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类似于“己身不正,安能正人”的句子吗?
- 教育综合
- 2022-09-13 07:56:11
君子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乎出自哪里
君子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乎出自:孔子的《子路篇》。
原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孔子说:“自己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人民也会服从;自己的行为不端正,发布了命令也没有人遵从。”孔子说:“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从政治理又有什么难的呢?不能够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么去使别人端正呢?”
扩展资料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昺《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子路
“己不正 何以正人”是谁说的?
查了查,最早说这句的似乎无从考证,有个最早的是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之后唐太宗就有这样一句话:“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政要·君道》)魏徵上疏也有言:“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贞观政要·公平》)。 己不正 何以正人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 等等,应该是孔子之后,或某一古人所说,似乎很难考证你的这句最先出自谁口? 现在也可说古人说,常言说或俗话说!己不正何以正人什么意思
自己行为不端正怎么去端正别人的行为呢?
出自孔子的《论语·子路》。
原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从政治理又有什么难的呢?不能够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么去使别人端正呢?”
扩展资料:
《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其他名言
1、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翻译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子路
“己不正何以正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自己都是错误的又拿什么来纠正别人的错误呢?
引申为:自己都没有以身作责,你又凭什么教训别人呢?
出处:孔子《子路篇》
原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孔子说:“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从政治理又有什么难的呢?不能够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么去使别人端正呢?
扩展资料:
相同意思的话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出处:《论语·颜渊》
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己不正焉能正人
出自孔子的《子路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自己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人民也会服从;自己的行为不端正,发布了命令也没有人遵从。”孔子说:“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从政治理又有什么难的呢?不能够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么去使别人端正呢?”上一篇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