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初一数学:在含参一元一次方程中的错解问题里,看错的方程和正确方程的参数的值都一样吗?为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含参问题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含参问题”如下:
一元一次方程含参问题是一个在数学中常见的问题,它涉及到含有未知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方程中有一个或多个未知参数,需要我们同时求出未知参数的值和方程的解。
在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含参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方程中含有未知参数,需要对未知参数进行求解。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参数,我们需要通过方程的解来求出未知参数的值。例如,求解方程 3x + 2 = 5 中的 x 值,并求出 2x + 1 的值。
方程中不含未知参数,但需要求解某个表达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方程中没有未知参数,我们需要通过已知条件或某些函数的性质来求出表达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例如,求解不等式 x + 3 > 7 中的 x 的取值范围。
方程中含未知参数,需要求解某个表达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方程中既有未知参数需要求解,又需要求解某个表达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方程的解和表达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得到问题的解答。例如,求解方程 x + 2y = 5 中的 x 和 y 的值,并求出 2x + 4y 的值。

在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含参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明确问题的类型和求解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
要注意方程的解和未知参数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误解或错误。
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包括代数运算、不等式求解、函数性质等。
要认真审题和分析问题,充分挖掘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合理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
总之,一元一次方程含参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充分了解问题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并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中最难的题是什么(一般人做不

初一一元一次方程单独考的题目难不到哪里去,顶多复杂一点,主要是几类应用题要掌握.给你几道不算难的题吧,以下都摘自我初一错题本,没碰到过所谓最难的题
<概念题>方程k·(x^4-k) =x+4(k是不为4的常数)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1)试确定k的值;(2)解此一元一次方程.[点评:此题涉及分类讨论;答案:k=3或0,x=2或-4]
<行程问题>一队学生从学校步行前往参观工厂,速度为5km/h,走了1h后,一学生回学校去取东西,他以7.5km/h的速度回学校,取东西后(取东西时间不计)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追赶队伍,结果在距离工厂2.5km处追上了队伍.求学校到工厂的距离.[答案:27.5km]
<行程问题>李叔叔从家里骑摩托车到火车站,若每小时行驶30km,那么比火车出发要早15min,若每小时行驶18km,那么比火车出发时间完15min.他现在打算在火车出发时间前10min到达,那么他骑摩托车的速度为多少?[答案:27km/h]
<利润问题>某商品若按标价的八折出售,可获利20%,若按标价出售,则可获利多少?[点评及答案:可设进价为1,获利为x,则标价为(1+x),易得答案为50%] <利润问题>某公司向银行贷款40万元,用来开发某种产品.已知该贷款的年利率为15%,每个产品的成本是2.3元,售价4元,应纳税款为销售额的10%,如果每年生产该种产品20万个,并把所得利润用来还贷款,问几年后才能一次性还清?[答案:2年]
<利润问题>某商场计划投入一笔资金采购一批紧俏商品,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月初出售,可获利15%,并可用本和利再投资其他商品,到月底又可获利10%;如果月末出售可获利30%,但要分仓储费700元.请问根据商场的基金状况,如何购销才能获利最多?[答案及点评:先计算出平衡点即当月初=月末时,投入资金20000元,获利相同;再分类讨论可得出剩余答案:当月初>月末时,月初出售获利最多;当月初<月末时,月末出售获利最多]
<时钟问题>XX地区志愿者小方早上8点多准备去为灾民服务,临出门他看了一下钟,时针与分针正好重合,下午2点多他回家,一进家门看见钟的时针和分针方向正好相反,成一直线.问:小方几点去为灾民服务,几点钟回家,共用了多少时间?[点评:画图梳理信息得出数量关系;答案:8点(480/11)分离家,下午2点(480/11)分回家,共用6小时]
<工作效率问题>某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4天,乙单独完成需要8天,现在甲先工作1天后和乙共同完成其余工作,则甲一共做了几天?[答案:3天] <解法题>小明在解方程[(2x-1)/5]+1=(x+a)/2 时,因在去分母时,将方程左边的"1"漏乘,因此解得方程的解为x=4.求a的值,以及正确方程的解[点评及答案:此类题较为简单,步骤为:将错就错-错解代入算a-把a代入原方程-解出正确解,可得答案为a=-1,x=13]

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如下:
1、移项(未知数移到等号的左边,数字移到等号的右边,移项之前先变符号)。
2、合并同类项(俗称“找朋友”)。
3、化未知数系数为1(注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以及符号是否需要变化)。
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错解原因如下:
1、移项:把一项从等式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的过程叫做移项。移项的时候发生错位移项。
2、移项之前要先变符号,错解中没有变符号所以就错了。
以上两点是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常见的错误。

一元一次方程的介绍: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 。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 。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小虎是七年级的学生,他在对方程3分之2x-1=2分之x+a-1去分母时,由于粗心方程右边的

3分之2x-1=2分之x+a-1
去分母错解:4x-6=3x+6a-1
错解x=4代入16-6=12+6a-1
解得 6a=-1
a=-6分之1
把a=-6分之1代入得
3分之2x-1=2分之x-6分之1-1
x=-1

我也是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做的不行,总丢分,有可能我是因为小学没有学好吧,有什么方法吗?多做题?

(1)先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再按照相等关系来选择未知数和列代数式,比先设未知数,再列出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再找相等关系更为合理.
(2)所列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意义必须一致,单位要统一,数量关系一定要相等.
(3)要养成“验”的好习惯.即所求结果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4)不要漏写“答”.“设”和“答”都不要丢掉单位名称.
(5)分析过程可以只写在草稿纸上,但一定要认真.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灵活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会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方程的教学,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
知识讲解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移项法则,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难点是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步骤的灵活运用.掌握移项要变号和去分母、去括号的方法是正确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移项.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移项中常犯的错误是忘记变号.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如果等号同一边的项的位置发生变化,这些项不变号,因为改变某一项在多项式中的排列顺序,是以加法交换律与给合律为根据的一种变形,但如果把某些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时,这些项都要变号.
2.关于去分母
去分母就是根据等式性质2在方程两边每一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常犯错误是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如把 变形为 这一项漏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为避勉这类错误,解题时可多写一步. 再用分配律展开.再一个容易错误的地方是对分数线的理解不全面.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如上例提到的.
3.关于去括号.
去括号易犯的错误是括号前面是负号,而去括号时忘记变号;一个数乘以一个多项式,去括号时漏乘多项式的后面各项.如 及 都是错误的.
4.解方程的思路:
解一元一次方程实际上就是将一个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一系列的变形最终化为 的形式,然后再解 即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本小节开头的两个例子的目的是引入移项法则.移项法则不仅适用于解方程,而且
适用于解不等式;不仅适用于移动整式项,而且适用于移动有意义的非整式项.因此说移项法则是等式性质1的推论不太合理.但对初一学生来说,用等式性质1来引入移项法则是容易接受的.
第一个例子是解方程 学生见到这种方程后,如果先想到用小学里学过的逆运
算的方法来求解,那么教师应告诉学生,我们现在要学习一种新的解法,它能用来解较为复
杂的方程,请大家先回忆在本教科书第一章中的解法,然后启发学生根据等式性质1来解这
个方程.
在分析方程 的解法过程中,教科书提出了移项法则,即方程左边的项可以在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右边;在分析方程 的解法过程中,教科书又提出方程右边的项可以在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左边.讲完这两个例子后,要引导学生归纳出移项法则——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对边移到另一边.教学中可以利用教科书上的两个图来讲移项法则,以帮助学生理解.
2.①判定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先将方程经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如果能化为最简形式 ,或标准形式 ,那么,它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否则,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②方程 或 ,只有当 时,才是一元一次方程;反之,如果明确指出方程 或 是一元一次方程,就隐含着已知条件 .
3.①所移动的是方程中的项,并且是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
②移项时要变号,不变号不能移项.
4.在定义了一元一次方程之后,教科书总结了解这类方程的一般步骤.这时要强调指出,由于方程的形式不同,在解方程时这五个步骤并不一定都要用到,并且也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顺序.例如,教科书中本小节的例1、例2就没有去括号的问题,例3、例4没有去分母的问题;又例如,在解方程 时,先移项比先去括号更为简便.因此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宜死套.另外还应指出,在上述一般步骤中的第四步“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 的形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教学中应予以强调.
5.例7和例8是本小节最后一个小阶段中的两道例题.例7是稍为复杂的题目,在方程的分母中含有小数.可以向学生说明,通常将分母中的小数化成整数,然后通过去分母等
步骤来求解.另外,当方程比较复杂时,由于解题步骤较多,容易出错,要求学生必须验根,检验答案是否正确,但检验不是必要步骤.
例8可看作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应用:在一个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在其余字母都表示已知数时求这个未知数的值.这类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和在学生以后学习物理、
化学等课程时,都经常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典型例题
例1 判断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从 得到 ;
(2)从 得到 ;
(3)从 得到 ;
(4)从 得到 ;
分析:判断移项是否正确,关键看移项后的符号是否改变,一定要牢记“移项变号”.注意:没有移动的项,符号不要改变;另外等号同一边的项互相调换位置,这些项的符号不改变.
解:(1)不对,等号左边的7移到等号右边应改变符号.正确应为:
(2)对.
(3)不对.等号左端的-2移到等号右边改变了符号,但等号右边的 移到等号左边没有改变等号.正确应为:
(4)不对.等号右边的 移到等号左边,变为 是对的,但等号右边的-2仍在等号的右边没有移项,不应变号.正确应为:
例2 解方程:
(1) ; (2)
(3) ; (4)
分析:本题都是简单的方程,只要根据等式的性质2.把等号左边未知的系数化为1,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解:(1)把 的系数化为1,根据等式的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
检验 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2)把 的系数化为1,根据等式的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得, .
检验:左边 ,右边=2,
左边=右边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3)把 的系数化为1.根据等式性质2,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 得,
检验,左边
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4)把 的系数化为1,根据等式的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得:
检验:左边 ,右边 ,
左边=右边.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说明: ①在应用等式的性质2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时,什么情况适宜用“乘”,什么情况下适宜用“除”,要根据未知数的系数而定.一般情况来说.当未知数的系数是整数时,适宜用除;当未知数的系数是分数(或小数)适宜用乘.(乘以未知数系数的倒数).②要养成进行检验的习惯,但检验可不必书面写出.
祝你学习进步哦。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