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全球哪些重要的农业旅游资源是基于大中城市近郊开发的

欧洲三大农庄是如何搞旅游度假的

1、意大利托斯卡纳度假农庄

(1)概况

托斯卡纳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大区,紧邻拉齐奥大区的背部,西邻第勒尼安海,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业遗产而闻名世界。托斯卡纳农业旅游发展的最初动力是为了应对城市化的一种政策,是农村地区发展的一种策略,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乡间遍布着成千上万的农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国际旅游品牌,每年能够为农场主带来了高于农业收益 2~3 倍的收人。

(2)特点分析

良好的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意大利政府在1989年就颁布了《农业旅游发展保障法》,除了遵守国家法律外,在1992年托斯卡纳地区也制定了自己的农业法律《农业旅游发展法》,为托斯卡纳地区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明确而清晰的方向,大大促进了托斯卡纳地区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业旅游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托斯卡纳地区,发展农业旅游只是增加农场收入的一种途径,农业旅游是农场衍生功能,而农业生产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农产品既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又能够带动游客的旅游热情。

农业旅游营销手段现代化:托斯卡纳地区政府有专门的农业旅游网站,游客可以通过网络来查询托斯卡纳地区的农业旅游宾馆及各种旅游路线。在托斯卡纳地区农业网站上还能够查询到其他旅游项目的链接,如艺术、公园、历史遗迹、高尔夫等。

农业旅游中的乡土特色及旅游的参与性:托斯卡纳地区的农业旅游重点是为游客提供一种质朴的乡土生活方式,游客的食、住、行、娱乐均是真实的农场生活,没有任何的其他修饰。游客可以自由进行各种农家活动,品尝各种农家美食,还可以参加当地人传统的农家节日。

(3)案例解析

重视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主体地位,控制好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和当地的特色,保持其原生态环境,不刻意改变山庄的文化、民俗风貌,彰显农村天然、质朴、绿色的环境氛围,保持农民原有的生活状态及生活方式,旅游项目与村庄的历史、农业生产结合起来。

2、法国专业农庄

(1)概况

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欧盟不断削减农业补贴,法国人引以为傲的乡村生活正在日益萎缩。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国传统农庄难以与大型农场和跨国食品加工企业抗衡。大企业借助规模优势压低市场价格,以传统方式生产的小农庄难以赢利。20世纪60年代,法国乡村共有200多万个农庄,如今只剩65万多个农庄,其中近半数已不再专业务农。因此,法国乡村“留守人士”意识到,要捍卫自己的家园、拯救乡村,唯有采取变革适应时代潮流,他们开始经营专业农庄,突出各自产品的特性,吸引游客前来。按照经营内容,专业农庄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庄、谷物农庄、葡萄农庄、水果农庄、蔬菜农庄等。

(2)特点分析

开发特色产品:专业农庄制作本地特产,在自家的土特产商店销售,开设家庭旅店,接待来乡村旅游的客人,收入远远高于以前务农所得。

初级产品精加工:专业农庄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种植小麦、大麦、谷物等初级农产品,生产当地特有的高品质农产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联合销售。

(3)案例解析

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借助山林资源,开展养殖业、种植林木,形成产业链,使之成为特有的品牌。养殖区保留农舍原本结构,体现地道朴实风味,开发一些体验项目,让游客充分了解生态健康的农产品。

3、德国市民农庄

(1)概况

德国的休闲农业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庄等三种类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市民农庄。这些农庄大多建于大中城市近郊,每个农园占地2公顷左右,德国已拥有这样的市民农园超过100万个。每到假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会举家来到郊区的农园,租赁一栋小屋,进行农事体验、休闲健身或享受生态环境。

(2)特点分析

生活生态型市民农庄:市民农庄里各家各户都是独门独院,各具风格,充满了浓郁的大自然情趣和文化气息,如同微缩的露天民居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各家的杰作。一幢幢独门独院的小木屋有序分布,院子里有辘轳井或泵水井,地上摆放着精美可爱的小风车和各种家禽模型,菜园里种植着鲜花、蔬菜。

科学管理:市民田园的租赁协议的内容都是根据德国的《民法》、《公园法》和《邻居法》而制定的;田园中的整体布局和使用面积都按比例科学合理地划分;一旦发生邻里纠纷,一般都依照协议的规定妥善解决。

(3)案例解析

开发一些市民农园,满足都市居民的“田园梦”,一方面,市民田园以租赁的方式为山庄获取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在市民农园里种满绿草鲜花及蔬菜等绿色植物,把山庄包围起来,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居民输送大量的新鲜空气,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

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是什么?

为实现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认可旅游开发的效益、特色、市场等原则基础上,应把“保护”作为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生态农业旅游区的建设应力求做到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不得破坏景观和污染环境。应以其自然之美与乡土之奇,充分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生态之美,使农业旅游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

(2)整体开发原则。生态农业旅游资源既具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特点,又是区域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把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系统工程中,从区域旅游的角度出发,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形成统一的区域旅游路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原则。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居民真正从旅游服务中受益,实现旅游增收的功能,并能使自觉保护更有动力。

(4)资源开发与协调互补原则。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建设应以突出独特性、新颖性为原则,避免单调和重复建设,注重景点与周围环境互补结合,形成自然景观与农业旅游景观的和谐统一。

(5)承载力控制原则。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及环境对其旅游开发和利用都有一个承载力的范围,超出这一范围,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及环境就会受到破坏。因此,应该把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进入数量控制在资源及环境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

(6)原汁原味原则。在旅游开发时,要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仅表现大自然的原生韵味,而且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避免因开发造成文化污染,避免把城市现代化建筑移植到旅游区。

(7)环境教育原则。生态农业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最大区别之一是对游客的环境教育功能。旅游开发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设计一些能启迪游客环保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

(8)依法开发的原则。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相应的保护法规。

(9)资源和知识有价原则。只有充分认识“资源有价”,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才会自觉地去保护旅游资源。只有让资源占旅游开发效益的一部分,这种保护才有经济支撑。“资源有价”能减少传统大众旅游的粗放性开发,避免开发中的破坏,同时还能避免管理低水平所带来的破坏。

(10)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原则。清洁生产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精心设计,使一个生产流程中的“废物”变成另一个生产过程的生产原料,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限制生产向环境中排放废物,将其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节约资源,即开发中以“消耗最小”为准则,具体是一要节约自然资源;二要适度消费,提倡用诸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资源,倡导建筑时尽量使用砖瓦、石头、沙子等不会造成污染的建筑材料。

(11)资金回投原则。为了使保护资源环境落到实处,旅游所得的经济收入要回投到环境中,用于保护和修复因旅游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证其具有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12)技术培训原则。保护要落到实处,旅游从业人员的保护意识、保护素质是保证。没有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的人是难以胜任保护性的生态农业旅游服务的。

(13)保护游客的原则。游客作为消费者,其合法权益应该得到保护。为此,在旅游开发的市场营销上,一定要坚持对游客负责任的态度,为游客提供真实信息,以保证游客的合法旅游消费利益。

此外,在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应注意其他一些原则,如突出农业地域特色原则、兼顾观光与参与并重原则、增加农业科学内涵原则、地域综合开发原则、可持续开发原则等。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入选最早的是哪个

智利的智鲁岛屿农业系统和秘鲁的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起的。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按照定义及所制定的标准,典型的GIAHS包括:①以水稻为基础的农业系统;②以玉米和块根作物为基础的农业系统;③以芋头为基础的农业系统;④游牧与半游牧系统;⑤独特的灌溉和水土资源管理系

中国有哪些城市是依赖旅游业发展的,还有哪些城市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还有哪些城市是依赖农业的?

1.依赖旅游业发展的城市:大理、丽江、香格里拉。 2.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很多,说几个吧,枣庄、淮北(煤炭),盘锦(石油),景德镇(瓷土)、黄石(铁矿、铜矿)。 3.现在好像很少有城市是依赖农业的吧?可以来我的家乡广西玉林,这里有个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我们玉林的优质谷产量、肉类产量、家禽饲养量均居广西第一,全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占广西的1/4;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13家,占广西的1/5。

生态农业旅游规划是基于农业做的旅游规划?

是的,但在我们规划设计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持农业特性。远景认为,旅游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旅游功能的,旅游农业的引人入胜主要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开发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可能局部地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仍是旅游农业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旅游农业的过度开发,避免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二、保护生态发展。农业旅游可属生态工程类范畴,应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使生态系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远景设计院的设计中,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这些生态地区开办的休闲活动,请必须服从保护生物资源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