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在发酵的时候添加的量是多少

请教,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的定量问题

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中,所引用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化学量是极微量的,它对体内原有的相应物质的重量改变是微不足道的,体内生理过程仍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获得的分析结果符合生理条件,更能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质。

什么是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原来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标记后就是(氢18水)和(碳18二氧化碳)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同位素不影响化学反应,只是便于与正常的物质进行区分,更容易进行观察。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葡萄糖的C4和C6时,酵母进行酒精发酵时,乙醇分子中的哪位碳被标记?进行乳酸发酵时哪

葡糖中1和2,位,6和5位形成了乙醇,其中与羟基临近的是2和5位的碳原子,3和4位形成CO2。乳酸中从非羧基端起始依次为1,2,3和6,5,4。所以问题一答案是是一半CO2中有标记,一半乙醇中的甲基基团被标记。问二答案是一半的乳酸两端碳原子被标记。(注意这里只标记了4和6位,所以都只有一半有标记, ) CH2(OH)-CH2(OH)-CH2(OH)-CH2(OH)-CH2(OH)-CH=O 1 2 3 4 5 6 CH3-CH2-OH CO2 CO2 CH3-CH2OH 1 2 3 4 6 5 CH3-CH2(OH)-COOH HOOC-CH2(OH)-CH3 1 2 3 4 5 6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的应用

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的应用:

1、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1939年,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提供H2O和C18O2,另一组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析出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为O2,第二组全部为18O2,有力地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2、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7年,美国科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坦尔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使之变成“重”细菌,再把它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根据轻重链浮力等的不同,就分出新生链和母链,这就证实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詹姆森等在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出现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中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由此发现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外排。

4、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生成

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文等把单细胞的小球藻短暂暴露在含14C的CO2里,然后把细胞磨碎,分析14C出现在哪些化合物中。经过10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了光合作用的“三碳途径”——卡尔文循环。为此,卡尔文荣获“诺贝尔奖”。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再让被35S、32P分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处理后,分析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场所。此实验有力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基因工程

在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中,采用了DNA分子杂交技术(如32P)。将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作标记,以此为探针使之与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就表明目的基因已导入受体细胞中。

高中生物

必修一 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 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但没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