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多长时间更新一次
- 教育综合
- 2024-07-05 17:44:25
张青莲怎么测相对原子质量
张青莲教授主要采用质谱法。 现代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化学方法 先制备该元素的纯卤化物,再向一定量的卤化物样品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硝酸银,用重量法测定卤化银的重量,然后计算出相对原子质量。 2、物理方法(质谱法) 通过测定同位素(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然后根据其在自然界的丰度计算得到的。它所使用的仪器叫质谱仪,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精度高。现代原子量几乎都是由质谱洁测定的。在质谱仪中,被测样品(气体和固体的蒸气)中的元素经阴极射线的作用产生带正电荷的离子,正离子先后通过电场和磁场后发生偏转。无论正离子速度的大小,只要其电荷与质量之比e/m,简称荷质比)相同的离子就会收敛在一处,为什么国际上以碳原子的质量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物理学和化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子标准不同很容易引起混乱。1959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提出以碳的同位素12C=12作为原子量的标准,(即以12C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并商得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的同意,于1961年8月正式决定采用碳的同位素12C=12作为原子量的新标准。同年发布了新的国际原子量表。 之所以采用12C作为原子量的标准的原因大致是:(1)碳形成很多高质量的“分子离子”和氢化物,利于测定质谱;(2)12C很容易在质谱仪中测定,而用质谱仪以测定原子量是现代最准确的方法;(3)采用12C后,所有元素的原子量都变动不大,仅比过去减少0.0043%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99年)
本相对原子质量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本表数据源自2005年IUPAC元素周期表(IUPAC 2005 standard atomic weights),以12C=12为标准。 本表方括号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 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括号内。 112-118号元素数据未被IUPAC确定。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相对原子质量
39.0983。
钾是一种银白色的软质金属,蜡状,可用小刀切割,熔沸点低,密度比水小,化学性质极度活泼(比钠还活泼)。钾在自然界没有单质形态存在,钾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元素符号K,原子序数为19,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A族,属于碱金属元素。单质是一种银白色的软质金属,蜡状,可用小刀切割,熔沸点低。
元素周期表完成用了多少时间
元素周期表没有完成,因为新元素在断的被发现,而人类也在不断创造新元素,所以元素周期表没有完成时间。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创造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
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扩展资料:
元素周期表特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族包含三个纵列)。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共有16个族,从左到右每个纵列算一族(VIII族除外)。例如:氢属于I A族元素,而氦属于0族元素。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被称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素周期表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