境外的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仍强,必要的货币环境支持仍然能提供国内阶段性所需的流动性。因此,货币政策很难出现过快收紧的状况。
4、当然,经济数据是动态变化的,后续决策层也将根据国内经济复苏和外围各央行货币调节的实际情况,对货币政策进行灵活调整。作为老百姓,我们不必对此过度担心。而作为投资者,我们要领会货币政策变化的精髓,才能为自身的投资决策提供正确的导向。
2021年宏观调控要领明确
“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点明2021年财政货币政策操作要领。
专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宏观政策明确定调,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明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灵活调整,保持精准有效,但在操作上不会骤然大幅收紧。具体而言,货币政策方面,全面降准降息概率不大,但诸如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政策料有一定延续性;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发行规模扩张程度有限,但财政政策总体力度不会收缩,对重点领域支持将更为集中。
宏观政策保持“三性”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出台了较多的临时性、阶段性措施。随着近期经济指标向好,2021年经济和社会回归正常,这些措施如何进行调整备受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让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不急转弯”意味着宏观政策会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骤然大幅收紧。2020年为对冲疫情影响,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加大,宏观杠杆率上升明显,随着疫情防控见效、经济逐步好转以及稳杠杆必要性加大,需要平衡好经济增长与防风险、稳杠杆的关系。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在确保政策连续、稳定的基础上,要强化前期政策效果,继续推动政策工具的创新,进一步保证政策的可持续性。例如,2021年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将到期,需要提前进行前瞻性的政策考量,确保政策的延续性。
“考虑到2021年,新冠疫情仍然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外部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尤其全球超低利率环境可能会促使资本加速流入,这对我国的政策操作空间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宏观政策既要考虑为经济稳健增长保驾护航,又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合理把握调控的时机和节奏,确保我国经济金融保持健康稳定。”梁斯称。
在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看来,宏观调控的重点不只在于“松”或“紧”。从明年开始,我国要把宏观调控的整体视角,逐步转回到疫情前的总体思路上来,即,解决长期问题、解决深层次问题、解决“十四五”发展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稳健货币政策灵活精准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基调不变的同时,强调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八字方针。”董希淼认为,灵活,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适时调节,如果经济恢复速度较快,部分阶段性政策可能退出;精准,要求流动性更加精准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支持;合理,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流动性将保持在合理水平;适度,既不会让市场感觉到“缺钱”,也不会“大水漫灌”,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有些政策到期可以退出。比如,今年年初,央行拿出3000亿元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对防疫物资生产运输企业加大支持,提供超低水平贷款利率,目前生产已进入常态,这项政策可能到期就会退出。但一些政策仍然应该“应延尽延”。比如,针对小微企业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在小微企业承诺稳岗就业的情况下,要继续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无还本续贷方式支持小微企业,保持其资金流稳定,防止政策断档导致小微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对于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应考虑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定位于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长期政策工具,更好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他建议。
谈及明年政策操作,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预计,2021年央行全面降准降息概率不大,但不排除会通过定向降准支持中小微企业及制造业的可能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尹恒表示,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货币政策出现边际调整,应密切关注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维持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要防范经济技术性下行风险。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明年政策利率有望保持稳定,但市场利率中枢会有所上移,新增信贷、社融规模会有小幅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定向滴灌特征将更加明显。
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尹恒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实施了超常规积极财政政策,未来一段时期内不应过早设立超常规积极财政政策向常规性积极财政政策转变的时间表,而应当密切关注经济走势。财政赤字率的调整、专项债规模的适当调整、对中小企业补贴的退出、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调整等都要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审慎地作出决策,尽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另外,目前财政政策支出效率和效果还有待提高,应给予重点关注。
温彬表示,财政政策强调提质增效,这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明年财政力度不会明显收缩。在今年疫情影响下,财政政策力度空前,包括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在内的广义财政规模超过8.5万亿元。明年广义财政规模仍要保持适度增长,财政赤字率设在3%左右比较适宜。在地方政府专项债方面,明年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可能在3.3万亿元左右,较今年小幅减少。但要看到,当前有个别地方政府面临较大财政压力,要注意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作用,支持财政发挥在稳增长、惠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强调财政支出的效果。对一些民生短板、薄弱环节等要加强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对实体经济实施减税降费,降低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
唐建伟预计,明年抗疫特别国债不会再发,财政赤字率可能回到3%左右,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应该也会有所下降,但全年财政支出规模仍会大于今年,财政支出力度不会减弱,质效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