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非人类生物,你怎么看待人类对你们种群的影响?
- 教育综合
- 2022-05-28 07:56:35
人类活动对生物种群动态的影响有哪些?
人类过度耗费能源、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的,利用率低;人类过度开发使物种失去栖息地;过度捕猎、砍伐;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碳排放过多;气候变化异常,等等人类的存在对自然界有何好处?
自然界处于食物链等级越高的物种对其他物种的意义也就越低,试想微生物如果突然消失,那其他物种消失,也就只是时间问题。草如果灭绝了吃草的动物就都要灭绝,依靠这些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也会灭绝,而如果食肉动物灭绝了食草动物也只是会与草达到新的平衡而已。处在食物链最顶层的人类,对生态体系的重要程度无疑是最小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人类为什么一定要对自然界有好处呢,存在即是合理,人类适应了自然选择,生存了下来,走到了今天,如此而已,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这所谓“天地广阔,万物自在”。所谓“好处”也是人类的感受,是人以后共同探讨类定义的,自然界本身并没有什么好不好的。 这样的问题也是我原来一直迷惑不解的问题什么是非人类,什么是人类?
非人类:即除人类以外的事物,人类与非人类是两个相对的概念,除了人类,其他一切都可归类为非人类,如小猫、小狗、花草树木,都是非人类。
人类:学名智人,是人属下的唯一现存物种,形态特征比直立人更为进步。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过去曾叫古人,生活在距今25万~4万年前,主要特征是脑容量大,在1300毫升以上;眉嵴发达,前额较倾斜,枕部突出,鼻部宽扁,颌部前突。
扩展资料
人类生活习性
智人是机会主义的杂食动物,在提取、生产、加工和保存食物方面表现出卓越的独创性。智人是唯一可以控制或开火的物种,所有已知的现存智人群体都在进行烹饪。
饮食的区域差异受特定环境中的可获得性,文化传统如食物偏好和避免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乳糖酶的持久性允许一些智人在一生中消费牛奶和乳制品,这是最近对乳制品消费的适应性调整,这只会在具有奶牛养殖传统的智人中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