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3、为什么壶口瀑布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壶口瀑布的喜怒哀怨愁表现在哪里

壶口瀑布的喜怒哀怨愁表现分别如下:

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怒: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怨、愁: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扩展资料

《壶口瀑布》作者为梁衡。梁衡生于1946年,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壶口瀑布》写作特点:

1、写景细腻,用词准确。

本文在用词方面也十分准确,如“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句中的“凝重”“猛烈”二词,把黄河奔腾至此,从河床跌入了深谷,那种惊人、磅礴之势,写的生动准确。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文章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梁衡(文学赏析)

文学赏析: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威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

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造句: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之意气,能乎不能?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扩展资料:

1.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了出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3.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抓住就具体景物描写,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乐、怨、愁",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衡壶口瀑布

为什么壶口瀑布兼容了人的各种情感?

因为壶口瀑布壮观吸引了很多人,而现在的水流量太小了,引起了很大的讨论,一是好看的景观没了,二是环境改变太大了,需要恢复才行

描写壶口瀑布但为什么提到人的各种情感

黄河的精神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历经艰辛,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因此借景抒情,自然流露出对于母亲河的真切而博大的感受。

壶口瀑布作者为什么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情感联系起来

这是一种拟人化描写。 将大自然拟人化,是生动体现大自然无限魅力,深入凝结人与大自然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这种写作手法,对突显大自然的美、突显大自然的生命力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也是为了更深入的表达人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