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案例
- 教育综合
- 2023-03-29 12:59:23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成功经验案例
有效倾听习惯的培养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铁路小学:司志虎 一、为什么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 首先,倾听是一种美德,表达的是对别人的尊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倾听对于一个人 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举个例子: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你 有一种好办法,我也有一种好办法,如果我们懂得互相倾听,那我们每个 人就都会拥有两种好方法。 ”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有效地去倾听老师的讲 授和同伴的回答,将会大大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因此懂得倾听非常重要。 人长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少说多听,可是很多人不懂。日常学习中 老师和家长经常教育孩子孩子缺乏倾听能力,有4个方法让他学会倾听,你知道吗?
倾听不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起着重要作用,在孩子的世界里也同样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星期天老师布置作业这件事,相信许多家长都会感到头疼,孩子总是不记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即使是老师在放学前一再强调过的内容。其实,当孩子出现这种表现时就说明孩子缺乏倾听的能力。那么在培养孩子倾听能力上家长需要怎么做呢?
简单的指令,有趣地说
小孩子的世界是充满童话色彩的,那么趣味性在他们的世界里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和孩子的语言沟通上尽量做到趣味性,去吸引他们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比较喜欢听老师话的原因,因为特别是小学和学前阶段的老师说话都非常温柔,甚至非常的有趣味性。
重要的指令,严肃地说
有些家长说他们溺爱孩子可能有点过分,但是要归结到教育上也勉为其难解释不通。就举一个我身边的小案例:邻居一个小朋友,每天起床上学因为想赖床睡觉,天天早上哭着非要家里给请假。这天刚好刚巧遇到了,小朋友的奶奶可能是准备吓唬他,做出了要将他关在门外的举动,这个举动的确是奏效了,但是奶奶接下来说:“奶奶舍不得不要你”。
面对这些比较严肃和原则性的事情,家长就应该摆明态度。不要意外孩子小,一旦家长在指令上含糊不清,支支吾吾的,孩子立马是能够察觉出来的。只有家长态度严肃,孩子才能集中精力去听,这样才让孩子对这件事情有更清楚、更明确的认识。
日常的话语,平和地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和孩子相处时,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而是与他面对面地平等交流,只有这样做才更有益于孩子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做懂得倾听的父母
家长良好的倾听习惯直接影响孩子将来倾听习惯的养成。因此,即使是和孩子交流,家长也要注意礼仪,在听别人讲话时,做到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当孩子在给你陈述事情时,不要打断他的表达,这样给孩子也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家长要管理好自己才行。
在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了解他人的诉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希望上面4个技巧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乐于倾听
1、激发学生倾听兴趣的策略研究首先教师要学会巧妙的运用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设置的问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其次要把知识融化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①通过语言描述。教师利用亲切自然、富有童趣的言语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产生倾听的愿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变化等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兴趣。 ②播放直观画面。在教学中,适时地播放一些直观的活动的画面,不仅能为教学创设一个和谐的、轻松的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生了倾听的需求。③生活实际。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案例
首先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可以以讲故事的形成来培养注意力,从而也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与习惯的养成。当然,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诉说能力来更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幼儿对事物的注意是不随意的、被动的、都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缺乏目的性。简单的说就是3点。1、注意的目的性。2、注意的细致性。3、注意的稳定性。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宝宝个体差异也很大,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有目的进行训练和培养。幼儿教育如何学会倾听孩子
导语: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是否被激发起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能否转化为幼儿自己的知识,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因素。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未来之栋梁。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倾听幼儿,与幼儿共同成长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幼儿教育如何学会倾听孩子 篇1
一、倾听的概念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狭义的倾听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其主体是听者,而倾诉的主体是诉说者。两者一唱一和有排解矛盾或宣泄感情等优点。倾听者作为真挚的朋友或者辅导者,要虚心、耐心、诚心和善意地为倾诉者排忧解难。
倾听是一种艺术、一种交往艺术――内向人而言的。
倾听与聆听、静听……相比,其突出特点不在于声音本身,更在于听的形态及行为表现,倾听强调的是用心去听,甚至达到心与心的衔接。
幼儿教师的倾听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以真诚的态度认真听取儿童的各种表达(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在尊重和理解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表达的各种想法或疑惑做出及时且恰当反馈的过程。倾听不仅是教师用耳在听,更是教师用心在倾听儿童、理解儿童。倾听促进教师与儿童心灵的沟通,使教师与儿童得以共同成长。
二、倾听的重要性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每一朵花里都蕴藏着一个不同的世界,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描绘着不同的天堂。而我们知晓开启天堂之门最近的道路,能够走进他们纯真缤纷的世界,很幸福、很快乐。
倾听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与儿童心灵沟通的桥梁。倾听有助于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儿童,针对性的倾听作为教育手段,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健康发展。倾听还是教师与儿童实现主体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倾听可以从孩子的话语中捕捉到玄机。
倾听孩子的诉说,让他们尽情宣泄内心的抑郁之情,既是对孩子健康极为有益的一种心理平衡方式,又可为班主任提供大量信息。有心的班主任可以从中找到“玄机”,循循善诱,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看个案例。
第二个活动是美术活动,作品完成后让小朋友把作品展示出来。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把作品陈列出来,唯独强强把画纸拿来折飞机,直到我用责备的眼神看着他,他才很不情愿地把画纸放到展示架上。
下午起床后,正是整理东西、吃点心的时间,忽然有位小朋友对我说:“强强用手在弄点心。”我跑去一看,原本在点心盆里排得整整齐齐的点心被他翻得乱七八糟的。他听到有人告状,马上跑回座位上。我正忙着给能力差的小朋友整理东西,也就没再深究。
下午评小红花时,因为强强今天做了太多坏事,大家都没把小红花评给他,我看他满不在乎地玩着手指,眼睛却没敢看我。离园时,我注意到他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便轻轻地走过去耐心地问:“今天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能和老师说说吗?”等了一会儿,他委屈地说:”老师今天我不是故意把画纸拿来折飞机的,我是画得不好,不想挂出去,又怕您不同意,所以才……“我回过神来,想到上午那件事,都怪自己没弄清楚就草草了事了。
我抱歉地对他说啊:”哦,原来是这样,老师错怪你了。以后有什么事要先跟老师说,不能自作主张,好吗?“他低下了头。”“那你为什么把点心弄得乱七八糟呢?”“我是想数数一共有几块,还没数清么!”可是,你这样把点心弄脏了,小朋友会有意见的呀?“他不好意思地笑笑……
孩子虽然年纪很小,但在思想上已经和成人相近了,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挫折感。如果我事后没有及时发现强强的反常行为,可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经留下了阴影。今天只是教学生涯中的一瞥,强强只是孩子中的一员,还有很多像强强这样的小朋友,也会经历类似的事情,很多时候老师看似教育了,却没有真正起到教育和指导作用。所以,幼儿教师要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感受。
(二)倾听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善于倾听的老师指导的学生肯定是热于表达的孩子。于是,孩子渐渐变得敢说、想说、善于说,无形中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倾听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拉维沙C威尔逊教授等学者在《婴幼儿课程与教学》一书中提出幼儿教育的三个基本准则:关注、赞同和情感。所谓关注,就是用心、在意和投入。教师对儿童的言语如果漫不经心,儿童就不会感觉到真正的关注。关注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微笑和倾听。真诚地倾听可以使教师从一些不十分重要的信息中听到某种深沉的人类呼喊、某种“沉寂的喊叫”,而这是人们原所不能知的,被深深埋藏在人的表面之下。这种被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喊叫,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及时发泄,就会变成一种心理疾病。
当教师倾听儿童时,儿童会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用心和在意,从而产生与教师的亲近感和融洽感,向教师敞开心扉,和教师共享生命的痛苦与快乐,原本“沉寂的喊叫”则变成呐喊,压抑得到释放。微笑着的倾听是教师表达对儿童赞同的最好方式。
倾听是教师肯定儿童言行价值的方式,倾听儿童,及时且如实地表达教师对儿童的赞同,有助于建立师幼之间的信任,鼓励儿童的创新行为,而情感则是关注、赞同的必然结果。对儿童的倾听和与儿童的交流,传递了教师对儿童尊重、欣赏、关爱、鼓励和帮助的情感。
刚踏入幼教领域的时期,自己也是个稚嫩的大孩子。有一天突然看见两个小朋友推推攘攘,就迫不及待地跑去批评他们不该打架,可是他们满含泪水的眼睛让我的内心颤然,他们眼神中的委屈、倔强让我震惊。我深深记得那天小家伙深吸了一口气,仿佛下了重大的决定,用微微的声音说:“我们不是在打架,他摔跤了我在帮助他。”孩子的声音不大,却像在我的耳边敲起了响钟,我的心一慌耳红满面。那时的自己只知道弱弱地说了句对不起,可是孩子内心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至今想起都会愧疚不已。当时自己的鲁莽带给孩子的是怎样的伤害?如果是个文静少语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会辩解,那他纯洁的心灵必然会因为我的武断而缺失一角,也许在他未来人生道路上永远只会选择沉默。
这是我进入幼儿园学会的第一课,让我幡然醒悟,倾听孩子的想法是多么重要。这些年它时刻警醒我,幼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播种孩子内心的阳光。 为此,教师要避免使用权威,懂得倾听,尊重每个儿童的意见,获得儿童的信任,抚慰儿童的心灵。
为了更好地倾听儿童,教师可以营造教室内的对话氛围,引导整个活动程序,同时持有开放态度,包括:智性的开放,即对儿童任何一个好奇的态度都应给予重视,尽量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程序的开放,即团体中每个成员都有表达的权利,可以对不同意见提出批判。从而为儿童提供安全、信任、鼓励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四)倾听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有位名人这样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深情的凝视,一个甜蜜的微笑,一次友爱的握手,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学生都会被老师真诚的爱所感染,被真挚的温情所感动,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三、有效倾听的技巧
(一)在倾听中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孩子见到美好的事物,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时,你要认真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个幼稚的故事,你要耐心听完,哪怕他已经向你讲过好几遍,同时鼓励孩子更生动地讲述,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当孩子受了委屈向你倾诉,不要不耐烦,要让他说完,让他宣泄,让他感到老师很重视他。
(二)引导和帮助幼儿把话说完,完整、丰富、准确地表达有关意思。
随着孩子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想说的越来越多,但他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老师在听的时候要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加长句子,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如小班孩子说:“手手脏。”老师应答应:“小林的小手弄脏了。”并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
大班孩子说:“地上有块木。”老师应答应:“地上有一块红色的三角形积木。”同样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
这样,既维持了孩子原来的意思,又引导了孩子学会讲完整的话。
(三)对孩子的错误表达要耐心倾听,不打断、讥笑孩子,并巧妙地给予纠正。
当孩子答错问题时,老师要鼓励他“再想一想,再说一次”,用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多想多说,而不能打断、制止孩子的话语。对于口齿不清的孩子,老师不能取笑,要耐心地听清楚,并与其交流,让他倾听老师的话,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的发音,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
(四)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非常”表现。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教师不仅要倾听大多数孩子的欲望和情感,更要倾听个别孩子的思想;不仅要倾听幼儿的正常表现,更要倾听幼儿的“非常”表现。大班美术活动《大象》:幼儿正在安静地绘画,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声地喊着:“老师,快来看呀,豆豆在乱画。”我迅速走到豆豆身边,只见豆豆用红色的水彩笔上上下下地用力涂着,看见我看他的画,他停下了笔,我抑制不住心中的不满轻声询问:“豆豆,你在画什么呢?怎么不画大象呀?”
豆豆涨红了脸:“我上次在书上看到大象救火,我在画火……”时至今日,仍感谢当时自己没有急躁,没有武断地呵斥他,让他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常常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倾听孩子的想法,就会理解孩子“非常”行为的谜底,理解孩子的“非常”行为。
(五)给孩子良好的反馈。
当孩子与老师分享情绪感受时,老师要不时地与孩子眼神接触,但不是紧盯不放地注视,同时要避免打断孩子的说话,表现出注意、轻松、有兴趣了解的表情,并不时地用“是的”、“嗯”、“我了解”,偶尔点点头表示你对他说话内容的注意,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教师的种种表现最能流露“我关心、我正在听”的信息。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倾听时千万不可以到处走动、边做事边听或背对着孩子,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令孩子认为你不关心他,对他所说的一切没有兴趣。此外,要避免对孩子说:“好啦!我知道了。”因为这句话常常会让孩子不想说了。
有效的倾听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是一颗心感受一颗心的跳动,是一种爱共鸣一种爱的真情。让我们记住李政道先生的一句话: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我们的耳朵,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
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触摸孩子情绪的温度,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而给疑惑者以解释,给困难者以帮助,给失落者以鼓励,给徘徊者以心灵的点拨。让“平等中首席”的我们学会倾听、主动倾听、善于倾听,使有效倾听成为师幼对话的纽带。
著名文学家歌德曾说过:“教育是相互的。”愿每位幼儿教师都能挤点时间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认真捕捉这些来自心灵的天籁之音。
幼儿教育如何学会倾听孩子 篇2
学会倾听孩子说话也难也不难,最重要的是父母是否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改变一些我们的习惯做法。
倾听孩子的声音,请记住:停下来
当我们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之前,是不是先得把其他的事情停下来?你不可能一边演算习题一边看电视,也不可能在与人聊天的同时写一份重要文件。那么听孩子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这里,“停下来”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最好停下手头会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这本身就是尊重孩子的态度,同时也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些父母一边做着自己的事,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与孩子说话,因为心思不集中,交流很难顺畅,甚至可能造成某种误解,伤害孩子的感情,而父母亲自己也容易疲倦烦躁。“知心姐姐”卢勤老师就建议:父母应该坐下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微笑着静静听孩子倾诉,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第二个含义是:在心理上停下来。有些父母听孩子说话前,先存在一种心理定式:孩子说功课难,肯定是他不用心;抱怨老师,一定又在学校里犯了什么事……在这种心理定式的驱使下,父母孩子的沟通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交流之前,在把手头工作停下来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心理上的种种成见、偏见、定见抛开。在这一刻,父母的心理应该是一张白纸,对孩子所说的东西不妨先全盘接受,而不是急着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评判和批驳。用成人的想法去评判孩子是一件愚蠢的事,孩子最令人惊异也最让人羡慕地地方就是他们是全新的,他们的头脑里总是充满着那样新鲜的想法、观念和情绪,这些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已经非常陌生了。那么到底是用“胡言乱语”一类的评价把它们扼杀好呢,还是与孩子一起分享这些美好而新鲜的感觉好呢?
一位母亲谈到这样一件事:
母亲把一个驼背的孩子带到自己家玩。事先,这位母亲反复叮嘱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在他的新朋友面前提到他的生理缺陷,以免刺伤他。那天下午,两个孩子玩得很高兴,当他们终于坐下来的时候,母亲听到自己的孩子问对方:
“你知道你背上那个东西是什么吗?”
驼背的孩子支支吾吾,十分尴尬。母亲很紧张又很生气,很想出去把孩子训一顿,但她忍住了没有出声,她听见自己的孩子说:“那是上帝为你造的一个小盒子,里面闭关的是你的翅膀。时候一到,上帝会把盒子打开,你就会像天使一样飞起来。”
多么具有深意呀!
不妨采用下面一些“停下来”的操作规则:
1、行动上
暂时停下正在看的书、正在写的信、正在做的家务;
关掉收音机或电视;
和你的孩子一起坐下来;
用眼睛注视着你的孩子;
如果孩子十分激动,先给他一些抚慰。
2、语言上
“别着急,咱们慢慢说”
“没关系”
3、心理上
告诉自己:“我正在听孩子说话,我要完整、清楚地听他把事情说完再做判断”。
提醒自己:“我不要联想起以前的任何事,我只是试图了解孩子现在的处境和他的心理”。
提醒自己:“我决不打断孩子的话;我决不轻易作出判断;我决不能让孩子感觉跟我交谈是一件就可怕的事”。
上一篇
变温动物的体温,一般很低吗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