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量对水稻的分蘖数有什么影响
- 教育综合
- 2025-01-26 12:59:57
什么是水稻分蘖及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有哪些
水稻分蘖实质上是水稻茎秆的分枝,分蘖多发生在基部节间极短的分蘖节上,主茎上的分枝称一级分蘖,一级分蘖上的分枝称二级分蘖,依此类推。水稻分蘖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正常情况从第一完全叶的叶腋伸出分蘖。但是,特殊情况下也有分蘖不规律现象,如健壮秧苗有时分蘖从不完全叶长出,细弱秧苗出现蘖位高、分蘖晚或不分蘖等情况。 壮秧是在主茎第四片叶(完全叶)抽出的同时在主茎第一片叶的叶腋中伸出第一蘖,在第五片叶开始生出的同时,在第二叶的叶腋中伸出第二蘖,依此类推。二级分蘖和三级分蘖等各级分蘖均遵循上述叶蘖同伸关系,即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相差3片叶子。 水稻发生分蘖必须具备内因和外因两个条件。内因包括品种的分蘖特性、秧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水稻发生分蘖有内因和外因两类条件。内因包括品种的分蘖特性、秧苗壮否、干重多少、充实度(干物质÷株高)高低、秧苗大小等。外因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等。
水稻分蘖的最适气温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水温低于16 ℃或气温超过40℃、水温超过42℃,分蘖停止。
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对分蘖有利,浅水可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无水或水深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阴雨寡照时,分蘖发
生延迟,光强低于自然光强5%时,分蘖停止。
在营养元素中,氮、磷、钾对分蘖的影响最明显。水稻分蘖期稻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分别是:氮2.5%、磷(P2O5)0.25%、钾(K2O)0.5%。叶片含氮量为3.5%时,分蘖旺盛。钾含量在1.5%时分蘖顺利。
插秧深度和叶面积指数对分蘖也有很大影响。当秧田叶面积指数达到3.5、本田叶面积指数达4.0时分蘖停止;插秧深度为2厘米左右对分蘖有利,超过3厘米分蘖节位上移,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变差,弱苗深插还会造成僵苗。
因此,分蘖期的田间管理就是有效地利用上述各种条件,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提高有效分蘖率,为最终提高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
什么是水稻分蘖?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水稻分蘖发生的迟早、多少和分蘖质量高低的因素甚多,除品种本身的特性外,还有秧田和本田期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肥水管理以及移栽质量等。
温度:发生分蘖的最低气温为15~16℃,最适气温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最高水温40~42℃。对早、中稻而言,低温往往是阻碍分蘖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对晚稻而言,高温则是影响分蘖发生的重要因素。
光照:稻田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对分蘖发生影响很大。光照充足,光合产物增加,促进分蘖发生,叶鞘较短,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多而快。反之则分蘖发生少而迟,如移栽后,遇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少,叶鞘伸长,秧苗细瘦,则不利于分蘖的发生。
水分:水分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分蘖的发生。水分过少,分蘖期受旱,稻株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受阻,光合能力下降,母茎供应分蘖芽的营养物质减少,分蘖不能发生。水分过多,稻株基部光照和氧气不足,也会抑制分蘖的发生。一般稻田土壤持水量在70%~80%时,有利于分蘖的发生。
养分:营养元素与分蘖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营养水平高,分蘖发生早而快,分蘖时间也较长;反之,营养水平低,分蘖发生迟缓,分蘖停止早。营养元素中氮、磷、钾三要素对分蘖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以氮素影响最大。稻株生长必须具有一定的氮素水平,叶片含氮量高于2.5%(干重)时,新叶才能伸长,稻苗含氮量在2.5%以下,分蘖停止,只有超过3.0%时,分蘖才迅速生长。一般来说,分蘖期水稻叶片含氮量(而不是稻株含氮量)达到4%~5%时,稻株才可望获得高产。因此,速效氮肥供应充足及时,分蘖发生的就早而多,故应早施分蘖肥,使其早分蘖。
在目前的水稻,特别是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环境中温度、水分和养分三者对水稻分蘖发生的限制往往比光照条件的限制要小得多。一定的地区范围,正常的稻田,水稻育秧密度和大田栽培密度直接决定分蘖期的光照条件,如果秧田或大田群体过密,造成田间荫蔽,即使其他条件都能保持适宜状态,水稻分蘖潜力也不能正常发挥。而通过合理稀植扩大水稻单株在秧田或本田的营养面积,改善水稻分蘖期的光照条件,是高产栽培中进一步发挥水稻分蘖能力的关键。
插秧的深浅与分蘖发生的快慢也有密切关系。秧苗浅插,表层通气良好,地温也容易升高,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如果秧苗深插达7厘米时,地温要比3.5厘米的地温低1~2℃左右,而且分蘖节要达到地表后才能分蘖,分蘖节位升高。同时,每伸长一个节间约需5~7天,导致分蘖期延迟,有效分蘖大大减少。
水稻分蘖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促进水稻分蘖?
推动水稻分蘖是水稻生长中主要的一项工作中,水稻生产量的有多少和各种因素相关,在其中,分蘖数的是多少,占有了很重要的要素,尤其是有效分蘖数,会决策水稻最后的合理穗数,进而可以直接危害到生产量的多少。
危害水稻分蘖的要素:
1.温度:水稻分蘖生长适合温度为30℃-32℃,小于20℃或高过37℃对分蘖生长不好,16℃下列分蘖终止生长生长发育。
2.必需元素营养成分:氮.磷,钾三要素对分蘖的危害成效显著。分蘖期稻株身体内三要素的临界点是:氮(N)2.5%,磷(P2O5)0.25%,钾(K2O)0.5%,叶子中氮量为3.5%时分蘖充沛。
3.阳光照射:水稻分蘖期内,阳光照射充裕分蘖产生快,阴雨寡照,则分蘖迟,分蘖数降低。
怎样推动水稻分蘖?
1.种类
挑选分蘖力相比较强而且合适本地栽植的种类,此外,在幼苗移栽到街边全过程中,从运送到栽下去,尽量避免伤根,更要预防人为因素的伤苗,提升移栽品质,可以推动有效分蘖。
2.翻耕
优良的翻耕工作中,针对提升水稻分蘖也是有充分的功效,地要整平,水份维持“寸水外露泥”,消除田里的脏物,与此同时要施脚底肥,为移栽后的幼苗给予优良的生长场地。
3.栽种相对密度
有效的栽植相对密度也可以推动水稻的有效分蘖,假如栽种太密,看起来分蘖数很多,可是企业范围内的总分蘖数是减小的,栽种太密会危害单棵的分蘖数,而且分蘖后期后,田里的排风性.透光度都是会变弱,不利事后的一系列生长,因而,水稻栽种相对密度要依据种类.土壤层富饶度.气侯等各种要素而定,并不是一个数值。
4.沥干水分晒田
适度的沥干水分晒田不但能提升分蘖率,还有利于有效分蘖,在移栽之后,早期根据灌浅水区(不必长期灌水深),能够提升分蘖数,到中后期,能够根据晒田,来抑止分蘖,避免分蘖太多,提升有效分蘖率。
5.栽培技术
搞好锄草.病害的预防工作中,而且搞好追肥分蘖肥,有益于水稻的一切正常生长,推动分蘖,提升有效分蘖,操纵失效分蘖。
6.采用化肥
高收高产套餐内容让水稻摆脱顶芽推动分蘖,推动小穗分裂,提升花芽分化,提升穗粒数,防衰老,落黄好,注浆度提高,空壳子少,提升千粒重。
水稻分蘖是越多越好吗?需不需要控制一下?
水稻分蘖并非越多越好,分蘖迟的只是一些没有作用的无效分蘖,因为它们并不能独自吸收养分,一旦主茎减少供给营养,就会因缺少养分而停止生长水稻分蘖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增产增收,另一个是节省种子。种过水稻的人都知道:杂交水稻的分蘖率特别高:种植667平方米的水稻,人工插秧的话,有1.6斤左右的稻种就够了。这里是利用它强大的分蘖率来节约的种子。
水稻的分蘖数量和田间茎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水稻的有效穗数、穗数、结实率会有一定的优势;如果水稻田间茎数过多,就会影响到水稻穗长和结实率,同时也会因为田间茎数过多增加水稻染病、倒伏的风险。水稻分蘖很多,这也表明一蔸水稻上茎杆数量更多。但是如果分蘖得太多,这样稻田里面的水稻茎杆就会特别多,一来会影响稻田的通风,二来会影响阳光的通透,这样对水稻的生长是不利的。提高水稻分蘖多是产量提升的象征,也是种植水稻一个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水稻分蘖过多也是需要控制的,水稻分蘖过多秧苗旺盛会引起害虫增多,抽穗不均匀。种植水稻,不在同一时段内的分蘖,必须进行控制,不让后期分蘖者的分苗抢占肥力,这样对前期分蘖者是不利于生长发育和增产增收。
分蘖期烤田的管理,在分蘖过多时候要及时排干地里水烤田,能有效的控制多余无效的分蘖,促进新根的生长,使水稻根系发达。烤田一般5到7天,视情况而定,在水稻田能看见露出地面的白根,人在地里不现脚即为烤田结束,立即上水正常管理。水稻产量是由有效穗和千粒重而决定的,水稻分蘖率不是越多越好,可是分蘖率弱也不利于水稻获得高产。