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指哪些毒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神农为了替民众治病,亲自了解各类草药的特性,在一日之内遇到七十二种(应该是夸大了的,虚指)毒物,后来无意间得到了茶叶,神农吃了之后,解除了身上的毒性。原文的“荼”就是指“茶”。意思就是能够以茶解毒。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全书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正好与一年365日相合,这倒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365种药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

《神农本草经》不止进行了药物的搜集工作,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365种药物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

《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神农本草经》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药物理论,由此奠定了药物学的理论构架。此部分内容主要见于序录部分,相当于全书总论,虽然文字并不长,只有十三条,但已经涵盖了药物学的各个方面。

以药物配伍为例,《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所谓君臣佐使,本为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成员,有不同的职能与等级,药物学将其借用来说明药物在配伍中的不同角色,如上品药为君药,中品药为臣药,而下品药为佐使药。在组方时,应该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方中既要有君药、臣药,还要有起协助作用的佐使之药。其比例可按照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原则来处理。

在药物配伍中,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用在一个方剂中,相互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药物共同使用能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两药相遇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有的药可以制约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如果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不能同用等。《神农本草经》中共总结了七种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认为对此"七情"要"合和视之",这便是"七情合和"的配伍原则。

《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收录的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疾病都进行了简要的记载与描述,这无疑是早期临床药学宝贵经验的总结。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都证明《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载药物的功效认识大部分是正确的,其中许多药物至今仍然在临床广泛应用,比如人参补益、黄连止痢、麻黄定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而且各种药物主治疾病的种类也非常广泛,约有170余种,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此外,《神农本草经》中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与采制、炮制方法,乃至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等都有涉及,极大地丰富了药物学的知识体系。

神农为了尝百草,一天之内中了几十种毒?

这个传说来源于《神农本草经》。

一、关于《神农本草经》:

1、《神农本草经》又叫《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

2、它的原书已经散佚,现在看到的由后人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而成,所以,该书有三卷、四卷、八卷的不同记载。这本书按上、中、下三品分类记载了365种药物的主治、功效。除此之外,它还总结概括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及服药方法、剂型忌宜等中医方药基本理论。这个典籍托名神农所著,实际上是历代医家医药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关于这个典籍的成书年代,一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一说是汉代。我们不妨笼统一点说,成书于秦汉时期吧。这正是炎帝、神农氏传说的形成时期(主要集中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转述这个传说的文字大多数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二、“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来源:

1、《神农本草经》一书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传说中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亲身验证草木的药性,历尽艰险,遍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舌头麻木、头晕脑涨,正值生命垂危之际,一阵凉风吹过,带来清香缕缕,有几片鲜嫩的树叶冉冉落下,神农信手拾起,放入口中嚼而食之,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舒畅,诸毒豁然而解,就这样,神农发现了茶。

2、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羸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3、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读音xiù,泛指各种气味)味所主,以播百谷。”

4、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

5、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或炎帝)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

6、宋·罗泌《路史·外记》说: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腥,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遇七十毒,极含气也。”

7、宋·郑樵《通志》记载:“民有疾病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热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又作方书以救时疾。”

8、清·袁了氏《增补资治纲鉴》云:“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温平寒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遇十二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三、关于神农氏: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在民间传说中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他是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他发明了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他是传授人们以药治病的医学发明人,又被后世尊为医药之神,《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

四、关于茶:

1、一般认为,神农尝百草只是历史传说,但这个在伏羲之后黄帝之前的神农氏时代确实是人类刚刚从野蛮步入文明,进入原始农耕的时期。一切后世的人类文明,诸如农、医、工、商、文艺,都从这时起步。而茶叶的发现和作药用,也在这时开始的。尽管神农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但是大致可信的是我国利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至少已有四、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2、晋常璩所撰的《华阳国志》记载茶事有五处,其中谈到周武王伐商灭纣时,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把茶作为结盟约好的贡品,敬献给周武王等。周武王伐纣时约在公元前1006年,据此,我国有确切记录的“茶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过,既然是贡品,自然十分珍贵,当时也许是不容易得到的,更不用说在民间广泛普及了。至于这些茶叶的用途,后人就不得而知了。唐代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茶圣陆羽也肯定了茶叶在上古时期已经被人们发现了,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有饮茶的习俗了。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九月叔苴,采荼薪樗”的诗句,有学者认为此“荼”即为现在的茶。还有的把《礼记·地官》的“掌荼”、“聚荼”,解释为茶礼。但是,古代的荼字一字多义,并非专门指茶,也有的指苦菜、茅莠之类。

4、迄今为止,现存史料无法清楚地解答茶的起源,不过,先秦时代没有把茶当作主要饮品是确切无疑的。那么,当时的主要饮品是什么呢?据《天官》记载:“浆人掌共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水,最为普通和基本。浆,是用水煮米时沥出的米汤。醴,就是甜酒。凉,就是冰。医指酸梅汤,因其能帮助消化,古人认为有医用价值,故称之为“医”。酏就是饴糖,用水调和冲饮。可见,先秦时虽然有人饮用茶,但这种最富有诗意与审美情趣的饮料并没有进入主导者的行列。饮茶习俗的风行,是一个逐步演变渐进的过程。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真的吗?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神话故事叫神农尝百草。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是女娲之后的有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如果还不够清晰的话,他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炎帝。

前文说到女娲生活在一个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度的时代,那这个神农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前文中的描述的偏向正解的。神农是一个氏族部落的男性首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神农氏带领部族开垦荒地,使人类从此进入了真正的农耕文明,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神农氏尝遍百草开创我国药学之先锋,这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史书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那么问题来了,他既然日遇七十二毒?为什么能够生而不死呢?有人会说,他是神农,是神。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考虑,一个优秀的历史学者必须得是一个客观的无神论的。神可以存在于人们的信仰中,但不存在于历史的发掘中。神农氏的神,在于他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而不是因为他是神。

那么,一个被部族成员尊称为神的人类,为什么一天之中遭遇七十二种毒草的侵蚀而不死呢?要知道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是无限大的,别说是小说里提到的断肠草,夺命花,就算是人人尽知的罂粟也可能因为摄入过量导致死亡,神农氏又怎么能得以从中幸免呢?

关于上述疑问,我们在《神农本草经》中找到了依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简单说来,就是神农氏尝遍百草,一天当中就碰到七十二种毒性不一的毒草,就在他口吐白沫,倒地哀嚎的时候,得到了一种茶草,服下这种茶草之后百毒瞬间得解,他又活蹦乱跳的站了起来,神乎其神的做起了自己的部族皇帝。

但是,这样的解释是否能有说服力呢?答案是不能。茶草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冲饮植物,有着和中国一样悠久的历史,我们可以认为茶草存在于神农氏族的时代,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是神农氏尝遍百草之后发现了茶草。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茶草事实上并不具备解毒的效用,自然也不能拯救神农的性命于存亡之际。

说到这里,那到底是什么东西救了神农氏的性命呢?可能接下来给出的答案许多人不能接受,但这也是唯一可能的答案。

当然,还是从君权神圣说起。女娲为了自己的地位得到巩固,就折腾出个女娲补天的传说,一种可能的推测是神农为了自己的首领地位得到巩固,做了同样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社会制度刚刚从母系氏族过度到父系氏族时候,作为父系氏族的第一代男人首领,对神农氏的考验是非常巨大的。他不得不编造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来使自己的地位加以神圣化,事实上,他很可能只是总结了许多前人对药草学的研究经验,并且于偶尔中发现了茶草的神奇效用。

但是,话说回来,中国医学的的发展是几千年医学人士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得出的结晶,神农氏作为部落首领,他更是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研究历史,书写历史,学习历史,都是为了发现历史中的真相,总结历史中的规律,汲取历史中的教训。而不是为了彻底否认传统,甚至于否认文化。

不管神农尝百草是真是假,这个故事都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极为灿烂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传说,神农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神农氏因此被誉为我国中医医药及医药文化的创始人。这个传说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其原文是这样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一个与神农氏、炎帝共生的传说,三者有一个产生、加工、完善以至于最后定型和传播的过程,是人们共同“工作”的结果。正因为这样,我们很有谈一谈这个记载的必要。 一、关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来源与转述 《神农本草经》又叫《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它的原书已经散佚,现在看到的由后人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而成,所以,该书有三卷、四卷、八卷的不同记载。这本书按上、中、下三品分类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之"七十二”解释?

这个传说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其原文是这样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的72只是一个量化的数字,形容尝百草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含有毒素的草本植物,并不是每天都遇到72中毒草。
展开全文阅读

上一篇
2x的平方+3x=8-3x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