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何看儿童发展、儿童权利、家庭教育三者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 家庭教育
- 2024-06-08 07:57:20
简述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和作用如下: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儿童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3.教育和社会因素。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是社会环境的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可以形成儿童观有哪三种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三种价值取向的儿童观?
儿童观的三种价值取向分别是国家本位的儿童观、家族本位的儿童观、个人本位的儿童观。
国家本位的儿童观,即从国家利益出发,以国家为中心确定儿童的权益和地位。
家族本位的儿童观,即从家族利益出发,以家族为中心确定儿童的权益和地位。
个人本位的儿童观,即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来看待。
国家本位的儿童观、家族本位的儿童观和个人本位的儿童观的划分是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必将随着国家、家族和个人三者利益不断取得一致而逐渐走向融合。
扩展资料
意义
对儿童的认识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一样久远,一样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需要。
儿童具有超越文化和时代的意义,儿童是未被社会污染或较少受污染的纯洁的人,西方文化中孩子的天使形象和中国文化中对孩子“童心”、“天真无邪”的描述,都表现了对儿童纯洁性的想象与向往。
所有的人都曾经是儿童,孩童世界是成年人心灵的故乡;儿童作为延续人类生命的载体,是人们慈爱的对象,也是人类生命力和未来希望的对象。
不同家长有不同的教育观念,你教育孩子的观念是什么?
家长素质是多方面的,而各种研究表明,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素质各种成分中的核心。它主宰着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决定家庭教育方向与质量的关键。
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它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
(1) 家长的人才观
家长的人才观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它与家长本人对人才的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培养目标和教育重点。目前,很多家长把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
家庭教育中出现了重智轻德等现象,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据北京市八学前项目的调查,就家长教育子女的重点看,绝大部分家长重视幼儿身体及智力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进行性格培养,这严重影响着一代新人的发展质量。
家长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① 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自古以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未来社会里,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保留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人才资源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即既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种专门人才,又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② 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尽管每个人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点、优势。通过良好的教育、训练,每个人都能成才、成功。
③ 终身学习的人才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校和工作场所之间的交替活动,将成为每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基本生存模式。更加灵活方便自主的终身教育,将把成才的道路铺到每个人的脚下。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
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人才是多样的,成才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家长要认识到只要对社会、国家有贡献,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是成才,为此以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
(2) 家长的亲子观
家长的亲子观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它影响家长的教养动机。由于家长对亲子关系的看法不同,因此教养动机各异。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既是基于亲情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也是亲密朋友的关系。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能够做他们的朋友。
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是关爱、支持、引导,但又不陷入溺爱的误区。父母对子女教育,要多尊重、多理解、多信任、多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讲教训、说道理、定规矩,更不是简单地耳提面命。家长应把子女看成是国家的公民、民族的未来,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克服把子女当成私有财产,教育子女只是为了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或实现父母的意愿等错误认识。家长的亲子观还间接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为国教子的家长,一般比较理智,教养态度较为民主;而为己教子的家长,往往容易感情用事,对子女控制过多,要求过高过严,教养态度较为专制。
(3) 家长的儿童观
家长的儿童观指家长对儿童的权利、地位以及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看法,它直接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方式。
家长儿童观必须树立三个基本点:
① 孩子是人。孩子是“人”不是“物”。家长应当把“人”当作“人”来对待与培养,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孩子的愿望、需要,平等地与孩子沟通。
② 孩子是未成年人。孩子处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还不成熟,其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成年人都不一样。家长要理解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使孩子对错误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代替孩子下决心,逼迫他们按大人的意志去做,其结果往往与愿望相反。
③ 孩子终将成为独立生活的人。孩子是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并且将独立投身社会去创造自己的事业。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过程。童年生活不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而且是具有独立价值的生活,成人应该尊重他们的生活。
(4) 家长的教育观
家长的教育观(也有称亲职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它往往和儿童观相联系,并影响家长的教养态度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有的家长否认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子女持放任的态度,把自己的职能局限于只养不教;有的家长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忽视儿童发展的规律、水平以致拔苗助长,把家庭当作第二课堂。家长要正确认识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育,并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责任,自觉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任务。
总之,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家长的教养行为,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家长往往普遍重视寻求好的教育方法,忽视端正自身的教育观念,这种治标不治本、简单照搬的做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家长来讲,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正确、灵活地把教育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家庭对孩子太溺爱,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就非常懦弱,没有自觉性,也没有什么担当,所以我们对孩子的爱要适可而止,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独立完成一些自己的事情,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放纵,不管那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成为问题。孩子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作为家长不管我们工作多么忙碌生活多么无奈,都应该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要想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时期,就应该多陪伴他们,让如何看待儿童?
儿童是学前教育的对象,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依据。儿童观不同,教育工作者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方法也就不同。而科学的教育就需要具备科学的儿童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想从各个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必须首先从各个方面了解人。”所以,为了教育好儿童,教育工作者就首先应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概念界定: 儿童观即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涉及儿童地位、权益,儿童期的意义,特质和能力。本文说说的儿童观均采用此概念。 本文中的儿童、幼儿为采用一个概念,均指学龄前儿童,即0至6岁的儿童。 一、儿童观历史演变 1.儿童的地位与权益观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持有的是“国家”为本位的儿童地位和权益观。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